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念理论 |
释义 | 皮尔士对信念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关于确定信念的方法。皮尔士认为,人们必须寻找到一个确定信念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经过对哲学史和思想史的考察,皮尔士对非科学的确定信念的方法——固执的、权威的、先验的方法一一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固执的方法”是完全以个人的任意的主观想象作为自己墨守不渝的信仰,其思想实质是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权威的方法”是用国家或教会的强权机构来推行某种学说,迫使人们作为信仰而接受。与之相伴的是思想上的恐怖独裁和对异己思想和观念的排斥和镇压;“先验的方法”就是指从笛卡尔以来的以人类理性为依据的确定信念的哲学方法。它是不依赖于观察到的事实,而仅仅以“合乎理性”为根据的纯思辨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哲学家们便致力于研究哪些信念与他们的体系最和谐,而不去查明事实究竟是什么。 由于以上三种方法分别受到实践、理性和经验事实的否定,而必然为“科学的方法”所取代。所谓科学的方法主要具有三种特征:第一,可靠性。“科学的方法”所依据的假设是:存在着某些其性质完全独立于我们的意见之外的实在之物,它们根据固定的规则影响我们的感官,而我们利用感觉规则可借助推理来确定事物的实际情形;并且只要有充分的经验并对经验进行足够的推理,那么任何人都会达到一种真结论,即可建立信念。第二,有效性。由于“科学的方法”依据经验事实,运用这一方法就可使我们从己知的事实出发有效地探求未知的事实。第三,目的性。“科学的方法”有着明确的而且是惟一的目的:建立信念。“在探究的影响之下,信念逐渐趋于确定自己,这的确就是逻辑所由之出发的事实之一。”[9] 关于信念的内容和特征。皮尔士认为,人们借助于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信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征: 第一,信念是相对于怀疑而言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皮尔士看来,“怀疑是一种心神不安、令人不满的状态,我们努力从其中挣脱自己并且进入信念状态;后者则是恬静而令人满足的状态”,[10]它会产生极大的精神和平。同时,怀疑与信念又是相互转变的两个思想环节。信念的产生,意味着怀疑的消除,但信念本身就包含着对自己的否定。因此,“既然信念是行动的一种规则,它的应用也包含着进一步的怀疑和进一步的思考,那么在信念是思想的一个终点的同时,它也就是思想的一个新起点。”[11] 第二,信念的获得就是习惯的建立。所谓信念,就是一种行动的指南,一种规定,按照这种规定,在时机来临时,人们就会以某种方法去行动:“我们的信念指导着我们的愿望并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因此,“信念的感情确实大体上表明了在我们的本性中确立了将决定我们的行动的某种习惯。”[12]信念的本质就是给人们建立起一种行为习惯,它本身就具有一种习惯的性质。 由此,皮尔士推出了信念的三重特性:“第一,它是我们所意识到的某种东西;第二,它平息了怀疑的焦虑;第三,它包含着在我们的本性中建立起一种行动的规则,或简言之,建立起一种习惯。”[13]可以看出,皮尔士强调信念是有意识的,就是强调信念以事实为根据的经验论基础,强调信念是相对怀疑而言的状态,就是强调信念是探究的结果,它给人的心理上和精神上带来恬静的满足;强调信念是一种习惯的建立,就是强调获得信念是为了有益于人的行为。这里同样也贯彻和体现了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精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