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春八景之仰山积雪 |
释义 | 仰山积雪韩愈诗云“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二千二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宜春城,是江西最早置县的三大古城之一,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袁州治所。“宜春八景”一词的历史称谓始于明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袁州推官徐之孟对袁州珠泉倍加赏识,便在泉上建亭、甃池建桥,从此把一泓清泉辟为观赏胜景。万历末年,袁州知府黄鸣乔重修楼台,创建珠泉寺,“轩豁深窅,为宜巨观”。至此,遂与宜春台、化成岩、卢洲等连成一气,形成“宜春八景”:【春台晓日、化成晚钟、钓台烟雨、南池涌珠、卢洲映月、袁山耸翠、云谷飞瀑、仰山积雪】 逝者如斯夫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古时“宜春八景”今安在?登上宜春台,面对四周的高楼大厦,已不能心生把酒对歌的豪气;走近化成岩,再也听不到悠扬的钟声;震山脚下原深数米的溪流早已淤塞上十年,无法重现“钓台烟雨”之诗情画意;而就在宜春火车站南侧的南池路上,很不容易找到“南池涌珠”,但已深藏一隅,只有“立宗元僧造建”几个字留下历史的烙印,可以让今天的人们发思古之柔情。当代宜春画家严兴河老师在其宜春台书画院绘制了“宜春八景图”。 八景赋诗【登春台,观晓日,彩霞满天。听化成晚钟,余音袅袅;望云谷飞瀑,素练飘飘;瞻袁山耸翠,佳景如画。回溯昔日:高士留名,刘成建台,灌婴筑坝,李相谪居,陈重美德,群贤辈出,继咸燕市捐躯,光照日月。 攀仰山,赏积雪,银光耀眼。瞰卢洲映月,沉璧莹莹;临南池涌珠,玉泉滚滚;看钓台烟雨,雅境迷人。缅思历代:韩愈讲学,卢肇夺魁,易重折桂,云台赋诗,执中勤学,英才踵至,泽东袁州会议,力挽狂澜】 地理位置“仰山积雪”景点在仰山,座落于武功山脉的一条支脉上,距宜春城区约40里,因其山势“高耸万仞,仰不可攀”而得名。入夏,云气冒其巅,雨立至。山水奇胜,石径萦回,飞瀑湍奔,白雪皑皑。这里气候独特,孟春、仲春也有下雪现象,常积雪数十天不化。一进入冬天,仰山微阴即雪,每当雪霁云开,海拔1034米的集云山峰一带,皓雪晶莹,经久不化,形成高山瑰丽的雪景,令人赏心悦目。 历史记载仰山的神奇幽美川得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杏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这里写下了《祈雨告仰山神》的祭文,表达了他对仰山的敬畏。中唐名相李德裕,为它写下了《山凤凰赋》的华章,寄托着他对巍巍仰山的向往。到了宋代,诗家词人更是纷纷造访。“江西诗派”的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在游历仰山神庙之后,写下了《赠仰山简老太师》的诗句:“简师飞锡地,外集云峰。拿石松根瘦。欹窗竹影浓。”倾吐出他对仰山奇伟的由衷感叹。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不顾天气寒冷,道路崎岖,冒雨登山,他站在太平兴国寺寺楼上,极目远望,“层层而上至顶”的仰山梯田,苍翠秀美,仰山雪峰,尽收眼底,不禁感叹道“谁开仰山云,此岂吾力及。日兴千丈豪,弹指众峰立。”一腔激情喷薄而出。南宋朱熹老夫子,在遍游仰山胜迹之后,难舍这里的人文之盛,干脆设席于太平兴国寺的四藤阁,开坛讲学,使仰山一时成为士子云集之地。 在仰山的那些林泉峭岩、隐寺塔林间,我们还可以寻找到这样一些名字:陆希声(晚唐宰相)、张商英(北宋宰相)、辛弃疾(南宋爱国诗人)、张轼(南宋思想家)、严嵩(明宰相)。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来说,仰山不仅以它青幽灵动的景致,更因它丰厚深沉的文化积淀,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的小憩之地。 “梯田”一词,最早见于范成大游览仰山的日记中。北宋时仰山因产一茎七穗之“嘉禾”而轰动朝廷。仰山“稠平”茶为历史名茶。 典故传说仰山神庙仰山,古代视为“州之镇山”。汉代民间便崇祀仰山之神,建有仰山古庙。元代时,仰山神庙几乎分布半天下。韩愈曾求其降雨。 禅宗祖庭山下有宜春仰山栖隐禅寺,是禅宗沩仰宗发祥地。仰山自唐代建寺,至今有1000多年的佛教历史,虽历经沧桑,但香火不断,佛事延绵不绝,著名的僧人有慧寂、光涌、佛印、希陵等,是中国禅宗五支中极具影的一支。在仰山的崇山峻岭间,散落着100多座僧人墓塔,形成南国少有的佛教塔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