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家大屋
释义

基本概况

杨家大屋为江西省九江县岷山乡分水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据《王氏宗谱》记载,杨保五于元朝仁宗五年从九江市湖口县迁徙至此,即本村始建于元朝仁宗初年,大概公元1315年左右,至今700余年,村名初以姓氏为名,即杨家村,后在村东前建有储存的仓屋,得名杨家仓下。后人丁繁衍,村庄扩大,故又称杨家大屋,沿用至今。

姓氏介绍(王杨二姓)

杨家大屋所有人都是王杨二姓(王杨两姓),表面上姓“杨”,其实为“王”姓,此支王氏对外为“杨氏”,也就是其子孙身份证、户口薄上姓“杨”,村里的祠堂而为“王”氏,死后其墓碑上也刻成“王公”什么的,考其缘由:在《浔阳新安王氏宗谱》中有一篇明成化三年由永新县刘定之写的序文中发现一句“编户者王杨乡音不辨,里胥误作杨姓登于版籍”,而据杨家大屋《王氏宗谱》谱序记载“自宋及元,继体公迁居徽州祁门苦竹港,传六十八世时胜兄弟等,因元灾变起,迁居南康(星子)、九江、湖口等处,生子山公、湖公,再传予鼻祖保五公,徙居德化甘泉分水岭”,也就是说先祖为徽州人,由徽州迁湖口再到德化,徽州方言为吴语音系,在吴语中“王”发“杨”音。具体来源建下文:

徽州,又名新安,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安徽省省名就是取“安庆”与“徽州”两市首字组成的。

徽州方言又称徽语,徽语是古代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南部的旧徽州府(包括今黄山市的屯溪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歙县、徽州区、黄山区(仅限南部汤口镇、谭家桥镇)和宣城市的绩溪县、以及江西的婺源县),浙江省西北部的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但不包括乾潭镇、钦堂乡、大慈岩镇吴语区)和江西省北部的旧饶州府(德兴县、浮梁县)等地的方言

徽语分类:绩歙片徽语(绩溪话、歙县话等)、旌占片徽语(旌德西乡话、占大话等)、休黟片徽语(屯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等)、祁婺片徽语(祁门话、婺源话等;以及含浮梁、德兴)、严州片徽语(浙江省内原严州府辖地之徽语,含建德话、淳安话等)。

看看上面的方言介绍,我们就知道祁门话与婺源话、德兴话、浮梁话为什么相似,因为他们都属于吴语。

通过这么多年查询,我在《浔阳新安王氏宗谱》中查到由永新县一个叫刘定之的进士写于明朝成化三年的一句话“高太祖皇帝戡定海宇而编户者乡音王杨不辨里胥误作杨姓登于版籍以为遗憾!”,此句话的意思是说,明太祖朱元璋皇帝打下大明江山后,在进行人口登记造册时,而我祖因为方言“王杨”发音不分,在申报户口时,被乡里管户口的工作官员误听成“杨姓”记入户口册,给后代造成遗憾!谱序里说后来有一个叫王尚忠的先祖考上进士,他向朝廷申请恢复王姓,但只有一部分杨姓成功恢复王姓了,可我们至今还没有得到恢复,所以真的遗憾!由于此序文写出明朝成化三年,属于明朝初期,又是进士刘定之写的,刘定之官级四品,可信度高!

另外,也有一些都昌、星子等地方的宗亲告诉杨修骏,说他们那有很多村子的村名都叫“杨某村”,而村里人又姓“王”,所以搞不懂!如果按照吴语方言来解释就好解释了,因为都昌在古代属于饶州府,饶州府、浮梁、德兴、婺源的方言都属于吴语下面的分支徽语的“祁婺片区”,所以此现象正好佐证了明朝刘定之写的“王杨同音”的序文。

除了挖掘古文所载,杨修骏也进行了现代实地寻访,如其夫人(婺源县许村镇人),就对“王”读“杨”音。

2008年《汕头大学学报》发表了余颂辉写的从历史文献看《中原音韵》“王杨不分”的性质文章,并被各个大学学术报刊转载,该文中也列举了如俞光中《嘉兴方言同音字汇》“王店村”地名读“杨店村”。该文分析吴语“王”到“杨”的读音可能发展途径是:iuɑŋ> yɑŋ> yɑ̃> iɑ̃> iã ,该文说,除了吴语方言里有王杨不分的情况外,说客赣方言里也有这情况,并列出客赣方言中这一现象的可能发展途径是:iuaŋ> iuɔŋ> yɔŋ> iɔŋ

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曾指出“之知不辩”、“王杨不分”等诸方语之病。这种现象在现代方言中还略有所见,主要见于“王”“旺”二字。“王”“旺”都是云母阳韵合口三等字,现在一般读成合口洪音字,但在方言口语中有读成细音的。

在赣语中,“王”读如“杨”有不少表现。比如明代杨守陈《浙江按察司按察使杨公瑄墓志铭》说:“公姓杨,讳瑄,字廷献,南昌丰城县人。其始祖曰王君权,唐季相南平王,累官金紫光禄大夫,居南昌之武宁。传十有五叶,至公曾祖回仲犹王姓。国初徙丰城占籍,始讹为杨。盖方言‘王’‘杨’无异音故也”。

再比如[康熙]《江西通志· 卷十二· 山川六》说:“大汉阳峰在小汉阳之南,庐顶南大岭也。南康(星子)人谓之汉王包。九江人谓之汉王坡,《南康志》作汉阳峰,盖方言讹‘阳’为‘王’耳。”

南昌县有个村庄“王家”的“王”读如“杨”或“扬”。

明代嘉靖《兴宁县志》也说:“其声大率齐韵作灰,庚韵作阳,如黎为来,声为商,石为铄之类,与江南同,乃出自然,益信昔人制韵释经之不谬。亦有杨王不辨之陋,如天王寺为天洋之类,至有姓王者自呼杨,问之,云王乃吾上,避不敢犯,此尤可笑尔。”说明明代广东的客家话有王杨不分的现象。

从族谱序文中看,徽州祁门苦竹港是王璧(大献)的新安王氏世系,我族也是来自此处,我谱上源与王璧上源多处雷同,有可能是同一支!

家谱世系

晋—敬宗—子成—森—杉—升—昱—宥—硕—贡—谕—错—息—恢—元—颐—翦—赉—虽—元—宝—邑—翁儒—禁—商—章—梁—仓—宣—奂—凯—龚—烈—浚—崇—遵—音—禄—融—览—裁—导—洽—珣—昙—僧绰—俭—骞—规—褒—玉铉—鸿直—琳—晔—友—玉—恁—审知—延政—继成—襄—子谦—湻清—英—阳—义—禧—磃—襘—时胜—山—湖—保五

始迁祖

杨保五是开垦杨家大屋的第一人,也是迁居杨家大屋第一人,因此杨保五被尊为本村“始祖”,杨保五乃王山之孙,王湖之子,派行老五,其兄分别为杨保一、杨保二、杨保三、杨保四。据家谱记载其为周朝姬室之世胄,琅琊王氏之新安苦竹港王氏——王璧(字大献)之后裔。生于元朝仁宗元年正月初八日寅时,殁于仁宗戊子年十二月十八日戌时;娶黄氏,生于仁宗三年二月初四日酉时,殁于仁宗庚寅年五月十二日申时。

公赋质明敏,秉性宽宏,经义贯彻,韬略精工。文足以比子建,谋足以夺三军,器识深远,贻谋甚大。生子二,长曰杨德仁,居凤凰山麓;季曰杨德义,本宅留部分人丁外,余者均散居湖北黄梅、广济(今武穴市)、蕲春县一带。

元朝末期,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一代发生战争,杨时胜兄弟由徽州祁门苦竹港迁居九江、南康两郡,而杨时胜携杨山、杨湖独徙湖口,越二传杨保五祖于元代仁宗五年,由湖口徙居德化县(因与福建德化县同名,今改为九江县)甘泉乡(后改黄老门乡,今并入岷山乡)分水岭,以此地后枕株峰(指株岭山),不啻龙蟋虎踞;前拥匡岳(指庐山),可作云路天衢,兼之人民忠厚,物产丰盛,故欣然卜宅于斯为。卒葬宜屋东北张家巷酉山卯向为茔。此后,椒支日蕃,人文蔚起,莫非吾宜阴灵所默佑之耶?故族裔孙尝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爰立碑后,以垂不朽云。

公元2005年,政通人和,盛世欣欣;国富民殷,事业蒸蒸,族人于重修祖祠、承袭家谱之际,深念吾祖之功德,拓碑再立,以尊祖敬宗,昌其后嗣。

迁徙状况

现村内常住人口130人,30户。另在近年陆续外迁九江市市区、九江县县城沙河街镇等人员也非常之多,如杨家伟、杨建华、杨建国、杨建友、杨建武、杨家红等迁居九江市,杨家树、杨家森、杨建军、杨斌、杨彪等迁居沙河街镇,杨飞腾、杨飞伦、杨飞敏兄弟因父亲杨家木招亲至今居住在岷山分水村徐家自然村,杨家驸因其父亲杨安柳工作原因至今居住在岷山乡黄老门集镇,杨自柳所生杨安亚、杨安东、杨安中、杨安华、杨安民、杨安国等六子子孙多年前就迁居省城南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