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麦斑点病
释义

中文学名:大麦斑点病

拉丁学名:Cochliobolus sativus(Ito et Kurib.)Drechsl.

别称:根腐病,黑点病

界:真菌界

门:子囊菌亚门

分布区域:东北、华北、西北、浙江均有发生

危害作物:为害大麦、小麦、燕麦

为害部位:叶、茎及穗

为害症状

各生育期不同部位均可发病。幼苗出土后,幼叶、叶鞘近地面处产生褐色病斑,渐向茎基部及茎部扩展,引致根及茎基腐烂,病苗矮小、分蘖增多。叶片染病形成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中部呈深褐色,边缘不规则,色浅,故称斑点病。叶鞘染病病斑较大,长形,灰色,其中杂有褐色斑点,边缘不明显。穗部染病几个小穗梗和颖片呈褐色。

形态特征

无性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从寄主表皮间生出,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一般为圆筒形,直或弯曲,两端略细,褐色,大小60~120×15~30(μm),具隔膜3~10个。该菌为异宗配合种,雌雄同株。自交不孕。该菌在麦秆浸汁琼脂培养基上,pH6~6.5,以透析袋为培养物,24℃培养7天,移至20℃培养14天可形成子囊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病残组织内越冬或越夏,也可以分生孢子粘附在以上部位越冬。种子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率很高,其内菌丝能直接为害幼苗。病菌从幼苗芽鞘侵入,然后蔓延到幼叶及根冠。机械伤、虫伤利于病菌侵入。当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成株叶、茎及穗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连作、遭受冻害易诱发该病。土壤瘠薄、施肥不足、麦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