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乙平与作文 |
释义 | 图书简介本书系郭庭平老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由作文研究、写作例谈、命题评说、高考指北、一家之言、网络互动等六个部分组成。这些文章反映了郭老师近三十年对作文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表现了求是、求实、求用的作文教育思想,证明了他是一位值得称道的中学作文教育的现实主义者。 作者简介郭庭平(乙平),1948年10月出生,福建省连江县人。先后在连江三中、连江一中和连江教师进修校工作,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近30年,现已退休。在教学教研之余笔耕不辍,发表文章221篇,出版个人专著12本、合著2本、主编12本、参编64本。尤致力于中学作文研究,相关著述颇丰,并指导学生发表习作200多篇;曾受聘为搜狐网教育频道首席高考作文辅导专家,在线点评学生作文200多篇。2008年出版诗文集《三斋闲笔》和合集《临江六子诗文集》。 出版信息作者: 郭庭平 出版社: 中国作家出版社 页数: 310 出版/发行时间: 2008-12-01 ISBN: 9789889996741 版次: 1 开本: 32 定价: ¥20.00元 图书目录序……………………………………………………………………………………潘新和 作文研究 供料议论文题型概述与应对策略…………………………………………………………(1) 话题作文的特征及其训练方略……………………………………………………………(9) 努力开掘灵感之泉…………………………………………………………………………(16) 高考作文创新启示录………………………………………………………………………(22) 论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基本对策………………………………………………………(28) 议论文怎样纵横拓展写作思路……………………………………………………………(37) 试谈作文语言三级训练……………………………………………………………………(42) 只言片语话作文……………………………………………………………………………(51) 写作例谈 以事驱情 驭情于叙………………………………………………………………………(59) 藉哲理穿透之力 叩文思喷涌之泉………………………………………………………(71) 敢于逆向创新 学会“反弹琵琶”………………………………………………………(79) 虚构,不是作文的禁区 …………………………………………………………………(84) 这篇看起来光彩夺目的文章失败在哪里 ………………………………………………(88) 《昙花梦》展示的作文升格途径 ………………………………………………………(94) 努力挖掘中等作文的闪光点 ……………………………………………………………(99) 说,促使她走向成功……………………………………………………………………(104) 张集思,不悖理的叛逆者………………………………………………………………(108) 命题评说 选用小小说作材料好……………………………………………………………………(113) 1993年高考作文二题 …………………………………………………………………(115) 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目…………………………………………………………………(119) 高考作文题型走向成熟…………………………………………………………………(121) 2001年高考作文试题“丢”了什么 …………………………………………………(124) 2004年高考作文试题综合评述 ………………………………………………………(127) 2005年部分高考作文试题指向 ………………………………………………………(135)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点评 …………………………………………………(141) 2008年高考作文试题摭谈 ……………………………………………………………(153) 高考指北 高考作文考点要求解说…………………………………………………………………(157)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162) 高考作文不偏离话题乃第一要事………………………………………………………(170)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写作训练……………………………………………………………(177)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写作训练……………………………………………………………(191) 一家之言 “新概念作文大赛”展示“旧概念作文教学”成果…………………………………(202) 1996年高考作文试题超纲 ……………………………………………………………(204) 变题写作与抄袭不是一回事……………………………………………………………(207) 对两篇高考作文评价的思考……………………………………………………………(214) 高考作文写地震难得高分合理吗………………………………………………………(222) 高考作文出台需要规范化管理…………………………………………………………(224) 一篇错误叠出的高考作文优卷…………………………………………………………(225) 网络互动 高考作文要凸现主题……………………………………………………………………(229) 要紧紧扣住话题行文……………………………………………………………………(232) 要善于锤炼自己的思想…………………………………………………………………(237) 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241) 作文篇幅要合乎规定……………………………………………………………………(245) 话题“门与墙”作文在线点评…………………………………………………………(250) 一篇高考作文引起的思想碰撞…………………………………………………………(259) 迷津指点:乙平作文在线答问…………………………………………………………(272) 网络互动留鸿爪…………………………………………………………………………(285) 后记…………………………………………………………………………………郭庭平 [附录一] 有境界则自成格调………………………………………………………叶功鹏 [附录二] 实践的金色之树常春……………………………………………………郑云如 图书摘录序潘新和 认识乙平君转眼已10余年,时间不算短,可与他交往不是很多。记得最初是他到我家见过一面,他编写《作文指向成功》时曾请我作“序”,我答应了却因故没能如愿,算是我欠他一笔文债。后来只是偶然在杂志上读过他的一些文章,读时也有些想法掠过,过后就忘了。毕竟身处两地,岗位不同,大家各忙各的,沟通的机会也就不多。认真地说,真正了解乙平君还是这次读他的《乙平与作文》。 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的多产。他编写的书很多,多达24本,还参编了63本,发表的文章有200多篇。这数量就很说明问题。这在中学语文老师中是不多见的。我发现他这么多的书和文章大都是研究“作文”教学的,准确地说,他是将火力主要集中在“高考作文”上,这说明他给自己划定了专属的领域。他倾其生命和心血投入到这个领域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块阵地,这在语文教师中更是少见(语文老师研究阅读教学的比较多,研究写作教学的极少)。——他就像一只牛虻,死死地叮住一处,哪怕要因此送命也决不松口。《乙平与作文》这部书想必就是他的毕生成果的浓缩。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他的那份不寻常的执著与坚韧。 他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是死揪住不放。他所做的好似“地毯式轰炸”,不留半点死角。只要你仔细地逐篇读过,就会觉得他几乎是不留余地的,好像该说的都被他都说尽了。全书分六个部分,涉及到了写作指导的各个主要方面。有对写作智能、技法的研究,对成功的写作个案的剖析,对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检讨,对作文备考训练的指导,对写作现象的一家之言,还有在网络上与学生的互动。覆盖面相当广,各个方面相互补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思维之网。他在高考作文的研究上是面面俱到、全面开花的。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寻获自己需要的内容。 他的全面并不意味着肤浅。在具体探究中,他绝不浅尝辄止,力求讲全、讲深、讲透,注重“点”上的深入,由抽象逐渐导向具体与深入。例如在“作文研究”部分,他针对“供料议论文”题型,从源头说起,先对概念加以阐释,继而分析它的演变、发展的脉络、特点、类别,它的写作的关键,一直到训练方略等,梳理穷究不厌其细、不厌其烦。他也如是研究“话题作文”题型,使读者对两大高考作文题型有了透彻的了解。研究其他写作的技法也是如此,讲“灵感”,析“创新”,谈“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对每一个问题都能刨根究底,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在他的这部书中,可以说几乎高考写作的方方面面都被他深深地“犁”过一遍。他在精耕细作上是下了大力气的。 他不但善于指出问题,而且十分注重将理论分析落实在“考点”和“可操作性”上。这一点尤其使师生获益。这也使我感触良多:同样研究写作,我常常讲“空”了,不能像他这么“实”。能做到“实”,实际上就是他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体现。在“备考指北”中的《高考作文考点要求解说》、《高考作文备考方略》这两篇文章,堪称“实”的代表。在“高考作文考点要求解说”中,先阐明“总的要求”,然后分别谈“基础等级的要求”、“发展等级的要求”,再作第三层次的具体“考点”的条分缕析,让读者对高考的“考点”一目了然。在这之后是“高考作文备考方略”一文,针对考点要求来谈如何备考。先谈“备考训练的两个着力点”:“写什么”和“怎么写”,重点是谈“训练对策”。紧接着就是“备考训练的五个一工程”,进一步将考点要求落实在训练实践上:一、每天增加一点积累;二、每练致力一个环节;三、每次打造一个片段;四、每篇突出一个亮点;五、每人强化一种文体。这“五个一工程”确实是对备考作文训练的一个十分准确的概括。之后,他再推进一步,谈“备考应走出‘七个不’误区”: 一、审题不准;二、概念不清;三、材路不广;四、立意不高;五、扣题不紧;六、文体不明;七、书写不佳。这“七个不”,保障了应考的成功。学生不论原先写作能力的高低,经过这三个层次的训练,在写作实践中认真体认,懂得了这些,应试能力一定都会取得较大的提高。这就是本书的实用价值所在。 乙平君很有独立见解,这些见解大多是很精辟的。这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这一点,在全书的各个部分随处可见——这保证了本书的质量,使读者时时能感受到思维被“触发”的欣悦。比如他讨论“话题作文”时指出了以下三点需要注意:“话题宽泛不等于不要审题”;“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意识”;“自拟题目不等于不可以利用话题为题”,这三点确实一般人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对师生的提醒很有必要。再如,他指出了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三条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他们“无米之炊”的苦恼;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这些见解都很精到,而且有效。此外,新鲜、深刻的见解比比皆是:让灵感引发于阅读之际,虚构不是思维的禁区,作文的命题不应在审题上设置障碍,在应试作文中要特别注意“点题”,等等,这些都抓住了作文的要害,有的观点也是我极力主张的。在第五部分“一家之言”中就更是如此。在这一部分的每一篇文章都表明了作者思维与判断的卓尔不群。如《“新概念作文大赛”展示了“旧概念作文教学”的成果》、《1996年高考作文试题超纲》、《变题写作与抄袭不是一回事》、《高考作文写地震难得高分合理吗》……这些文章的观点都很新,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角度和分析判断。虽然有的我未必赞成,但是我钦佩乙平君的眼光与胆识。 最让我感动的是第六部分:网络互动。这一部分不但反映了乙平君的写作和教学水平,而且体现了他作为教师的高尚品格。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学生喜欢他、敬佩他,显示了他具有浓郁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本书的精神价值之所在。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事,可是乙平君不以为苦,反而甘之如饴。他在搜狐网推出了高考作文专栏,创办“乙平作文在线”,为全国考生评改作文,被聘为搜狐网教育频道首席高考作文辅导专家。单单是2005年高考前夕,他就为考生点评了113篇文章。他的点评都是极认真的,有时对一个考生一期就点评了5篇文章,每一篇的点评,都是洋洋洒洒,和考生之间有多次的互动。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可是他却做得有滋有味。——有谁能像他如此的耐性与诚恳?读到他这些十分详细、认真的点评和回复,敬意便油然而生。从这个部分的几篇个案看,乙平君付出之多可见一斑。他不但每一篇都做了详尽的点评,而且有不少是他亲自为学生改写的文章,不容易做到的是,他的每一次的点评与修改都能让学生口服心服、诚意正心,由衷地感受到乙平君的博大情怀。从学生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位不曾谋面的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我真的很激动,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这么认真的修改……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乙平老师这样,我想我们所有的学生都会爱上文学爱上汉字……自己很羡慕乙平老师的学生们,他们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自己也很幸运,也很知足,人生得一良师,何憾之有?(hwps9054) 乙平君如此的敬业、高水平而又有爱心,的确难能可贵。想必读者读过后也会有同感。在功利浮躁之世风下,读他的书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与警醒。 言不尽意,权且为序。 撰于福建师范大学花香园寓所 2008-11-20 ﹡本文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全国高师写作研究中心顾问。 后记2008年10月是我退休的时间,从此以后,告别耕耘了近30年的语文园地,正式开始我的晚年生活。 此前,我做了一些扫尾工作。一月份出版了《名师乙平作文在线点评》和《三斋闲笔》,前者是把尚未入集的作文点评加以筛选整理成书,后者是把我以往写的诗文汇编成册,当然,具体的工作是在去年秋冬完成的。 今年,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出版《临江六子诗文集》上,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诸子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付梓了,估计在10月底就可以面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时候,我又开始做另一项扫尾工作——编辑一本有关写作的专集。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 在我退休前夕,马甲写了两篇有关乙平的文字,古道和红袖添堵也各写一篇,这些文章都已收进《临江六子诗文集》。后来古道又一气写了两篇专论,一篇是《朴实与智慧的吟唱》,概括我的作文教学与研究的情况;另一篇是《有境界则自成格调》,归纳我的作文教育思想。正因为他的这两篇力作,使我萌发了再出一本专集的念头。于是开始整理书稿,为了选文的精粹,也为了费用的经济,把篇幅定在20万字左右。书名直截了当,叫做“乙平与作文”。至于序言,我恭请潘新和教授赐稿,说实话窃以为非他莫属。 这样一来,在我退休之际,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做了。所谓不该做,是指最后这本《乙平与作文》,花高价买新瓶装老酒,觉得实在有点多余。但又想,如果不做这件事,那么长期以来的劳作,就好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唯有做好这件事,才算魂有所归。就我而言,这一生花在中学作文的气力最多,成果最丰,影响也最大,如果不稍微总结一番,岂不成了一盘散沙?于是在矛盾的心态中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这样至少能给读者和自己一个交代。至于我能不能有“思想”,倒在于其次,也就不去考究它了。 记得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结论显然是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古道是第一个研究乙平的人,因为乙平根本不值得任何人研究;只是出于感情,他勉为其难地去做这件事,把它作为送给我的退休礼物。如果不是感情用事,谁会花九牛二虎之力去认知大可不必认知的事物呢?我很感激,感谢他的辛勤劳动,钦佩他的真知灼见,于是郑重其事地接受下来。后来,红袖添堵也送来他的研究文字《实践的金色之树常春》,谢谢他锦上添花。我把它们放在附录部分——其实正文部分只不过是它的佐证,是真正意义上的“附录”。 人的一生总在追求圆满,又难免留下遗憾。但是,如果不把遗憾放在心上,那就知足常乐了。我相信自己的晚年会快乐的,因为我已学会知足——这才是最值得做好的扫尾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潘新和教授在百忙之中抽暇撰序,为拙著增添许多亮色;还要真诚感谢刘国强、吴春生、叶功鹏、郑云如、李青诸君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友情帮助。 郭庭平于临江斋 2008-10-16初稿 2008-11-27定稿 附录二实践的金色之树常春 ――论乙平老师高考作文教学思想和实践 郑云如 从教学第一线到进修校,从语文教师到教研员,乙平老师的教学教研生涯可谓著作等身,硕果累累,并已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作文教育思想。而其中从他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高考作文教学思想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它对于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育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一、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是其作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如果对乙平老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我们就会发现,他最初发表的论文是关于阅读的,接着涉及语文的各个方面,后来研究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文教学上来,而高考作文教学最终成为其教研的落脚点和集大成者。乙平老师认为,只有遵循高考作文规律,标本兼治,言思并重,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场作文能力,帮助他们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 马克思曾说过:“自然界中普遍性的形式是规律。”所谓规律,是一种抽象概括的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必须遵循的轨道。而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的形成都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观察和熟悉客观事物,收集和积累材料的过程;二是分析客观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思维过程;三是运用恰当的形式和语言加以表达的过程。因此乙平老师认为,高考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形式,首先要符合作文的规律,同时因其命题模式、时空限制、考试心理、阅卷实际等因素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训练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切实提高高考作文能力。乙平老师还认为,高考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标本兼治——治本自然为主,而治标可以促进治本,指导学生“怎么写”是治标之举,但可以使学生真切看到自己有哪些方面不足,需要去做哪些事情,也就把他们推上“丰富内存,提高识见”的治本之路——于此同时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要同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标。而这些思想无论是对于作文教学理论,还是作文教学实践都是具有开创性的。 纵观学术界,做学问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宏观的理论建构为基础,把握了普遍的原理,然后高屋建瓴,在必要的时候,再作有限的个案的具体分析;另一种方法则是,在对宏观理论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握之后,进行广泛的大量的个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理论,甚至可以颠覆权威理论。走后一条路的人很少,因为这个方法比较艰苦,颇有些手工业方式,但是也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由于基础比较扎实雄厚,因而概括出来理论更具备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乙平老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在漫长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多层面地分析探讨1952年至今的历届高考作文,点评分析数以千计的高考作文优卷,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学生的备考习作,归纳出了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高考作文教学理论,系统科学地阐释高考作文教学行为,并且不断地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从其编著中就可以充分看到这一点。在其24部编著中,写作方面的占17部之多,而书名直接标明“高考作文”者就有《历届高考优秀作文成功探源》、《二十年高考作文精讲》、《点击高考话题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大揭秘》、《高考作文乙平在线指导》、《高考作文名师预测与精批》等6部,而其他诸如《供料议论文写作》、《巧妙构思八十例》、《作文指向成功》、《记叙文创优导写》、《议论文创优导写》、《考场作文创优导写》、《作文指导荟萃》、《名师乙平作文在线点评》等编著又何尝不是和高考作文教学紧密相连呢?再加之2004年初开始创建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影响广大的“高考作文天网”,2005年3月又与搜狐网联袂推出高考作文专栏,并创办“乙平作文在线”,在网上为全国各地参加高考的学生评改作文,2005年12月受聘为搜狐网教育频道首席高考作文辅导专家,指导文章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放眼全国,在此领域有如此成就、与之比肩者又有几人呢?所以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教授将高考作文教学研究说成乙平老师“专属的领域”,应该说一点也不为过;甚而至于可以这么说,乙平之所以为乙平,正是因为高考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独立、批判的理论精神是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的精神内核和基石。 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得具备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中最重要就是批判精神,即敢于和勇于对前人和自己的已成定论的理论进行怀疑甚至否定。这不仅需要批判的勇气,更需要批判的能力。而在高考作文教学研究这块尚未被完全开垦的土地上,乙平老师秉承发扬了这种独立于群体意识、权威意志,不盲从、不轻信,经过独立思考再进行判断、选择的教研精神,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种独立批判的教研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高考命题的理性分析和评价。比如说乙平老师在《199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之我见》(《考试研究》1993年第1期)中便开始提出了自己对高考作文试题的看法;而在《93年高考作文二题窥观》(《考试研究》1993年第5、6合期)中也对1993年高考作文命题进行评说,认为当年的小作文“为圆规写一段说明文字”存在写作认识障碍,也就是写作过程中由于认识因素而造成的构思和行文的困难,因为“考生下笔写作时,认识障碍就来了:其一,要说明圆规的构造,必须把它的部件分解出来,那些熟视无睹的部件该怎么称呼呢?总不能自行命名吧。其二,延伸杆和墨线脚并非学习的圆规所有的,这两个“怪物”有人见过,有人未见过(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考生)”,所以由于命题者“不曾全面地考虑写作的认识障碍,致使小作文设计不尽人意”。而此后的《1996年高考作文试题超纲》(《语文学习》1996年第8期)、《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目――评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考试研究》1997年第4期)、《高考作文题型走向成熟》(《考试研究》1998年第4、5合期)、《2001年高考作文试题丢了什么》(《考试研究》2001年第4期)以及《白璧微瑕好试题——评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中学生导报·高考语文专版》2004-10-12)等,都是在他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精神下诞生的教研成果。 近年来高考命题形式迭出,变化很大,当话题作文兴起时候,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迷失了方向,只能盲目而疲惫地跟风,唯“话题”是问,而乙平老师冷静地看到“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我们不能因话题作文的出现而否定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价值,话题作文恰恰是在这两大题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然如此,我们的作文训练就不能一味话题,相反,平时不妨多做一些常规作文训练,让学生打好作文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话题作文的特殊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指导荟萃>后记》)。在当年众多写作指导中,可谓是不赶时髦,不弃时尚,冷静而清醒。而这两年高考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的出现,乙平老师亦不为新名词新概念所动,一针见血指出它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本是一脉相承,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 更难得可贵的是,这种独立批判的教研精神同样也表现在对自我的否定和超越上。高考作文教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有始”而“无终”,只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批判才得以使其保持活力。而乙平老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他在1998年写就的《高考作文题型走向成熟》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高考作文试卷中作文试题一大一小的格局,标志这这种命题形式已经走向成熟”,但在写作此文的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开始,高考只考一篇大作文,小作文被打入冷宫。但乙平老师“不悔前作”,依然将其收录在专著《中学语文散论》中,并戏称:“瓜熟蒂落。不用,岂不证明其成熟?”而正是这种敢于批判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的态度,才使他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始终站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前列。 三、崇实、致用的教学思想是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最突出特点和出发点。 关注每个学生高考作文写作的提高,使每个考生在高考考场上获得成功,是乙平高作文教学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这便决定了其高考作文教学思想的最突出特点――崇实致用,而这也是其思想最大的价值之所在。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乙平老师致力于教辅读物的编撰。他根据自己对高考作文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理解及学习过程的认识,编撰了自成体系的一系列高考作文复习用书。 例如,他收录了全国卷高考试题与优卷,按“作文试题”、“命题评说”、“写法讲解”、“优卷评析”的体例编写了《二十年高考作文精讲》,考生从中既可以窥见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及其得失,从而对高考作文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得到有效的高考作文指导和优卷的示范,从而提高高考作文的能力并获得理想成绩。此书出版后被湖南儿童图书馆列为推荐书目。 再如他编辑《高考满分作文大揭秘》,用22个专题对高考作文获得满分的奥秘加以分析论述,每个专题都由“满分奥秘”、“实例展评”、“热身训练”、“相关链接”四个部分组成。“满分奥秘”以精炼的文字揭示写好高考作文的秘诀,“实例展评”则列举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为佐证并加以中肯的评点,“热身训练”用典型的话题作相应的写作指导,而“相关链接”则以有关的材料、作品拓展考生的视野。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直指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指导得法,实用性强,既可看作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也可看作是一本自学读本。而正因此乙平老师的许多高考作文指导用书被许多一线的教师和考生评为最理想的高考作文复习用书。 乙平老师这种实用主义不仅获得广大高三学子的好评,也得到许多语文教育专家的共鸣和赏识。比如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黄玉峰老师在《点击高考话题作文·序》中认为,此书对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题型类别”“写作技巧”“运思技巧”都进行了仔仔细细地梳理和研究,给考生以启发,“帮助那写作积累不丰的考生,运用各种方法取得高考的成功”。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陈日亮老师也认为,如果学生“在构思动笔之顷,很自然地想起郭庭平导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典型示例”,就会“更有助于凝神结想,更有利于一挥而就”。而语文教育专家程力夫先生曾经在《福建日报》上撰文推荐乙平老师的《供料议论文写作》,他评价说:“由于作者有多年高三教学的经验,因而指导切实中肯,针对性很强。譬如说,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最大弱点在于材料吃不透,论理不充分。郭老师就重在讲授相应的思维操作方法,教学生依法运思。书中多处配以运思图示,解剖写作流程;有的还将写作规则浓缩成易于记诵的口诀,使写作者循规蹈矩,以成方圆。这样不仅想学生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而且对怎样更好地进行写作指导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启示。”(《简评<供料议论文写作>》) 而2005-2008年出版的《高考作文乙平在线指导》、《高考作文名师预测与精批》、《名师乙平作文在线点评》三本书,更是把这种崇实致用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书收集了近四百例的个案分析,即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学子的典型鲜活的写作实例进行切中肯綮的点评,不仅对习作者本身来说效果极佳,提高极快,而且对广大读者而言同样也富有指导意义。 四、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是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生命线。 当年乙平老师在编撰“金笔神作文系列”丛书《记叙文创优导写》、《议论文创优导写》和《考场作文创优导写》之时,正逢大力宣扬“创新精神”,于是有人建议,为何不改为“创新导写”,那样不是更时髦吗?但乙平老师认为,“追求时尚固然很好,但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创优’的外延比‘创新’大,优秀作文未必是创新之作”,“从学生写作的现状看,能写出好作文的为数不少,真正能达到创新境界的委实不多,因为创新毕竟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因此面对全体学生,在指导创优的基础上求创新,不失为实事求是的明智之举”。这便充分体现出乙平老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的科学严谨表现在尊重高考作文规律。乙平老师认为,高考考场创优“只有四个字:规范、创新。所谓规范,指按要求写好作文;所谓创新,指尽量写出新意,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创新之作固然是考场优秀作文,规范的言之有物的文章也在优秀之列。规范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对规范的突破,二者并不矛盾,互相依存”。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王立根老师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真是一语破的、要言不烦”,并且评价乙平老师的高考作文教学“把考场作文的概念,引向了一个新的天地”(《考场作文创优导写·序》)。 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的科学严谨表现在教学指导方法得当,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维能力乃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智力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高考作文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如此。所以乙平老师“重在讲授相应的思维操作方法,教学生依法运思”(程力夫《简评<供料议论文写作》),“侧重从思维角度探讨考场作文制胜的根本,进而提炼出获得考场作文成功的某些规律”(蔡澄清《历届高考优秀作文成功探源·序》),同时乙平老师坚持认为,“写作指导不能‘空口说白话’,当有实例示范,让被指导者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获得感性印证,使之在写作的实践中有实实在在的路可走”。显然,这才从根本上指出制胜奥秘:遵循思维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加强写作训练,提高高考作文本领。这就把“高考制胜”落到实处,摒弃了“坐而论道”的流弊。 而正是这种科学严谨的教研态度,使他的教学思想具有长青的生命力。2005年和2006年在“乙平作文在线”上命中全国各地多道高考作文试题,虽然看似偶然但其中却蕴含着必然,这证明了乙平高考作文思想符合高考作文的规律;也因此早在1993年编著的《供料议论文写作》现在依然是许多教师高考作文指导的不二选择,比如泉州五中陈宏明老师在评析2008年福建卷作文试题时仍然“参考郭庭平先生的研究成果《供料议论文写作》”进行论述。(详见《评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下)》) 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既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又与时俱进地跟语文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充满了不断创新的生命力。作为我国一名优秀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近三十年来他一直为语文教育事业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他做学问真正做到了“不甘寂寞但又耐得住寂寞”。他的论文与著作,是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的创造性思维结晶,字字句句都充满智慧与汗水。歌德诗云:“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的金色之树常春。”我想,如果将“生命”一词换成“实践”,那么把“实践的金色之树常春”这句话送给乙平老师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乙平高考作文教学思想和实践这棵常春之树,一定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和煦的春风。 【作者简介】 郑云如,连江一中语文教师,福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获得“十大感动连江教师”、“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第六届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二等奖获得者,曾两次接受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栏目专访。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