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学统的迷失与再造:儒学与当代中国学统研究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方朝晖 主编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所属丛书: 中和丛书系列 册 数: 条 形 码: 9787561352410 ; 978-7-5613-5241-0 I S B N : 9787561352410 出版时间: 2010-9-1 开 本: 16开 页 数: 186页 定 价: 30 元 内容简介近世以降,“古今中西”四字仿佛成了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世界的一道“紧箍咒”,至今没有人能够轻易摆脱它,仿佛怎么也绕不开它的纠缠。如果说“中”与“西”之间的思想纠结乃是近世西方世界之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先进”秩序使然,源于一种现代化时差所导致的文明落差以及由此文明落差所滋生的“现代性”差异心理使然,那么,“古”与“今”之间的文化缠绕在根本上说同样也始于这种“现代性”差异心理的刺激,只不过它并不直接表现为两个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现代化时差之心理效应,而是直接表现为同一文明和文化系统内部的时间性差异及其所带来的文化心理效应,一种可以归结为现代进步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评价后果反思自身文化传统之时间性差异的比照方式:“今”被赋予一种鲜明的“现代性”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而所谓“古”者,则仿佛是自然而然地被当作了显现“今”之先进性和“现代性”的原始镜像,由于它确乎非常遥远,因而有些模糊不清。 本书目录序自序导盲: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第一部儒学与现代学科弁言第一章 我们的学统在哪里一、“中学一西学”问题中的陷阱二、彷徨四顾的中国知识分子三、与其争夺话语权,不如回归经学四、没尝到西方学统的滋味五、是接受观点还是进入学统六、成问题的中西比较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现代中国学术的意义基础一、不是要证明中国古代有无哲学二、意义世界是这样被打碎的三、张冠李戴的中西结合四、境界论:现代新儒家的自我安慰五、应当回到源头来回答现代性第三章 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一、别再空谈天人合一二、西方的天人合一传统三、是中国特色,还是不伦不类四、可以抛开经学传统么五、失去文化信念之后六、找回我们的意义第四章 从“学问”与“学科”之别看中学与西学之关系一、不是研究对象,而是思想方式二、西方人难理解的“以学治天下”三、文史哲不分真的不好吗第五章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一、Sophia与Phronesis二、道德学说不等于伦理学说三、中国形态的伦理学第六章 知识、道德与传统儒学的现代方向一、道德与知识的基本分野二、道德关怀的两种方式:认知的与实践的三、传统儒学犯了重道德、轻知识的错误吗四、儒家道德传统与知识传统结合的可能途径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习性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建构一、国外关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观点二、我们引进了学科三、苍白无力的学科四、无用的学科循环链五、文化的逻辑与学科第八章 “风”与中国文化中的“社会科学”一、时代状况与中国社会科学危机二、“风”在儒家政治学说中的地位三、“风”与中国文化的习性四、“风”与中国社会科学——-第二部儒学与现代文明:西方的视野弁言第一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儒学的跨文化传播与当代复兴一杜维明一、如何看待儒学在其他文化中的发展二、如何看待儒家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第二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儒学的跨文化传播与当代复兴一杜维明(续)一、儒学的复兴要制度化和理论重建二、儒学的复兴必须从回归经学开始第三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耶稣与孔子在此相遇一、Neville论“波士顿儒家”二、白诗朗谈儒家与基督教的融合三、P.M.John谈基督教与儒家的融合四、MikeIng谈儒家与基督教的融合第四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变换时空看儒家一、“儒家”概念不可定义二、理解新儒家的宽广视野三、新儒家的历史贡献:社会空间的自治与理性化第五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一、与《论语》结缘二、编一本国际儒学教材三、对《论语》的新理解第六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续)一、儒学与人类科学的重建二、“资本主义这只虎,需要儒学来驯服它”三、儒学与现代政治文明四、儒学与现代国际关系第七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正统之外的正统一、生平、著述及研究方向二、从修身看儒学的现代意义三、走出新儒家的“正统”四、儒家哲学不等于儒家传统第八章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礼教文明的重铸一、从实用主义角度看儒学的现代意义二、苟子的文化哲学及其当代意义三、儒家在波士顿地区的新发展第九章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一、西方儒学研究的几个动态二、对美国儒学研究的几点反思参考文献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