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柳清风 |
释义 | 书籍简介书名:杨柳清风作者:杨则尧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版次:1版 开本:850×11681/3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作者简介杨则尧,1932年12月8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半耕半读,1947年秋先后就读于浮山中学、菁华中学、庐江中学。1949年冬加入共青团,1950年元月赴皖北团校学习,同年3月在巢湖公安学校学习,后任县公安局民警,1952年冬就任派出所副所长、股长、特派员,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秋调往山东省公安学校学习。1958年春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从事平反冤假错案工作。1983年就任县台办主任、政协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继任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县政协四届委员、县新闻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1990年荣获全省优秀统战干部称号,1993年元月退休,继任县政协老委员联谊会第一、第二届委员。2006年6月开始从事家族事业,就任自柳杨氏八修宗谱委员会主任,在全族的共同努力下,于2007年10月完成了续谱复祠工作。 本书序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哭泣。 阴霾的日子,需要镇静,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但有时免不了依然……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间, 但那过去的,却使我沉思、惆怅。 书籍目录 序言 2 作者简介 3 上部 6 一个从香港回来的“茶房” 6 柜台新伴 8 卖耙 10 从报损的元贡呢谈起 10 相逢一笑泯恩仇 11 到老难返乡思乡更断肠 ——读台湾来信 13 归来观盛世家家欢乐声 14 笑贫与扶贫 16 从门锁看两岸社会治安 ——刘伟民先生自台湾回来定居后漫谈海峡两岸社会治安 18 我们是如何开展对台通讯联络工作的 20 马先生探亲过芜湖 21 台胞回乡探亲拾零 22 不穿绿衣的绿衣使者 24 如此悲剧何时了? 25 八十二高龄台胞觅女儿 27 四十年鸳梦终圆了 ——两岸分隔下的一曲悲喜剧 28 庐江乡亲惦念孙立人 29 解难释疑三则 31 “谁说大陆没有人情味” ——钱业珩祭母记 33 代祭 34 庐江县通过接待做好宣传与交友工作 35 “台胞的真正靠山是大陆” ——台胞程文运谈台湾与大陆关系 36 探亲台胞手中的钱用在了何处? ——庐江县部分探亲台胞消费分析及影响 37 孙立人哲嗣回乡扫墓 39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记民革成员、原庐江县政协副主席黄存厚 40 庐江一批商品房被台胞订购一空 41 台胞争建“同心井” 42 让家乡户户通上电 43 水灾牵动台胞心 43 英雄故冢今安在 44 惟愿离情有尽期 45 喜从天降 46 从“同一”到“统一” 47 孙立人将军的未了心愿 48 壮哉!一代军魂 ——《百战军魂——孙立人将军》 49 “想不到你们如此认真” 51 书写寿联表情意 51 毋忘国仇 ——日军残害我同胞的又一铁证 52 “一○四”案破获始末 5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统战政策回眸 56 良师益友 58 孙立人将军晚年未了的心愿 60 三封手书寄深情 61 一样悲欢咒世川 62 附:部分台胞、友人来信(摘要) 63 下部 67 沙漠里的骆驼刺 68 我的童年 71 第一次离开家 73 初跨中学门 74 学潮 75 天亮前后 76 雄鸡一唱天下白 76 鼓声伴我上征程 ——皖北团校锁记 77 初试锋芒 84 “时来运转” 87 人间自有真情在 90 荒唐的问题 92 特殊生涯 95 “宜将剩勇追穷寇” 97 深切怀念我的父亲 98 打猪草 101 初露曙光,毕竟还是深夜 103 史无前例的浩劫 106 冰河解冻,大地回春 110 重获解放 111 还沈鹏将军一个清白 116 落实政策的感慨 118 回忆平反工作 119 回到阔别十九年的单位 124 在台办工作的那些日子里 125 三上黄山 129 孙立人将军,故乡人民永远怀念您 ——纪念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 130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怀念扬继武、杨晓武父子 133 后记 135 原文摘录………… 浮山中学是当时桐城有名的教育学家房秩吾先生私人创办的一所完全中学,师生共有千人之多。学校的环境特别幽美,就在与黄山、九华山比美的浮山脚下,校前有一泓清如明镜的湖水,周围是参天大树,风景秀丽。浮山还有三十二崖,七十二洞……春秋佳日,游人如织。像这样秀丽的校园,全国恐怕难找。 今天回忆起来也好笑,我是在几位同乡同字杨则启、许靖东、许章仁“护航”下进入考场的。一进入考场心就在跳,拿到考卷手就发抖,久久抑制不住。窗外的同学看到我的“窘状”,为我发愁、着急。 后来当我看到其他学生都在奋笔疾书,才平静地看了看试题,原来不难,也就动笔了。顺利地考完了,松了一口气。 考试结束,学校张榜录取新生名单,我是预备生的榜首,可以注册就读。从此我跨入了浮山中学的大门,加入了中学生的行列。兴奋,激动使我像喝醉了酒似的。 入校那天,大哥用独轮车推上两袋大米,步行十五华里到罗河小集渡口,换船水运到浮山中学。这些大米是父兄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勤劳动的果实,供我读书的费用。我望着哥哥的背影,有一种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我们新一班新生的宿舍、课堂,全在学校西侧的胡家祠堂。班主任也住在这个祠堂的前厅。庭园里有竹有树,苍劲滴翠,空气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我们睡的是用木板搭起来的“通铺”,一人一床被子,头靠头地睡。晚上自习照明用煤油灯。同学们都很团结、礼貌,不像读保小那样肆无忌惮地打闹! 只是就餐要翻越一个小山坡,走一百多米到学校食堂去。学生食堂比较清苦。早晚的蔬菜是煮黄豆,中午是豆腐上加点菜叶,很少吃荤菜。一些同学觉得有点“不习惯”,而对我来说,却感到满足。首先是安定,可以好好读书了。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