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息贫血症 |
释义 | 概述网站患上“信息贫血”症状,公众并不陌生。现在人们所接触的许多网站仅仅是向社会公布一些信息的媒介,没有实现信息的反馈和互动。有的网站仅放些照片、地址,提供一些机构设置、新闻消息、政策法规等基本信息,有的甚至只是一篇文本式的文档,导致网站的功能大大弱化,站点形同虚设,网页间组织结构非常简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贫血症”。 代表最强政府网站 有网友爆出某些政府网站形同虚设的消息。一位网友称,他打开江西某市的外侨办政府网站,乍一看,该网站和其他政府网站没什么区别,点击一下才发现,整个网就是一张图,再没有别的东西。“最强政府网站”显现了政府“信息贫血”症状。人们所接触的不少政府网站仅是由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布一些信息的媒介,没有实现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何况,政府信息公开不是简单地将政府信息传递给公众,它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被泛化了的“公开”之义。但许多政府网站千篇一律的面孔:除了一些已经公开的纸质文件外,再就是别的可以随意找到的官方网站上转载的大路新闻。这导致政府网站的功能大大弱化,站点形同虚设。而“最强政府网站”则把这种“信息贫血”推到了极致。 本来,政府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从理论上讲,与“信息贫血”隔绝才是正道,但现实给公众开了玩笑,“信息贫血”与之如影随形,这是一种尴尬,也是一种公众权利的“贫血”。 政府网站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为民、便民、利民是建立政府网站的出发点和归宿。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程度已成为政府网站建设能否获得发展的根本因素。服务型政府网站是基于信息公开之上的,这一点不可忽视。 政府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这决定了政府必将以信息服务的方式为广大民众提供信息服务。如何利用好信息资源决定了政府的服务方式与特点,换句话说,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基础。 对于公众来说,政府的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服务公众,才能避免“最强政府网站”的再现。现代社会中,公民只有对服务行政信息的充分知情,才能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渠道解决政府网站“信息贫血”问题。 影响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站已经成了政府部门连线百姓、让群众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而完善网站信息,无疑是政府部门与公众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整个外侨办政府网站就是一张图的空网,没有其他实质性内容,无疑不正常。 为“最神秘民政局”。笔者宁愿相信这些被质疑的政府网站尚处于“草创”阶段,还没有最后成型,才出现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尽快完善官网数据,把山寨网站还原为官网,无疑十分必要。但是要修复政府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形象,恐怕没那么容易。 如果政府部门对外公开的官方网站连基本信息都不具备,难免让人对政府的工作效率与诚信态度产生质疑,而且百姓打开官网、反映问题的热情也会因此大大降低。这不仅浪费政府公共资源,更是有损政府诚信形象,社情民意渠道不畅通,政府行政不作为,辜负了百姓期待。无论如何,官网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政府网站形同虚设的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反思。 政府网站形同虚设,实际上是一面镜子,照出某些政府部门的诸多问题。比如,政府网站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效率不高;相关领导认识有偏差,认为网站就是一个“花架子”,对网站建设不热心等。事实上,如果工作人员多一份责任心,如果相关领导真正关心网站建设,找时间登录一下自家网站,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进一步说,政府部门的网站,不仅要信息清楚、完整,而且要及时更新,发布最新公共信息,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回复民意,公开回复内容。还要思考怎样回复网民,怎样落实责任,帮助网民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人员对网络民意做了回复,甚至作出了承诺,但就是迟迟不解决。这也是对民意的忽悠与伤害。 因此,政府部门既然开设了官方网站,提供了网站链接,就应该让网站当好民意的连心桥。对如何管理、用好网站,作出周到的制度安排,制定具体的界定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问责机制。对官方网站形同虚设、信息不全、敷衍民意的情况进行问责。以群众的满意度与互动的工作效率为官方网站效率的衡量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还要有监督机制。什么时候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政府应该给处理群众诉求列出时间表,并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避免政府网站沦为只有一张图的空网与神秘网站,还要防止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而且相关领导应该经常上网了解网络民意,并督促检查政府网站的建设情况,不能用一张图片与神秘信息打发网络民意,损害政府的公信形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