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复生 |
释义 | 杨复生(1934—1994年) 曲艺编剧、戏曲活动家。祖籍河北省通县。他出身于工人家庭,九岁入小学,四年后辍学。15岁入中学,一年后因病退学。17岁考入辽东省联社统计会计训练班学习,半年后毕业分配到辽阳市联社工作。他爱好文艺,常向市工会业余艺术团的演员学习,肯钻研。1957年演过山东快书《两头忙》,从此走入文艺圈。1959年调入市襄平区文化馆,任副馆长。此间,他拜灯塔阎先生为师,学三弦和平谷调大鼓。还自编自演了平谷调大鼓《两头忙》和《插秧姑娘》,在辽阳城乡颇受欢迎。1960年他首次引进了《天津时调》曲种,并研究、观摩、编写、演出、指导和教唱单弦、天津时调、平谷调大鼓、西河大鼓、北京琴书、山东琴书、京东大鼓、山东柳琴等曲种和曲目,先后培养了一批曲艺演员和演奏员,充实了专业队伍。1964年他编导、伴奏的天津时调《纺织姑娘》参加鞍山地区职工文艺会演,获作品奖和优秀演出奖。他编导的相声(服务新风>也同期获作品奖和优秀演出奖。“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进入“五·七”干校。1969年调入市样板戏学习班任编剧、演奏员。1971年任样板戏歌舞队副队长,兼任曲艺编导、作曲。这期间主要作品有: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等。1973年3月他编导、编曲并伴奏的单弦《五斤绿豆》参加辽宁省大连片专业调演时,引起了轰动,受到同行的一致称赞,被选作大会交流演出的压轴节目,此作品在辽阳地区久演不衰。1973年10月他调入市群众艺术馆任副馆长。此后他多次组织了全市性的曲艺调演、汇演工作并组织了曲艺名家讲座。1975年他在天津时调《雨夜练新人》编曲时,大胆地借鉴了单弦曲牌[四板腔]等音调,在保持了天津时调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形成了曲调优美、高亢、节奏感强、时代气息浓的特点。准确、完整的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具有辽阳特色的天津时调唱段。他还担任了《辽阳群众艺术》主编;承担了《辽阳民间音乐集成》及《辽阳民间舞蹈集成》的前期组织工作。他曾给骆玉笙先生唱过京韵大鼓,受到骆先生的赞评和欣赏。因此在1979年全国恢复曲艺家协会时,她亲自提名杨复生为全国曲协会员。1988年他调入市戏剧艺术研究所任所长。主持了《辽阳戏曲志》的修补、拾遗工作和《辽阳曲艺志》的前期组织采访等工作。他是全国曲协会员,辽宁曲协会员,辽阳市曲协副主席,辽宁省群众文化学会理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