词条 | 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丛书名: 人学论丛 平装: 37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0606892 内容简介《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简介:2010年8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人学学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协办的“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在上海市委党校召开。与会学者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就如何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要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取得了许多重要共识,深化了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并提出了许多问题,明确了今后人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收录了研讨会学术论文之优秀成果以飨读者。 应中国台湾弘光科技大学之邀请,2010年4月2日至10日,中国人学学会和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组成学者代表团,一行12人,赴台湾参加了“生态伦理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于中国台湾方面没有将此次会议论文整理出版,为反映会议成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出席会议的大陆学者的论文一并收入,进一步提升了《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学术价值。 《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12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中国人学学会简介,人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对人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基础上,对人进行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学术界被公认为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生长点,将成为21世纪的一门显学,正日益受到关注。中国人学学会(英文译名ChinaHominology Society.,缩写C.H.S.)是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由研究人学的专家、学者自愿结合组成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其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组织中国的人学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有关人学理论的研讨活动,推进入学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会现有会员二百多人,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大学。 目录代序言: 把“以人为本”的研究引向深入 ——第12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词,陈志尚 以人为本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陈学明 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陈志尚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黄书进 “以人为本”的含义辨析,田心铭 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王锐生 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路径探析,张友谊 军队建设贯彻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三个统一”,张维祥李青 以人为本的制度维度,田启波 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导向,刘芳 从以人为本阐发的几种关系反思其科学规定,谭培文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新诠释,臧峰宇 以人为本与婚姻幸福,张永 以人为本:超越人类中心论的可能性解读,刘云超 以人为本与当代辩证法的人本意蕴,庞立生 落实以人为本与普及正确信仰,岑孝清 论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李青 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李庆云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命哲学诠释,姜国峰 人学基本理论篇: 关于三个人学问题的思考,黄楠森 从人学视角看历史唯物主义,丰子义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韩庆祥 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若干思考,吕会霖 “为人民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郝贵生 马克思的人本历史观念之理论性质探析,崔秋锁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董瑞华 恩格斯哲学视阈中的自由思想,潘宁罗秀容 环境权属于基本人权,徐春 试论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宋德勇路日亮 论人的尊严的实现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张三元 人的存在及其基本属性的概念辨析,武晟 实践人学:以人为本的哲学维度,姚颖 向文化人生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学走向,王德军 人性发挥史观与以人为本,孙晓玲 先秦时期天人关系与人性说,杨永亮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的存在方式研究,王晶 实践应用篇: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理性认识的新成果,衡彩霞 以人为本看世博,崔自铎 以人为本、空间正义与上海城市建设,高惠珠刘严宁 以公民教育引领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陈树文邓鹏 从2010年台北花博论看中国台湾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吴惠巧 论“包容性增长”中的人的全面发展,陶蕾韬路日亮 “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韩美兰 试论中国人生存方式的百年转换及其意义,万惠琴徐志坚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反思,舒心心 会议纪要: 生态伦理与人文精神篇:(即中国台湾国际学术会议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