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永烈文集:文坛风云录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丛书名: 纪实文学系列 平装: 20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43877422, 9787543877429 条形码: 9787543877429 尺寸: 23.8 x 16.8 x 1.4 cm 重量: 259 g 作者简介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超过2.1 亿册,而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在1亿左右,这三个“亿”是叶永烈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要作品有《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帮”兴亡》《陈伯达传》《“中央文革”三支笔——王力、关锋、戚本禹》《邓小平改变中国》《受伤的美国》《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真实的朝鲜》等。 内容简介《叶永烈文集:文坛风云录》中作者叶永烈以亲访、亲见、记录了中国文坛的风云变幻。主要包括著名女作家戴厚英、“青年作家”路翎、作家韩素音等众多文坛大家在“文革”动荡年月的坎坷人生,《叶永烈文集:文坛风云录》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的命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目录雾中的花 她的心是一个“人” 追踪戴厚英的音容笑貌 难忘的最后一瞥 从来没有一位上海作家死得这么惨 连夜分析案情为凶手“画像” 在两千名关系人中“捞针” 谣言四起猜疑纷纷 案情有了重大突破 直扑界首智擒凶犯 凶手交代了作案经过 她曾三次与我谈到死 “弱女子”肩上压着三副重担 “大批判”使她一举成名 父亲“划右”影响了她一生 她原本是路边的一棵小草 她曾被作为“现行反革命”揪出来 家庭的离异 把对闻捷的爱凝聚在《诗人之死》 对闻捷的最初印象 和闻捷在苦难中相恋 在诗人的血泊中站起来的作家 张春桥的“批示”使大祸降在闻捷和她头上 把痛苦深深埋在心中 写《诗人之死》的起因 《诗人之死》差一点胎死腹中 《人啊,人!》的催生和厄运 “大批判”的炮弹朝《人啊,人!》倾泻 她走过了“否定之否定”的路 她并不回避自己做过的“蠢事” 《人啊,人!》以反“左”为基调 她痛斥对她的种种诽谤 “大批判”成了难得的“免费广告” “我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 不倒,不垮,不降,不死! 女儿深爱着“小个子妈妈” 她终于摘去“心里的肿瘤” “我要做人,研究人,写人 打着“白旗”进入中国作家协会 终于论定“戴厚英是爱国的” 磨难出作家 哦,苍天在上! 戴厚英采访手记 “斯文扫地” 垂垂老矣的“青年作家” 在风刀霜剑下默黩扫地 胡风,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因“反革命”罪锒铛入狱 患难夫妻泪眼相对 愿后生后世平安 梁实秋的梦 一朵遗憾的浪花 北国青枣寄相思 三寻四宜轩 “生前著作无虚日” “富与贵浮云耳” 曾期待“双双回到本国” 终于“得大陆子女消息” 重返台湾埋头书斋 与长女阔别重逢 献上同情的花束 “梁先生能看到这一切就好了” 韩素音关注着中国的命运 总书记跟她谈了三个多小时 她曾走过崎岖的生活道路 龚澎帮助她走出寒冷的阴影 会晤周恩来成为她一生的转折点 成为架在东西方间的一座桥梁 作为作家,她已出版了24部著作 可敬可佩的女强人 海外华文作家中的四朵金花 在香港巧逢四朵金花 一朵飘动的云——陈若曦 “恒远不累的旅人”——尤今 “坐云看世景”的林湄 百善“笑”为先的吴玲瑶 文坛侧记 头上一片蓝天 周扬的电话引发雷鸣般掌声 宗福先谈《于无声处》 幽默的艾青 与儿童文学作家们聊天 秦牧喜欢科学家的诗词 上海代表团成为焦点 “水中陆上两栖” 我写了《不再怕》 过了12个年头 陈村成了“新闻人物” 我成了北大的“稀有元素” 在传记研讨会上发言 儿童文学的“退伍军人” 快人快语张抗抗 老资格的女作家菡子 王蒙的讲话引起哄堂大笑 我从旧金山归来“单刀赴会” 文坛群英济济一堂 中央首长与三千代表合影 江泽民发表主旨讲话 老朋友·新朋友 金炳华来到上海组 等额选举的那一天 北大·文学馆·卢沟桥 总书记登上舞台 第四次出席作家代表大会 从上海飞往北京 胡锦涛发表主旨演讲 步人北京饭店“金色大厅” 铁凝·“铁主席”·“铁丝” 两次会外的聚会 与外地的作家们交流 跟上海团的代表们交谈 与艺术家们相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