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启元 |
释义 | 叶启元(1873~1949年)又名神勋,南安金淘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父叶云梯,信奉基督教,在泉州谋生。启元少时到英国长老会所办的泉州惠世医院当职工,该院英籍院长白瑜纯见他为人诚实、聪明好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推荐他到医院举办的第二期医生班学医。他勤奋钻研,五年中通晓内外各科,尤擅外科手术和小儿科。毕业后留院任医师。叶启元对医术精益求精,所研制的"痢疾特效药"、"黑色咳嗽剂",疗效显著,远销海内外,由此而名闻遐迩。他对患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其住所在泉州驿内巷深处,病人往往深夜候诊,宁可列队至清晨,而不愿轻易敲门。他知道后随即置一拉线门铃,嘱咐家人,不论何时,一听到铃声,须即开门唤醒自己。 叶启元较早注意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病。如用豆腐拌松香治愈头癣;用米糠炒熟拌糖治疗多发性神经炎和因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心脏无力症;用中药金银汤治疗小儿受惊等。 叶启元痛恨清廷腐败,清末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泉州同盟会军医股副股长。光复后,无意仕途,专心行医济世。民国初年,惠世医院英籍院长任满回国,英国长老会以启元医德医术载誉泉州,擢为院长,成为该院第一个华人院长。接任后,他着意经营,亲往菲律宾向华侨募捐,增建二层楼病房一座,添置许多医疗器械,使医院设施趋于完善。 民国13年(1924年),叶启元为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在泉州发起创办公立的西医院,由他任院长兼外科主任。医院经费主要由盐税附加捐拨充,对就医者只收挂号费5分,出诊费2角。民国15年北伐军入闽后,新政府撤销盐税附加捐,西医院因经费无着而停办。不久,启元与苏天赐等人到鼓浪屿创办同仁医院,并出任院长。接着,应陈嘉庚之聘,出主集美医院,在集美工作十多年,悉心为师生健康服务。 抗战前夕,启元迁居鼓浪屿,但仍经常往返泉厦之间,为群众治病。每次回家,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而在鼓浪屿,则有请必应,风雨无阻。其医名远播南洋群岛。 1949年11月,因病在鼓浪屿逝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