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宣汉曲艺
释义

曾几何时,钱棍舞、车车灯、薅草锣鼓、吹锁钠、采茶戏,以及地方传统大戏川剧等富有民间特色的曲艺,一度深受市民喜爱,给老一辈人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至今思念久久。

但这些,近30年却难寻踪迹,民间曲艺的沉寂或许太久了。如今,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民间曲艺时不时又出现在一些乡间舞台上,但是在年轻人眼里显得是那样的陌生。有人说,这是曲艺的“第二个春天”的开始,也有人说,只不过是回光返照。

宣汉,曾经的曲艺之乡

从县志等文献得知,曲艺在宣汉历史悠久。但曲艺艺人分散,云游无定,卖艺求生,社会地位低下,形同乞讨,唯比乞丐多一种卖艺的手段,所谓“只要肚儿里有货(书目),走遍天下不挨饿”。卖艺自在,却不像乞丐有帮。艺人没有自己的组织,只是在拜码头、拜师的时候,同行之间有些联谊交往,或者三五艺友聚会切磋技艺,聚会一过又四散八方,互无联系。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来到宣汉。红军有宣传队,节目多为曲艺。宣汉苏维埃成立后建立宣传队,吸收穷艺人和有演唱基础的青年、儿童参加,归文教委员会领导,由宣传委员朱孔阳负责,地点在城东张家祠,共20多人,以演唱曲艺为主。曲目有红军政工人员传授的金钱板、莲花闹、快板,以及锣鼓词《参加红军好》、《拥护苏维埃政府》、《打土豪保安宁》、《活捉刘湘狗儿》等。这是宣汉第一次建立曲艺宣传组织,曲艺艺人兴奋异常,以曲艺为武器,宣传革命道理,鼓动群众参战支前,参加红军。朱孔阳之子朱顶固即参加了红军,也搞宣传。后来红军北上,朱顶固随军长征,解放后任重庆市文化局局长,朱孔阳被国民党下狱至死。

红军北上以后,国民党政府注意到了曲艺宣传的威力,1935年宣汉县成立民众教育馆(即文化馆),开展文化活动,将曲艺演唱列为一个门类。宣汉旧政府将曲艺列为理政内容。

1938年,全国掀起抗日热潮,曲艺界无论专业、业余艺人热血沸腾,以曲艺为武器宣传抗日,创作出《劝郎参军》、《打倒小日本》、《十劝》、《十想》、《双探妹》等段子,以花鼓、金钱板、钱棍等曲种到处演唱,鼓舞民众斗志。但艺人地位低下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在宣汉的主要曲种有清音、扬琴、竹琴(渔鼓筒)、金钱板、荷叶、花鼓,快板群、莲花闹、四川方言诗、车灯、钱棍、谐剧、背篼戏(相书)、评书、故事、四川盘子、圣谕、双簧、送财神(唱土地)、泥人道、板凳龙等。

历史见证着昔日的辉煌

1950年,县委、县政府对曲艺工作十分重视,把艺人组织起来,在大礼堂后面划拨八间公房作为宣汉曲艺艺人办公和居住。加强领导,由县文化馆直接管理,组织艺人学习政治、业务,改进演唱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游艺组”。1952年,先后成立“宣汉县曲艺改进社”和“宣汉县曲剧队”,负责指导改进曲艺的全面工作。1954年10月成立“宣汉县曲艺工作者协会”,安排、接待本地和外来艺人的工作与生活,都由曲协负责。

1960年,由曲协会办起有百余座位的“曲艺茶园”,作为本地艺人的演唱场地,接待外地艺人献艺的场所,以利影响、引导艺人“说新唱新”。茶园经营情况良好,每月由曲协派两位老艺人轮流值班演唱和接待外来艺人,其余艺人轮流下乡巡回演出。演出的曲目有《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铁道游击队》、《夺印》、《双枪者太婆》、《江姐上华蓥》等,曲种有评书、竹琴、金钱板、荷叶、莲花闹,车灯等。

1964年,以艺人刘志舟等组成“曲艺队”,深入农村演出。同年6月,更名“宣汉县农村曲艺队”,充实了人员。这批人除演出原曲种外,还新添了相声、故事,方言诗朗诵、谐剧、表演唱,小歌剧、小话剧等曲种。结合当时形势演出了《卖西瓜》、《两块六》、《三找鸡》、《秀才下乡》、《小会计》、《蒋兵自叹》、《浪费害人精》、《雷锋班》等。曲艺队演遍宣汉各地,深入到鸡唱、河口、自由等最边远山区的田边、地角、院坝演出。还开赴达县、开江、万源等地演出,每到一处,票房价值比其他县剧团高过数倍。

当时还借用正在宣汉县农场劳动锻炼的省川剧艺校学生裴寿轩、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生刘晓庆(后来的电影界名人)等参加演出。1972年,撤销曲艺队、川剧团,演职人员大多被分配到工厂、学校当工人,少部分留在新建立的县文工团。

宣汉曲艺何时春再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多元文化冲击,以及由于一些老曲艺家相继离世,最年轻的也已经退休,更年轻的队伍还没有形成,宣汉曲艺后继乏人,2003年,县曲艺家协会与县戏剧家协会合并为宣汉县戏曲家协会。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政的重视,宣汉造就了一批曲艺家,他们是黄道宣、陈云福、严学礼、向泽朗、朱成尧,先后获省市及全国奖项。黄道宣创作的作品几十年长演不衰,向泽朗所擅长的宣汉背篼戏,由于在全省的影响,县非遗中心已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望成为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活跃在宣汉舞台上最年轻的都已经是60多岁。曲艺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家已经实施多年的文化工程,宣汉县的评书、金钱板等项目已经确定为县级保护名录,但是非遗保护首先是保护传承人,再好的项目没有了传承人就意味着灭绝。所以要振兴曲艺第一位是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让一些爱好者和有一定艺术天赋的人才多上台、多学习、多锻炼;相关部门应拿出切实可行的一些办法,如举办培训班、专场演出等发现人才,在节庆活动中尽量安排一些曲艺节目,经过一段时间以达到造就一批人才的目的。还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开开眼界,增长见识。修订文艺创造奖励办法,加大激励机制,让他们充分感到文化的春天已经到来,鼓励更多的人去为曲艺事业奉献青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