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夜海钩沉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426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208080119 ·条码:9787208080119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中文:中文 市场价:¥29.80 内容简介1914年5月,从加拿大开往英国的豪华客轮“爱尔兰女王”号因突发撞船事故在圣劳伦斯河河口沉没,导致包含一名英国副外交大臣在内的1000多名乘客葬身海底;紧 接着,自加拿大返回美国的“曼哈顿”号特快列车又发生了坠桥落河事故,引起包括一名美国副国务卿在内的100余名乘客遇难。这两起蹊跷的事故尽管一直无法找到 确凿的原因,但却随着流逝的岁月很快被人们遗忘了。 70多年后的1980年代末,美国海军女军官海蒂·米莉根在做博士论文时,无意中发现了英美两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签订的一项秘密条约的蛛丝马迹,该条约似 有若无、扑朔迷离,除了她寻找到的星点痕迹外,在官方的历史档案中没有丝毫记载,当事人的后代也极力否认它的存在。好奇心促使她对这桩历史隐秘展开了追踪 。英国情报部门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海蒂的个人调查,为了阻止这个条约重现天日,派遣老牌特工布赖恩·肖来到美国,对此事进行反调查。 此时正是冷战对峙的时代,在中东能源枯竭的沉重压力下,美国又因其邻邦加拿大的魁北克分裂活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了对美国的能源供应而深陷困境。恐怖主义 组织“自由魁北克社”为了实现把魁北克从加拿大完全分裂出去、建立一个独立的魁北克国家的目标,倒向了前苏联一边,并且雇佣国际恐怖分子对加拿大的政府首 脑开始了一系列的阴谋暗杀…… 在海蒂的个人调查一筹莫展之际,美国国家水下海洋局的传奇人物、智勇超群的探险家德克·皮特与海蒂·米莉根邂逅相遇,接替了海蒂的调查。最终,美国政府从 自己的利益出发也深深卷了进来,并且竭尽全力想要把历史上遗失的条约副本打捞出水;而英国政府则极力进行阻止,因为这关系到大英帝国的遗产——英联邦体制 的完整!而加拿大政府的态度、甚至魁北克分裂组织“自由魁北克”社的介入,都使整个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具有爆炸性…… 作者简介克莱夫·卡斯勒,当代首屈一指的惊险小说大师,美国惊险小说协会主席。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种文字,引进到100多个国家,销量超过1.25亿本。其代表作有:《倒 转地极》、《撒哈拉》、《打捞泰坦尼克号》、《出击地中海》等。全球热映大片《撒哈拉奇兵》、《打捞泰坦尼克号》等均改编自他的小说。 编辑推荐惊险小说之王《达·芬奇密码》的伯乐。作品长期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全球热销超过25000000册!!! 一份尘封已久的珍贵文献,一条见不得人的肮脏秘密协定,恐怖分子的血腥暗杀,激进主义的分离运动,惊心动魄的海底死亡大搜索。 20世纪初,一艘满载一千余人的客轮“爱尔兰女王号”在大雾中与一艘货轮发生碰撞,永久地沉入了圣劳斯河底。就在同一个夜晚,一辆极尽奢华的特级列车“曼哈 顿特快”,没能及时收到大桥断裂的紧急停车警报,带着一百多条生命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哈得孙河…… 文摘福斯·格利已经很好地隐匿住了他们的踪迹,这归功于维朗一直控制着对此案的调查。他知道,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线索也会越来越淡化,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被发 现。他始终巧妙地运用手中的权力,去减少这一事件与自由魁北克社之间的关联。因此,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 可维朗只要一想起格利来,他的满意就变成了扫兴。这家伙纯粹就是一头惟利是图的凶兽。谁也没法告诉你,像格利这样的一条疯狗,你要是没有把他的皮带给拴得 足够牢靠的话,他究竟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这时维朗的妻子来到餐厅的门口。她是一位漂亮的女人,有着褐色的头发和一双蓝眼睛。“书房里有您的电话。”她说。 他走进书房,关上门,拿起了电话,“我是维朗。” “我是档案长麦库姆,先生,”听筒里的那个低沉的声音仿佛是从一个煤矿矿井里传出来的,“我希望我没有打搅您的早餐。” “别客气,”维朗撒谎道,“你是负责皇家骑警档案的长官?” “是的,先生,”麦库姆回答,“您需要的有关马克斯·鲁贝的文件就放在我面前的办公桌上。需要我为您复制一份,并把它送到您的办公室来吗?” “没这个必要,”维朗说, “您只要在电话里把基本情况告诉我就行了。” “内容挺多的。”麦库姆推诿道。 “有5分钟谈他的简历足够了。”维朗独自笑了笑。他几乎能够想像得出麦库姆此时的心态。毫无疑问,一个顾家的男人,当他不得不为了一个内阁部长的古怪要求, 爬出温暖的被窝、离开温柔的妻子和星期天的懒觉,去一大堆灰蒙蒙的旧档案中寻找材料时,心里的那份难受劲,会有多么要命。 “这些纸张的历史都超过100年了,所以上面的内容都是用手书写的,不过我会尽力来读清楚它们。现在我们开始吧--鲁贝的早期生活记录很不完全,没有出生年月, 这上面说他是一个孤儿,在好些人家里寄养过……他的第一次官方记录是在他12岁的时候,他当时因为杀死了一群小鸡被送到了地方警察那里。” “你是说小鸡吗? ” “是的,他用钢丝钳在批发市场的摊位上剪断了一群小鸡的脖子。对他的惩罚是罚他为小鸡的主人干活来进行赔偿。后来他又到了另一个镇上,这一次他的捕杀对 象升级成了马群。到他再一次被逮捕时,他已经割断了马群中半数马匹的喉咙。” “一个嗜血成性的少年精神变态者。” “在那个年月里,人们都把他当作是村子里的一个傻子。”麦库姆说,“他们根本还不知道精神病的动因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不懂得 后记承蒙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颖华女士的盛情,要我写一篇译后记。考虑再三,经验体会实在谈不上,就大致说说我译这本小说的经历吧。 最早接触克莱夫·卡斯勒的这部小说,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处军营,在一项国防工程中担任一个小小的质检员 。于是,在每日疲惫不堪外加伤病折磨的工程施工余暇,抓紧点滴时光孤灯下的读书,就成了我忙里偷闲中的一点乐趣。起初读得很费劲,只能借助词典慢慢啃,后 来情节出来了,也就欲罢不能了。读到后来,竟然就有了把它译出来的念头。两年下来,断断续续译了一半,后来因工作变动,几年后又面临转业,译本的手稿便束 之高阁,一放就是十几年。到了2005年2月,我忽然心血来潮,把手稿找了出来,在新浪网读书论坛里陆续贴出了几万字的译文,没想到竟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在 他们的鼓励下,我一面抓紧译完未成的章节,一面开始跟出版社联系。两年多下来,联系的出版社少说也有十几家,可对方不是渺无回音,就是半途而废。就在我绝 望到几乎要放弃做最后的努力时,世纪文景向我伸出了橄榄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