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麻霉斑病 |
释义 | 中文学名:大麻霉斑病 分布区域:中国各大产区皆有分布 病原中文名:大麻尾孢 病原拉丁学名:Cercospora cannabina Wakefeiid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叶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大麻叶片,初生暗褐色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大小2~10mm,中央浅褐色,四周苍黄色。发病重的叶上布满大大小小病斑,致叶片干枯早落,后期病斑背面生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形态特征大麻尾孢(Cercospora cannabina Wakefeiid),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背面,无子座;分生孢子梗2~10根束生,浅褐色,上下色泽均匀,正直或弯曲,少数具1~2个膝状节,顶端狭,不分枝,圆形至近截形,孢痕明显,隔膜0~4个,大小16~67×3.5~5微米。分生孢子鞭形,无色透明,正直或略弯,基部近截形或截形,隔膜2~10个,大小45~80×3~4微米。 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植株发病后病部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发病条件(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基本方法(1)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增强植株抗病力。 (2)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3)和非本科作物三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保持株行间通风透光性。 (4)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8)及时清除病株,病穴施药。 (9)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药剂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0.5~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多福混剂600~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