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核六带 |
释义 | 基本概况长三角规划明确了未来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三极的发展定位: 以 上海 为核心,构建 六条 各具特色 的 城市与产业发展带; “六带”各自的发展方向: 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这一发展带主要包括沪宁杭交通沿线地区, 将按照集约、创新、优化的原则,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功能, 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区域。 二是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根据规划,长江沿线的县市区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 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 建成特色鲜明、规模聚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城镇聚集带, 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沿杭州湾县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和重化工业。 这一发展带的目标是建成功能协调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带和城镇聚集带,以带动长三角南翼发展。 四是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即拥有沿海岸线的县市区,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大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 发展新兴的临港产业、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经济带。 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 宁湖杭沿线县市须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容量及其生态屏障功能, 选择与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开发方向和模式, 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生态农业以及资源加工业, 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有序发展的新型发展带。 六是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成为全国性重要旅游休闲带和区域性会展研发基地。 环太湖乡镇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保护太湖及其沿岸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 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 严格控制用地开发规模和强度,突出开发理念创新和空间布局优化。 其他沿路发展轴带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还将完善其他沿路发展轴带, 重点建设泰(泰州)锡(无锡)湖(湖州)南北拓宽轴、通(南通)苏(苏州)嘉(嘉兴) 南北物流和轻工经济轴、杭(杭州)绍(绍兴)甬(宁波)产业和港口联动轴、 宁(南京)通(南通)城镇集聚发展轴、申(上海)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西部拓展轴等, 共同形成长三角地区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等级合理的网络状总体开发格局。 "一核六带”的总体布局,冲破了行政壁垒,完善了区域协调和分工机制, 整合了地区优势资源,形成了区域发展合力,提高了区域一体化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