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佯动 |
释义 | 基本信息【汉语文字】佯动 【汉语拼音】yáng dòng 【英文翻译】feigned activity; feint 【词语释义】在军事上是指战时军队对敌所进行的一种欺骗性活动。目的是隐蔽企图,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钳制或调动敌人,为实现作战企图创造条件。 【字词解释】佯:假装。动:行动。 【用法示例】我军的佯动成功的迷惑了敌人。 【类别展示】战术佯动、战役佯动、战略佯动。 词语来源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就有“动敌”、“佯北”等论述。其后的兵书中还有“疑兵”、“佯渡”、“佯应”等论述。汉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韩信在楚汉相争时,以佯装修复栈道的手段迷惑对方,暗中从故道迂回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打败雍王章邯,占领了关中。 军事实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在加来方向实施了假调动假准备等佯动,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保证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成功。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以一部兵力积极佯动,将敌主力引向兴国以西和西北地区,主力乘隙向东出击,三战三捷,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在四渡赤水中,红军以一系列佯动手段,摆脱了国民党军数十万人的围追堵截。 战术详解佯动,通常在次要方向上实施,如以假调动、假集中、假展开、假空降等,掩护和配合主要方向上的行动;有时,也在主要方向上实施,如以频繁的袭扰麻痹敌人,然后发起进攻,打敌措手不及。佯动的手段多种多样,如以退为进,以攻为守,以大示小,以少示众,张虚隐实,声东击西等。运用时要因时而异,因敌而择,灵活机智,变幻莫测。佯动的根本要求是逼真,善于把积极行动与巧妙伪装相结合,投敌所好,动敌所忌,才能以假充真,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现代军事技术给军队实施佯动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除兵力佯动外,还有火力佯动、电子佯动及其他技术佯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