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甬英 |
释义 | 杨甬英老师简介杨甬英,女,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博导。杨老师是国内外干涉检测领域著名的专家,诸多和干涉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议都会邀请杨老师参加并作报告。杨老师学术造诣水平很高,致力于潜心研究干涉、衍射和偏振领域的相关问题。虽然项目很忙,但杨老师原来还一直在为本科生上"机构课"和为研究生上"纳米系统课",对光学、机械、电路、计算机都很精通,是我们所用的教材《精密仪器仪表机构设计》的主要作者之一。现在仍然在为大四本科生开设"现代光电干涉测试技术"这门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一下。杨老师rp很好,现在是08届和09届博士班的德育导师,大家对她评价普遍很高。总之,三十多年的教学和项目经验使杨老师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值得所有致力于攻博读硕的同学学习。 杨甬英教授(博导)学科方向简介利用现代光学干涉、衍射、偏振等技术对各种几何量及物理量进行实时的光电信息 传感与精密检测及数据和图象处理。充分应用非接触无损检测、现场动态测试、高灵敏 度及实时图像显示技术,利用光机电算一体化的计算机辅助测量、控制系统,构筑完备 的高科技光电信息检测系统。 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将结合科研及个人特长,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科研实 验环节,导师与学生有充分的研究交流时间。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攻 关能力,特别是具有本专业的光机电算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总体的工程设计能力, 在今后的各个工作岗位上能独立科研攻关施展才华。 主要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国家863配套等项目。 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径向剪切法测量激光系统的波前畸变技术的研究”、 “大口径近红外瞬态激光波前畸变径向剪切干涉仪”、 “光学表面疵病检测系统”、“激光双焦干涉平面轮廓仪”、 “激光扫描力显微镜”、“精密表面缺陷数字化评价系统研究”、 “激光高程差干涉定中仪”、“激光测振仪”等。 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99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特别是“径向剪切法测量激光系统的波前畸变技术的研究”项目以出色的研究成果在2006年10月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及联合基金特优奖。 2008年“精密表面缺陷数字化评价系统研究” 又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及联合基金优秀奖。 代表性的论文及著作(1) Y.Yang ,L.Y.Biao, A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ence system of Testing Laser Pulse Wavefront Distortion and the Original Wavefront Reconstructing, SPIE, Vol.5638, 2004-11,p200-204, EI 收录 (2) Yang Yongying, Liu Dong, Shen Yibing, Weng Junmiao, and Zhuo Yongmo. Study on testing larger asphericity in non-null interferometer. Proc. SPIE 6834, 68340T (2007) (3) Liu Dong, Yang Yongying, Wang Lin, Zhuo Yongmo, Lu Chunhua, Yang Liming and Li Ruijie. Microscopic scattering imaging measurement and digital evaluation system of defects for fine optical surface. Opt. Commun., Vol. 278, Issue 2, 15 Oct. 2007, pp:240-246(SCI & EI 收录) (4) Liu Dong, Yang Yongying, Wang Lin and Zhuo Yongmo. Real time diagnose of transient pulse laser with high repetition by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ometer. Appl. Opt. Vol. 46(35) 2007(SCI收录) (5) 杨甬英,陆春华,梁蛟,刘东等,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显微散射成像及数字化评价系统研究,光学学报,2007, 27(7) (EI收录) (6) Yang Yongying, Zuo Yongmo, Common-path interference profiler with non-destructive testing,SPIE ,Vol.3557,2000.11, EI收录 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以下简称“光电系”)是由原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发展而来,是我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浙江大学光电系所依托的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浙江大学最具影响的优势学科之一。1952年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等的倡议,在浙江大学设置了国内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1960年浙江大学在光学仪器专业基础上成立了光学仪器工程学系,1998年更名为光电信息工程学系。1965年1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在浙江大学光仪系建立了光学仪器中间试验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大学光仪系研制的高速摄影机首次成功记录下我国核爆炸过程,为"两弹"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先进集体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家各部门在浙江大学光电系先后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学科点和研究基地,1984年建立国内首批光学仪器博士点;1985年设立仪器仪表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浙大光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建立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国家科委批准建立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国防科工委批准建立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半个多世纪以来,浙江大学光电系培养了近6000名本科毕业生、1500多名硕士和300多名博士,桃李满天,成就斐然,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光学工程学科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继承和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光电系根据学科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将学科研究方向拓展到光电信息领域,顺利完成了“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光电系承担的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光子技术与光电信息工程”被评为浙江大学第一个标志性成果;2001年和2004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在教育部、科学院系统学科评比中名列光学工程学科第四名;2004年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位居第二;2005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全国第一;2005至2008年连续四年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光学工程学科第一名。 浙江大学光电系暨光学工程学科目前设置有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和光及电磁波、光学惯性技术工程两个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学位层次高、整体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员工 121人(截止至2010年5月底),其中教学科研人员66人,实验及管理辅助人员19人,教学科研流动人员11人,博士后流动人员14人,回聘人员11人。在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及正高级职称人员32人(博导27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85%。教师队伍中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名、长江特聘教授3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求是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以及6名具有外籍(包括4名欧洲裔)的引进人才。现每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40名左右、硕士生90名左右、博士生40名左右。 近5年来,浙江大学光电系暨光学工程学科在微纳光波导、光学光电子薄膜及光电显示、高精度光纤传感和新颖人工光电介质等方面取得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形成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的完整学科体系。承担国家大中型科研项目150余项;包括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973课题4项,主持863项目1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基金杰青项目3项,其他国家基金项目4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被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出版教材15部;在高影响力论文、国家科技进步奖、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以及973主持项目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9项,年均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取得产学研效益10亿元以上。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经过五年努力,使浙江大学光电系综合实力继续稳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微纳光子技术与器件、精密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和功能光电子技术器件与技术方面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方向,建立一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队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