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药筒疗法
释义

基本信息

药筒疗法是将药物与竹筒同煎,趁热急扣疮上,以吸取脓汁毒水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角法”演变而来,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述了以牛角为罐,用于外科吸血排脓。唐代则以药筒代替牲畜犄角,治疗痈疽疮疖。宋代《急救仙方》称之为“竹筒吸毒法”,详细介绍了药物的配制及具体操作方法。清代《医宗金鉴》则命名为“药筒拔法”其内容更为完善。药筒疗法是借助于施术时产生的负压吸力、温热及药物效应,而发挥宣通气血、拔毒泻热作用,使脓毒自出,毒尽疮愈,亦可防止脓毒不能外出而引起的邪毒内陷之弊。

基本内容

先取鲜菖蒲、羌活、独活、紫苏、蕲艾、白芷、甘草各15克,连须葱60克,用清水10碗煎数十滚,待药浓熟备用;次取鲜嫩竹数段,每段长23厘米,径口4.2厘米,一头留节,刮去青皮留白,厚约o.3厘米,靠节处钻一小孔,以杉木条塞紧投入药水内煮数十滚(药筒浮起用物压住)。如疮小可用拔火罐筒。将药水锅放在病人床前,取药筒倒去药水,趁热急速扣在疮口上,按紧自然吸住,待药筒转凉,拔去杉木塞,其筒自落。根据病情需要,每日可拔1—2筒或3-5筒不等。若坚肿不消,或肿势继续扩大,脓毒依然不能外出者,翌日可再吸拔,连用数日。

(适用范围)

药筒疗法适用于外科疮疡肿毒,头疽坚硬,脓毒不得外出者。

临床应用

本疗法适用于外科疮疡肿毒等。

一、痈疽:凡患处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出者,可用本疗法。每日2-3次,墨守成规用5-7日。可以聚脓消肿,拔毒泄热。

二、毒蛇咬伤:若肿势迅速扩散,毒水不出者,用药筒连拔3-5次,以助蛇毒外泄。

三、下肢丹毒:先放血,再应用本法,待拔吸处血液自然凝固后,用纱布包扎。用于复发性丹毒已形成象皮腿者,可以减轻肿胀,减少复发。

注意事项

(1)刚煮过的药筒,其吸口处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湿毛巾迅速按几下,以免烫伤。

(2)拔出的脓血,若色红黄鲜明质稠,预后较好;若是败浆稀水,气秽黑绿者,预后较差。

(3)操作时应避开大血管,以免出血不止。

其他相关

糖蛋白 卵子 沥青 视网膜 蔗糖素

磷酸 卵细胞 氢氧化钠 酚酞 糖精

癌细胞 染色体 煤油 酱油 冰糖

细胞分裂 蓝宝石 石蜡 免疫细胞 二氧化硅

精子 氟里昂 干燥剂 红糖 高锰酸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