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秀涂古港
释义

秀涂港在惠安南端,距城21公里,有惠秀公路贯通其间。港区水深腹阔,东北临獭窟、崇武、肖厝诸港,南与晋江祥芝、蚶江隔海相望,扼泉州湾之咽喉,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泉州海交史馆的英人墓碑就是从秀涂移来的。

由于惠安缺乏可耕之田,沿海人们便充分利用浩瀚的大海从事捕鱼、晒盐和海外交通,“以海为田”、“资食于海”。清雍正《惠安县志》曾记载云:“惠海国也。海滨人业船,或近而内外海捕鱼,或远而苏、台,甚且通于外洋夷国”。文献资料说明,惠安沿海与域外及港台的通商贸易是源远流长的。

据《闽台渊源丛书》介绍,泉州沿岸“形成许多优良港湾。著名的三湾十二港,即泉州湾的崇武港、秀涂港、后渚港、蚶江港;深沪湾的石湖港、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围头湾的福全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该书另一处还介绍:“泉州湾入海口,惠安属地的最南端有个叫秀涂,……过去这里也曾繁华一时,惠安人出洋、返籍以及来往的货物大多数在此集散。在秀涂港周边依海为生的居民中,有不少是阿拉伯穆斯林后裔的郭姓。”所以说,自宋元以来,泉州秀涂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直至日本占领台湾期间,对台贸易虽为日本大阪轮船株式会社所垄断,但内河之航运随之兴起,如陈玉英的“黄河号”“闽江号”轮船,航行于泉州秀涂,泰利船厂务行的“驾鳌”“美利号”等轮悬挂葡萄牙旗航行于秀涂等地,惠台之间,此时直接贸易的有秀涂、獭窟、崇武、洛阳等港口,常有帆船百余艘辐辏港内。

民国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兴起,交通部颁布全国《民船准许对外贸易地名录(通商口岸)》19个区,秀涂港属其中之一的闽海区名列于全国105个港口中。秀涂设立秀江南兴报关行,英国在秀涂港也设立海关办事处。秀涂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繁荣一时,复兴旅社便是当时专供商贾及海员住宿之地。

抗日战争期间,秀涂商人仍然从大陆偷运去台湾人民生活必需品,又从台湾偷运来各种土特产,受到两岸人民的欢迎。秀涂港区人们还坚持顽强的斗争,为防日军登陆,曾凿穿“华平号”商轮沉舟堵港,日夜坚持装卸货物。后由于日寇的登陆和滥炸,致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1945年日本投降,秀涂港再次繁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秀涂村拥有大小船只两百来艘,设有“同商船务行”,造船业也随之恢复起来。

解放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秀涂港一度萧条,到1953年才恢复国内航线。此后,驶入泉州湾的泰国、古巴、日本、美国、前苏联及欧洲等到外轮均在秀涂港中转,其中最大的2.85万吨货轮曾驶入港区作业。随着泉州湾经济建设的发展,开发高吨级码头于秀涂港,势在必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