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国学热与文化传承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 称: 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国学热与文化传承作 者: 唐晋 单 位: 册 类 别: 党群 领导— 领导参考 出版单位: 人民日报出版社 其它介绍: 2009年5月开本:16 版次:1次页数:312页 装帧:简装 ISBN :978-7-80208-790-3 定 价: 39.8元 内容简介从国学热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展现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与时代魅力,突显国学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永久的文化动力。 图书目录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高全喜 国产文化叫“国学”,进口文化叫“西学” 国学热不只是今天才有,其实一百年来,关于国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争议自然就形成热度。自西方文化舶来中国之后,国学的至尊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引发国人抢救“国学”的民族运动连绵不断。出于一种复杂的民族感情,以及对西学的心理抗拒,我们以“国”字为荣,不约而同地把中国的绘画叫国画、中国的武术叫国术、中国的戏剧叫国剧,中国的医学叫国医。 国学百年启示录 楼宇烈 国学的度越与建构 张立文 国学、国学热与文化认同 李中华 国学: 中国学术文化的家园 李景林 许家星 新国学运动: 跨世纪的文化浪漫主义——对新国学的文化确认与功能分析 王学谦 人文与市场的纠结:第三次国学思潮反思 何爱国 国学至今没有定义,是一种文化图腾 国学是什么?章太炎说是“经、史、子、集”;梁启超说是中国历代学术思想史;胡适心目中的国学就是国故学,一切中国传统文化都叫国学。国学的内涵到底有多深,外延到底有多大,至今没有明确定义,似乎也没有必要定义。因为我们不希望彻底复古,也不希望彻底西化,而是与时俱进并吐故纳新。用胡适的话说:“从故纸堆里刨垃圾,把优秀的成分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楼宇烈 国学与经学 李学勤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何怀宏 儒家仁学宪政主义之我见 杜钢建 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 张学智 道家思想与全球伦理 何怀宏 道家技术观与现代科技文明 胡化凯 “国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有道、有器、有艺,这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又是历史的载体。这些东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信仰习俗等,骨子里的东西不是想灭就能灭掉的。但必须承认,国学起源和植根于农业文明,当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国学的根基被动摇。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开放”,张之洞就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接受国学又接纳西学。1920年梁启超去了一趟欧洲,回来之后彻底反省自己当年全盘否定中华传统的想法。那时候有一批“西洋派”被招安,“中庸派”最终占了上风,只有章太炎还在四川继续举办他的“国学讲习所”。 国学与现代中国 袁济喜 国学精神与当代社会 周桂钿 国学与时代精神 李宗桂 依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当代国学 王德峰 中国文化精神复兴的可能性 王德峰 “21世纪是儒家的世纪?” 儒学不等于国学,但离开了儒学,国学将不成体统。历来诟病儒学的杂音不断,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旋律。儒学重新崛起,有一条清晰的脉络:1989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会”,第一次肯定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1992年中华孔子学会主办“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儒学现代意义的积极评价几乎压倒了一切声音;1994年孔子诞辰2545周年,李瑞环、李岚清、李光耀出席大会,进一步确认了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 儒学新论 周桂钿 儒学的现代意义 汤一介 儒学的当代价值 周桂钿 儒家核心价值观——民本的现实意义 周桂钿 和合、和谐与现代意义 张立文 差序格局与“太和”理念——儒学“和”、“太和”观念的理论内涵与思想特色 李景林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李承贵 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 张学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