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汾古村
释义

大汾古村位于临海市杜桥镇,大汾旧名大芬,南宋嘉定十六年间已称。以此地鸟语花香,芬芳馥郁,故命“大汾”。后地水分二支环流,李姓当居其中,取名“分川”,后又作“汾”称。再后来,因此地累代文人之盛,田赋之饶,山水盘曲献秀效灵,亦命名“汾川”。1956年,行政村区划调整,处在西向的大汾叫汾西村,坐落在东边的大汾就称汾东村。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大汾古村

大汾聚居李姓,肇始于唐僖宗年间。据明万历元年(1573)应明德撰李岱墓志铭:“先世陕西西安人。祖鼻讳素立,由唐明州(宁波)刺史,以夷人市舶事滨海,过台境,遂家台之大汾乡。 朱阁门第,著于时。宗主以椒房之戚,特书‘经畲’名堂。历元至今,食指繁衍,虽归滨海沃野,平原乔木,阴连二十余里,诚巨族也”,这是对李姓迁居到这里后,繁衍生息,带来古村落人气兴旺、世代簪缨房子、富甲一方的生动描述。

整条长长的古街,又称“丁字街”,东西延伸,均是用方方正正的青石板铺地。一条汾水小河,贯穿而过,水流淙淙。横垮的腾蛟石桥,古朴小巧。环列在古街两侧的古宅,鳞次栉比,狭窄幽长。按地段可分为东宅、中宅和西宅。至今尚存豪门富绅的清代老宅,青砖、粉墙、黛瓦,雅致古朴。还有汾东的朝东屋、三份里;汾西的三透屋、后宅里。大宅院内,透透相连,门楼山墙、窗楣、尾脊、房梁、堆塑、天井,都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和完美的手艺,为村落文化增添了古意。

说大汾古民居建筑群,是椒北建筑史上一枚奇葩一点也不过分,构建成的五坊、一庙、一祠、一院、一阁等各类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结构精巧,装饰别致,典雅壮观。汾西村有明正统六年(1441)十一月,赐义民李原和的一对擂门石鼓尚存立在义民庄燕窝屋前;汾东上丁桥侧立嘉庆年间的项氏节孝坊、王氏节孝坊及文昌阁前立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余氏节孝坊,纹饰雕刻精细,整体匀称健挺,气势宏大。汾东的李氏宗祠,道光二十六年(1846)礼制建筑,分设山门、戏楼、大殿、西厢,其间的雕刻、漆绘、彩塑,雅致清新,无不透出建筑艺术的风韵。祠中镌刻有嘉庆二十年(1815)的《李氏中兴碑记》和咸丰六年(1856)的《绳其祖武》碑刻,显彰李氏氏族渊源的历史。毗邻祠堂西首始建于康熙十二年(1673),重兴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大汾东岳庙。每逢古历正月初二,此庙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迎佛和演戏活动。这一天,鼓乐喧天,炮声隆隆,观众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在大汾古建筑群中,书院群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与李姓先祖倡导的“以农为本,耕则安居乐业;以读为进,学以教化优则仕”的耕读观念分不开的。著名的汾东三份里,总称“麟鹿草堂”,台门首立科举高中旗杆石,左右分立以示显彰,大纷历代名士显宦皆发荣于此。朝东屋和后宅里厅堂内,张贴过的清代科举高中捷报,至今依稀隐露。清嘉庆二年(1797)贡士李仲合同李季兰创建文昌阁,前建魁星楼,后立乡义学。道光九年(1829)由李涉云、李安邦创建“宾贤书院”。民国三十年(1941)中秋始建的富绅李彦兵“玉溪小筑”豪宅前,建有三层高楼的“耘书楼”,旁筑“友庐”建筑群。民国二十三年(1934),乡绅李召甫创办椒北私立中学。村中珍藏始修南宋淳祐十年(1249)的《汾川李氏族谱》,收录李氏徙居人口文字档案、地域乡土历史研究的小史,延续传诵李氏秩事和村落历史文化。大汾悠久的耕读传统孕育了一批批进士、举人,致使历代文人辈出、科第不绝。据《临海县志》立传和分录的,宋有李国兵、李承骞、李端修、李留芳;明有李原妥、李瑗、李原和、李宋靖;清有李廷机、李廷槐、李芸、李国泰、李鏐、李承谦、李舒华、李涉云、李绕汾、李肇桂;民国有李召甫、李寿松、李寿鹤等乡贤民哲。此外,还有贡元、岁贡、守备、千总、布政司理问、殿中监丞、翰林院检讨、教谕、训导、主簿县令、民事长、盐大使等官宦人家,云集于大汾。

清、民国的大汾街,店铺林立,买卖兴旺。汾东有杏林南北杂货店、利生堂药房、李久和银楼、陈公裕南北发兑、李同丰千张煤油、万生堂药号、丝线店、咸货行、米街、打米厂、豆腐坊……汾西有恒春南北杂货店、寿生堂药房、乔庆和药店、周日恩染坊、永裕当铺等。汾东五、十,汾西三、八为集市日,做市热闹,交易繁盛。

清吏员刘廷玑,康熙年间两度任杜渎场盐大使,路宿大汾对迁界展复后抒“海门渡江宿大汾”诗:“双峙雄关镇一门,片帆飞破晚潮痕。数千里外全通海,十五年前未有村。到处晴间山色静,中宵梦断水声喧。余氛扫尽归来好,鸡犬桑麻万姓屯”,这是他对大汾水乡风貌的写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