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宁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
释义 | 兴宁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我们在上级党政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三大重点,以建设“工贸新城、人文秀区、绿色兴宁”为目标,以“十大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迎难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2.52亿元,比增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9亿元,比增6.5%;第二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比增10.7%;第三产业增加值33.41亿元,比增1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2亿元,比增12.76%;国税收入2.49亿元,比增6.73%;地税收入2.66亿元,比增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比增12.8%。外贸出口5193万美元,比增6.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8元,比增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5元,比增3.2%。 一年来,政府工作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以非常手段抓收入、控支出、保平衡,大力促产培财,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上级支持,取得显著成绩。财政总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加2.42亿元,比增19.69%,财政总支出14.69亿元,同比增加2.41亿元,比增19.62%,融入资金1亿多元,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坚持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在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出口退税、融资担保等方面,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1232万元,带动中小企业融资2.1亿元,出口退税4074万元,对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树人木业万吨油茶加工厂、以纯制衣等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拉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顺利投产或试产;广东明珠、华润电力、广东鸿源、金雁电工、富兴摩托、海丰鞋业、南丰电气、广东富农、万通工艺、联发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生产稳步发展,效益不断提高。制订了扶持上市后备企业新措施,广东鸿源机械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新发展中小企业299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1.54亿元,比增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9亿元,比增10.1%。 农业经济较快发展。以开展经济特色镇、文化先进镇、教育强镇、生态文明镇、平安法治镇“五联创”活动为总抓手,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全面落实中央、省惠农政策措施,发放农业各项补贴6362万元,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丰收,粮食总产达32.44万吨,比增4.81%,被评为“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单位”。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优质稻、有机蔬菜、高山油茶、禽畜养殖、优质名茶、优质水果等六大产业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被评为全省首个“中国油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列入全国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新丰盛有机种植通过了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获得供港澳蔬菜备;广东宝兴被列为省首批百家重点生猪养殖场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中心。新培育了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石壁水库等24宗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工程9宗,整治中低产田1.8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750个,建立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0个。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7.81亿元,比增6.5%。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现代物流、商贸、餐饮、金融、保险、电信、通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1亿元,比增21.2%。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新开工商品房21.01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21.78万平方米,销售额4.23亿元。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晋升为3A级景区,新开发“兴宁一日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金融稳健运行,各项存款余额111.92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43.62亿元,比年初增长26.3%,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力度不断增强。 二、“双转移”工作取得新成效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世界兴宁同乡第五次恳亲暨经贸洽谈会,录制《绿色兴宁、创业福地》电视专题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加大招商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了兴宁形象。科学整合园区资源,顺利完成产业转移园调整规划可研、环评等专项审批论证和土地集约评估利用,拓宽了发展空间。坚持领导招商、园区招商、上门招商,制订了《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办法》等一系列措施,亲商、爱商、护商氛围日益浓郁,成功引进东莞天恒集团兴建神光山五星级旅游酒店项目,树人木业油茶加工厂、澳洲佰丽科技集团、凯利莱公司等项目落户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园。全面完成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兴宁区域首期用地665亩的征地拆迁和安置任务,投资9600万元的广汽集团汽车传动带项目和4000万元的丽都瓷业项目落户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全年共引进项目35个,投资总额29.1亿元;进园企业30家,投资总额达23.9亿元,已投产18家,全年完成园区工业总产值5.3亿元,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实现税收1820万元,产业转移园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聚集地和经济增长点。 劳动力转移扎实推进。全市455个行政村全面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对全市54.9万名农村劳动力全部录入电脑管理,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劳务输出3.22万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 三、重点项目取得新突破 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合水水库加固扩建建安工程全面完工,移民安置工程首期3个集中安置区600套安置房全部建成,已搬迁入住468户,二期241套完成选点规划工作。广东云山汽车项目顺利投产。技工学校新校区首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实现招生1600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招生任务。宁江重点堤围除险加固工程14.52公里干堤、城市(西区)防洪堤三期工程、官汕大道改造东段工程基本完成。霞岚钒钛磁铁矿项目完成《地质报告》、《半工业化试验报告》和环评大纲,安置点完成测绘和详细规划。济广高速兴宁段已进入设计环评阶段,华润电力二期、北环大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四、城乡面貌显现新变化 科学制订城市发展规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36个自然村的村庄整治规划。加强土地储备和管理,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建立了全市19.5万亩耕地后备资源项目库,充分发挥土地储备中心的作用,全年储备土地1100亩,盘活“三旧”用地7000平方米,确保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为今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第一自来水厂迁建论证,一水厂退出河道取水,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启动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铺设供水管道71.6公里;日处理2.5万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城区集污管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垃圾处理场扩容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城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沥留线改造、宁江大道和永泰路建设基本完成;兴南大道、兴田路、宁江路、曙光路等主干道铺筑了沥青路面;完成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150公里,455个行政村道路全面实现了水泥硬底化,水口水洋大桥竣工通车。加大电力建设投入,石马、罗岗等输变电站改造建设相继完成,城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建立和完善了道路保洁机制,加强对违章建筑、违章广告以及乱摆乱卖、乱倒垃圾等行为的整治,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生态环境呈现新气象 全力推进绿色兴宁建设。抓好以合水水库、和山水库、宁江河流域、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完成植树造林6.9万亩。组织开展违法排污、非法开采稀土和城乡污染源的专项整治行动,对10家违法排污企业实行了经济处罚,12家企业实行停产整治,拆除了46座污染严重的小高炉,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个,新增耕地5000亩,立案查处违法用地行为16宗,基本实现土地占补平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和“生态文明百村绿”行动,龙田龙盘等7个村被评为梅州市级生态示范村,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六、民生民利得到新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2583人,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804781人;为3500多名早期离开企业的职工补办了养老保险,2354名村“两委”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152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576人;2672名五保供养对象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提高到11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提高到65元;城乡遗属人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分别提高了133元和73元;下岗、失业、退休的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提高100元;为18.6万名师生办理校园险,为1.27万名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补助。新增就业岗位513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60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兴福花园第一期工程119套经济适用房、28套廉租房主体结构基本完成,672户农村贫困户建房得到政府补助。投入76.8万元,为全市20万户农民房屋整体投保。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省属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七、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教育强市创建扎实推进,福兴、宁新、永和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街道)督导验收专家组的验收。高考成绩喜获丰收,夺得梅州市文科、理科状元,本科上线人数居梅州市各县(区)之首;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撤并中小学校64所;增加高中阶段优质学位900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6%;宁中中学、沐彬中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市职校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复查复评。 科技医疗卫生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梅州市产学研结合项目对接暨“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系列活动,33家企业与16所大学或科研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5项,兴宁科技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招录300名医技人员充实城乡医疗队伍,在梅州率先启动省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农村—乡镇—医院急救、保健网络系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防控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兴宁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彰显人文秀区新形象。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创新,“竹板歌”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古城墙、两海会馆修复工程,开展“十大古民居”和“百座特色古民居”评选活动并授匾挂牌保护。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新闻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力度加大。“梅州市文化先进镇”、“文化大戏千村行”、“农家书屋”活动深入开展。培养输送的16名兴宁运动健儿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梅州市第六届运动会兴宁名列前茅,省曲棍球训练基地落户我市,明珠体育公园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社会保持和谐安定。坚持“大接访”活动和领导信访包案制度,建立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完善四级综治网络,初步形成大综治、大调解工作新格局,信访量比上年下降46.6%。开展“创平安、迎国庆”、“粤安”、“嘉安”、“秋季攻势”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加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监管得到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有效,工矿商贸企业杜绝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依法依规完成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个体私营协会改革转制顺利完成。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完成梅州市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气象、对台、外事侨务、对口帮扶取得新成绩。保密、档案、工会、老龄、残疾、地方志、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事业健康发展。双拥工作、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进步。 八、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64件,政协提案112件,满意率及基本满意率达到95%以上。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重大事项实行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强化跟踪监督,政府执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制订和完善了政府行文、办会等规章制度,确保政府各项工作规范运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上级党政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不畏艰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兴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兴宁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趋缓,财政仍然困难,发展环境还有待优化,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 2010年目标和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对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梅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和兴宁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 “三市”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三大重点,扎实推进“五联创”活动,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上水平,强基础蓄后劲,重民生保稳定,全力当好梅州绿色崛起主力军,努力建设工贸新城、人文秀区、绿色兴宁。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比增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增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增6.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 为全面完成预期目标任务,今年着力抓好如下九大方面工作: 一、坚持招大引强,在实施“双转移”战略上取得更大进展 坚持把实施“双转移”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劳动力转移。 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重视招商引资。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招商引资的差距,就是明天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措施,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要创新招商思路。坚持领导招商、专业招商,突出园区招商、资源招商,紧紧抓住当前宏观经济不断向好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与东莞石碣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和广州萝岗区对口帮扶的有利条件,面向港澳台、面向珠三角,大力引资引智,在机电、化工、建材、纺织、农产品、矿产资源等产业上实施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升级。要建立重大项目快速反应机制和高效协调机制,力争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二要完善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园区规划调整报批,建设综合大楼、污水处理厂,开通兴业大道,完善“七通一平”;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BT模式建设园区,逐步实现园区建设由政府投入为主向市场融资为主转变。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园区面积从目前4平方公里扩展至10平方公里,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三要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招商引资“头号工程”观念,增强主动意识,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提供最优质、高效服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服务招商、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 以更加积极的措施促进劳动力转移。一是充分发挥技工学校新校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二期工程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推动技工学校早日跨进“国重”行列。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基地培训与网点培训相结合、定向培训与推荐就业相结合,为劳动力就业培训提供便利。三是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市、镇、村劳动保障网络建设,加强与珠三角企业和本地企业的沟通联系,适时举办用工招聘会,一手抓劳动力输出,一手抓就近就地就业。2010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免费培训40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7万人,努力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二、坚持扶优扶强,在壮大工业总量上取得更大进展 扎实抓好项目建设,培育扶持主导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一是力促建成项目尽快达产增效。重点扶持云山汽车、树人木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把我市打造成全省客车生产基地和油茶生产基地。二是力促在建项目尽快落成投产。重点抓好霞岚钒钛磁铁矿、凯莱斯工艺、丽都瓷业、深圳力通王通信电子制造、广汽集团汽车传动带、威诺斯塑胶助剂、联康药业等七大在建项目,力争2010年全面实现投产。继续做好华润电力二期报批相关工作,争取国家核准。三是精心组织项目储备。加强对上衔接,争取更多的重点工业项目挤进国家、省的项目规划,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扶持工业企业提速提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工业产品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提升,价值链由低位向高位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继续加大对广东明珠、华润电力、云山汽车、广东鸿源机械、金雁电工、宁江集团、富兴摩托、南丰电气、广东富农、华雨制造、胜风工艺、万通工艺、联发纺织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强强联合、重组兼并中小企业,促进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促上市后备企业早日上市。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保障平台,在资金、土地、人才、市场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力争今年工业总产值比增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增12%以上,中小企业在总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三、坚持强农惠农,在推进“五联创”活动上取得更大进展 以深入开展“五联创”活动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扎实推进“五联创”活动。坚持把“五联创”活动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优化规划,创新方法,凝聚合力,把“五联创”活动贯穿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力求创建成果有数量上的突破和质量上的提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做足“油、肉、米、果、菜、茶”六字文章,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一是办好福兴、龙田、宁中、新陂、刁坊等镇5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水口、罗浮500亩有机稻生产基地,打造优质大米品牌。二是继续抓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新种植油茶4.6万亩以上,2010年油茶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擦亮“中国油茶之乡”品牌。三是发挥新丰盛有机种植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面积,争取“三品”论证面积达2万亩以上。四是加大对绿柚、龙眼、单枞茶的宣传力度,稳定茶、果生产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五是全力扶持广东富农、广东宝兴发展现代养殖,建立种猪研发中心,加快推进禽畜品种改良步伐,推进养殖业发展。 提升农业支撑体系。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力争2010年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45%。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抓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和探测环境建设,提升预测预报服务水平。全面开展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有序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承包责任制。 四、坚持投资拉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谋划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全力抓好投资近40亿元、以济广高速为重点的交通公路建设。济广高速兴宁段下半年要全面进入征地拆迁,加紧做好北环大道立项相关工作和鹰梅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205国道穿城段洋里至茅塘、径荷、径石、溪留、龙石、甘罗、龙山公路升级改造,完成兴畲高速新圩互通至省道225线连接线公路和200公里自然村道路建设,兴建农村招呼亭200个,乡村公路硬水沟50公里,改造上华桥等危桥16座。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投资7亿元、以合水水库加固扩建移民安置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即:合水水库加固扩建移民安置工程,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宁江沿岸重点堤围除险加固工程,石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合水水库东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17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9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抓好石马河、大坪河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面上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五、坚持扩容提质,在建设宜居城乡上取得更大进展 按照“西连、东进、南扩、北优”的城市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 拓宽城市发展架构。按照建设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和神光山旅游、城南新区等专项规划,更加注重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一是投入9300万元,完成一水厂迁建工程。二是投入6200万元,完成神秀南路道路工程。三是投入5000万元,完成城区管道燃气建设工程。四是投入5000万元,实施城南新区亲水公园和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建设。五是投入4000万元,完善城区集污管网建设。六是投入600万元,完成宁江大道二期建设。七是投入400万元,完成宁江西堤西河桥至205国道水沟、绿化工程。八是继续完善城区主干道沥青路面建设。九是投入1亿元,完成白泡、新陂、罗浮、宁新110千伏变电站和大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环城北路电网改造。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经营管理。积极借鉴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创新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土地、空间、设施、许可等城市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采用BT、BOT等模式,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提高经营城市水平。继续抓好“两违”、“五小”、“六乱”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旅游商贸房地产业发展。全力抓好神光山旅游度假酒店项目建设,加快征地、拆迁、道路、水电等相关工作进度,确保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加大合水景区、和山景区、明珠水上乐园等景区景点的投入,促进全市旅游业上档次、上水平。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补贴等政策,扩大城乡消费市场;培育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再造我市商贸之乡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园林组团式住宅小区,加快新兴豪庭、丽都花园、明珠商贸城、鸿运新区、惠福园、永泰华庭、宁江新城二期商住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城市。 六、坚持开源节流,在增强保障能力上取得更大进展 按照“抓收入、控支出、出政策、求支持、保平衡”的工作思路,做好财税工作,增强保障能力。 坚持科学聚财理财。通过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效益,壮大财源。大力组织收入,严格依法治税,创新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水平,确保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逐步建立“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增加本级可支配财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项目、民生民利、农业、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经费支出,厉行节约,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强财政支出跟踪问效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扎实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市”建设,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健有序运行。进一步密切银政、银企关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积极推进农信社改革,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推动金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七、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民利上取得更大进展 更加注重解决民生民利问题,多做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实事,构建和谐社会。 进一步健全城乡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参保人数比上年增长10%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达到应保人数的3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低于2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返乡务工农民和失业人员创业,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实施城乡安居工程。加快兴福花园319套经济适用房和48套廉租房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和老区整村搬迁工作,完成100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逐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八、坚持统筹发展,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上取得更大进展 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教育强市创建步伐,兴田、新陂、宁中、合水、坭陂、叶塘要达到教育强镇标准。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办人民满意教育。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大镇级卫生院投入,改造扩建龙田、坭陂、罗岗、罗浮、径南、大坪、合水、宁中、永和、福兴等10个镇级卫生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文化繁荣。重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梅州文化先进镇”创建工作;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海会馆”改造工程和古城墙修复工程,启动文峰塔修复工程;加快永和湖尾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兴建革命纪念公园,规划兴建“客家文化公园”;“杯花舞”力争申报国家级“非保”项目,争取申报省级“版画之乡”。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步伐,尽快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功能,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和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坚决关闭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认真抓好植树造林、荒山绿化、重点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巩固木材加工经营企业整治成果,保护森林资源。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开发整理耕地2万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建设洁净家园。 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把食品药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安全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完成圩镇消防规划,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连接社区、重点场所、主要街道和交通干道的视频监控平台,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社会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积极完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精心组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普查任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好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增强全民身体素质。进一步做好人事、物价、双拥、人防、保密、档案、工会、残疾、老龄、地方志、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九、坚持执政为民,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塑造政府新形象。 建设效能型政府。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和绩效评估制,落实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确保市委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树立民本理念,强化宗旨意识,高度重视和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始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财力、物力、精力更多地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和推进社会发展,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依法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行政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开启新征程,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蓬勃向上、克难攻坚的进取精神,以勇往直前、奋力跨越的昂扬斗志,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为全力当好梅州绿色崛起主力军,建设工贸新城、人文秀区、绿色兴宁而努力奋斗!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