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岩锥炎
释义

简介

岩锥炎是外耳道、中耳或乳突根治腔积脓的一种炎症。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脓毒性低热,38~42左右,多午后升高。

2.患侧前额部、眶周及眶深部球后有针刺样剧痛,夜间重。

3.约半数患者可发生同侧外展神经麻痹,引起复视或斜视。由岩部感染直接扩及三叉和外展神经造成的外展麻痹及单侧头痛称作格拉代尼果综合证。

4.急性中耳乳突炎经治疗好转后流脓又增多,或慢性中耳乳突炎手术后持续流脓或脓量增多。

5.如迷路段面神经受累,可致面肌无力或瘫痪,如发生迷路周围炎,可有耳鸣、眩晕、恶心和呕吐。

(二)体征

1.外耳道、中耳或乳突根治腔积脓。

2.同侧眼外展运动麻痹。

3.可有眼球震颤或角膜反射消失、面神经麻痹等体征。

检查结果

(一)血象白细胞偏高。

(二)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但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

(三)前庭功能检查正常。

(四)影像岩部X线检查、断层片或CT检查显示岩部气房阴影模糊、密度增高,或有骨质破坏。

诊断标准

(一)急性中耳乳突炎经治疗好转后流脓又增多,或慢性中耳乳突炎手术后持续流脓或脓量增多,脓毒性低热,38℃左右,多午后升高——初步诊断。

(二)患侧前额部、眶周及眶深部球后有针刺样剧痛,夜间重,发生同侧展神经麻痹,引起复视、斜视或外展麻痹及单侧头痛——基本诊断。

(三)上述(一)或(二)及岩部x线检查、断层片或CT检查显示岩部气房阴影模糊、密度增高,或有骨质破坏——确定诊断。

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1.乳突手术,清除病灶扩大引流。

2.岩部引流术,岩尖部症状严重时,影象诊断提示有岩部脓肿形成,应行岩部脓肿引流术。手术方法为在乳突切除术的基础上,清除迷路周围后组气房,探查通往岩尖各系统的气房,清除岩部前组气房进入岩尖。岩尖病变完全清除后术腔置人橡皮引流条或细碘仿纱条引流。术中注意避免损伤颈内动脉、面神经、脑膜、迷路、耳蜗、海绵窦、颈静脉球等重要结构。

(二)药物治疗

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耳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来决定。氨苄西林4g、青霉素钠盐500万u,或头孢曲松l~2g和氯霉素(慎用,防止引起血细胞改变)2g或头孢他啶l~6g,分2~3次静脉注射,或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0ml,静滴,疗程为1~2周。

疗效标准

一、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耳干者。

二、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但尚未耳干者。

三、未愈症状及各项检查均无好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