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节竹 |
释义 | 基本资料Icrassiflora McClure 别名:苦竹 命名来源:[LingnanUniv.Sci.Bull.No. 9: 29. 1940] 中国植物志:9(1):206 亚族中文名:刚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秆高5m,径4cm,无毛,微被白粉,节下较多,中部节间长40~65cm,秆壁厚,近实心,秆髓笛膜状;秆环甚隆起,曲膝状。秆箨褐色刺毛,基部尤密,无缘毛,箨顶端常拱起;无箨耳,鞘口遂毛少数,弯曲,易落;箨舌截平,高约2~3mm,背面密生细毛,边缘常有缺齿;箨叶小窄三角状披针形,皱褶外翻,两面被短硬毛粗糙。竹秆硬实,常作棚架建筑材料。 分布广西东兴,多见于低海拔较空旷的低山丘陵地。 药用【药 名】:大节竹 【来 源】:为禾本科植物大节竹的杆内伤流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功 效】:清热豁喉 定惊安神。 【主 治】:用治高热、中风痰热壅盛,神昏谵语、小儿惊风抽搐。 【性味归经】:辛,凉。肝、心、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于广西地区。 【拉丁名】:大节竹 Indosasa crassiflora Mc Olure 【考 证】:始载于《岭南大学科学丛刊9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