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豆疫霉 |
释义 | 症状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出苗前染病 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 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成株染病 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至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凋萎叶片悬挂在植株上。病根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 病原Phytophthora megasperma f. sp. glycinea Kuan & Erwin 称大雄疫霉大豆专化型,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球形,壁厚,单生在藏卵器里。雄器侧生。卵孢子发芽长出芽管,形成菌丝或孢囊。孢囊无乳状突起,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生出芽管。形成游动孢子适温15℃,最低5℃,孢子囊直接萌发适温25℃。卵孢子在水中4天后萌发,每天埯光照2小时以上。24-27℃卵孢子萌发率高达78%,15℃或30℃萌发率只有8%-9%。该菌已划分出24个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带有病菌的土粒被风雨吹或溅到大豆上能引致初侵染,积水土中的游动孢子遇上大豆根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侵入,产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汲取营养,同时还可形成大量卵孢子。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卵孢子可存活多年。卵孢子经30天休眠才能发芽。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土壤粘重,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对当地小种具抵抗力的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3)播种时沟施甲霜灵颗粒剂,使大豆根吸收可防止根部侵染。(4)播种前种子重量0.3%的35%甲霜灵粉剂拌种。(5)必要时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900倍液。(6)必要时喷洒植物动力2003或多得稀土营养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