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光越
释义

杨光越(1896-1970),又名明初,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庄人;生于l896年,l920年开始在附近的小学任教,1951年弃教从医,同年参加陕西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富平支会;1956年担任富平县政协委员,1970年去世。 杨光越为人正派,教学认真,颇受学生爱戴;医德高尚,精于眼科,为乡邻治病不收分文,群众称他是“穷人的医生”。他在执教行医之余,酷爱地方戏曲一秦腔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组织学生排演的自己创作的剧本有《荆尧解围》、《禁洋烟》等;建国后,富平县剧团曾演出他整理的传统剧《鸳鸯带》。他长期坚持戏曲脸谱的绘制和研究,见解独到,成果丰厚。他在1957年4月写的“脸谱序"中写道:“余自十七八岁时即嗜脸谱,每闻剧团至乡镇必往观焉,如有净角抹出花脸,择其最精采足为观众所赞美者,留心记忆,务期分毫不差,纤悉 (细)无遗,虽设色浓淡,笔画粗细,距离宽窄,以及部位高下,皆不马虎。同一姓名也,同一花脸也,式样有不同者,可见尔时老艺人之多精研此道至尽美尽善也。遂绘为图谱,积久成帙。余今虚度六十有二岁矣,家藏脸谱有30余年之积累,已达300余种”顷有友人自省垣归,语及新华书店征求西路脸谱,急拟付印。与(遇)兴灭继绝,机会不可失,余愿将家藏脸谱选出百十余种,一一缮绘,加以整理,慷慨供(贡)献,以备参考云。“序"中所提的这百十余种脸谱下落不明。l981年,家中翻修房屋,从地下挖出一瓷缸,缸内有脸谱一套,因受潮纸质变朽。其子推测是他在“文革"初期受冲击时所埋。他绘制的脸谱流传较多。陕西省群众艺术馆“民间美术陈列馆”,收藏了有他1960年4月17日署名的“西路秦腔彩绘脸谱"一套。其中的文字部分,有“论脸谱十分与八分之优劣"等。他的一部分脸谱和“初绘时"刻的木版由其子杨增善保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