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洞遗址
释义

大洞遗址位于贵州省盘县,距今30万年至数万年。大洞遗址规模很大,内涵丰富,保存完好,地层堆积处最厚约20米,延伸达200多米,分布面积近8000平方米。目前,已发现的石制品有2000多件,动物化石近万件,还有数枚人牙化石。

简介

大洞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距县城约49千米,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大洞遗址属于石灰岩洞穴遗址,洞口宽55米,高约40米,主洞长1600米。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首次发掘,已揭露面积为80平方米。遗址内出土有石制品1300余件,部分石器的特征可与西方同期文化相比较。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属于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动物化石40余种。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1993年正式发掘,获得4颗古人类牙化石、2000余件石器制品和近万件动物化石,以及一批灰烬、灰屑、烧骨等文化遗物。盘县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和旧石器时期洞穴遗址,在世界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实属罕见,199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首。

大洞遗址中包括古人类的生活居址、石器加工场和猎物屠宰场等不同活动遗址,同时也发现用火遗迹。石制品以燧石、玄武岩为主要原料,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钻具、手斧等。大洞遗址具有较完整的早中晚期旧石器文化堆积,十分难得。

历史记载

光绪《普安直隶厅志》有关于大洞遗址的记载:“光明宏阔,无幽暗之苦,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间,由寺层盘曲而上,一石乳高耸而顶平,上建观音阁。折而下,石壁迫来,侧身而蟹行则大洞在焉”。

发掘经过

发掘前

在20世纪90年代前,谁也没有把盘县大洞看作文化遗址,洞里建有一座小庙,当地人常来此烧香拜佛。后成为乡民熬硝之所。而洞中堆积如山的古生物化石,被他们随意扔弃或砸碎喂猪或肥田。20世纪70年代,被地质工作者发现。

偶然与必然

发现虽然带有很大偶然性,而它的存在则是历史的必然。1929年发现“北京猿人”之后不久,在印度、巴基斯坦北部边界发现了更古老的“西瓦古猿”,这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联想,开始探索古人类的起源和路线,并把目光转向西南。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终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云贵高原是古人类的摇篮之一,从猿演变为直立人和智人的过程昭然若揭,其间并无缺环。在贵州发现了“桐梓人”、“水城人”、“穿洞人”、“兴义人”、“桃花洞人”等等。这与贵州的地理环境有关,气候温和适宜古人类生存,动植物丰富便于采集和狩猎,喀斯特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供制作石器的原料,而天然洞穴则是古人类遗址,有六枝桃花洞、水城硝灰洞,继之又发现盘县大洞。

鉴定

1990年,六盘水市有关部门将几件从盘县大洞洞口堆积物中采集的石制品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该所古人类研究室黄慰文主任等认为,这几件制作精良的石制品上显示的修理台面技术痕迹清楚而标准,而这种技术一向被认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随即派出地质学家袁振新等进行实地踏勘,在大洞采集到十多件石制品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几个灭绝种类。

认定

1991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人前来考察,认定这是一个有发掘和研究价值的古遗址。喜从天降,1992年发掘仅用了21天,就有许多惊人的发现,海内外专家纷沓而至,成为考古热点。1992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盘县大洞进行了21天的试掘清理,收获惊人,面积为12平方米,出土石制品700余件,化石标本500余件,包括人牙化石一枚和数十种哺乳动物及少量鸟类、鱼类等化石。盘县大洞几次发掘成果,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越来越大的惊喜和重视。特别是大洞遗址的文化遗物和原始生活面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包含丰富的潜在信息。大洞的第四世纪堆积丰富而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第四纪洞穴堆积标准刮面提供了理想条件。

正式发掘

1993年对盘县大洞进行了正式发掘,获得4颗古人类牙化石、2000余件石器制品和近万件动物化石,以及一批灰烬、灰屑、烧骨等古人类文明遗物。盘县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在此发掘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举世罕见。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盘县大洞遗址名列榜首,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洞穴古人类遗址的重大发现,盘县大洞的发掘在世界古人类早期遗址中也属罕见,是一个能为多学科综合研究并具重大科研价值的理想场所,其规模、文化堆积物年代,考古材料的品种数量方面,可以与北京周口店媲美。

遗址组成

大洞遗址是贵州省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其文化遗物和原始生活遗迹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洞内的第四纪堆积丰厚且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地区第四纪洞穴堆积的标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洞”。洞口宽55米,洞厅纵深220米,洞内平均宽度为35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可喜的是,刚发掘了92平方米(相当于总面积的1.15%)就获得了2300件石制品,并发现了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因此,被定名为“大洞人”。说它是“石制品加工场所”一点也不过分,大量燧石被打制成石核、石片,经过加工制成边刮器、砍砸器、石锤和石斧,反映了古人类制造石器的过程。技术上保持观音洞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有新的发展。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里发现了类似法国巴黎出土的“勒瓦娄瓦”手镐和近乎缅甸出土的“安雅特”手斧,它们是“天外来客”还是“大洞人”的创造?若是长途跋涉地从法国、缅甸传来又未找到证据,这便成了一个“科学之谜”。如此巨大而宽阔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少见的,何况发掘的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加诱人的前景正摆在面前。盘县大洞的发掘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大洞洞口和主洞厅紧紧相连,两者为遗址只要所在。主洞厅为一顺直洞道,平坦干燥,长240米,高、宽各30米左右,富含有古人类活动信息的堆积物自洞口向大厅缓倾,面积达9900平方米,露头厚度达19.5米。洞口堆积物表面海拔1674米,上面建有一栋面阔5间、大梁题记为民国六年重修的木结构建筑物,现内住赵姓农户。木屋前有两道清代同治六年修筑的石恒将洞口维护。洞口前为一斜坡,面临十里坪坡立谷,坡立谷平均海1640米左右,平坦开阔,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

价值

1993年中国考古发掘项目达500多项,涌现出一批考古新发现,充分展示中华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与文化创造。 翌年伊始,《中国文物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在首都北京召开评审会,经过充分讨论,考古学家们依据这些新发现的价值,从中评选出“九三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列榜首的就是贵州的“盘县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这是继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在全国引起轰动。1996年11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大洞遗址被列为“国宝”。1997年,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人类学学报》出了一期专号,刊登了一组研究盘县大洞的学术文章。大洞遗址也是一个巨大的“宰呙动物的场所”,在这里出土的动物化石近万件,有哺乳动物6目40种,还有少量鸟类和鱼类化石。动物仍属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其中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獏、最后鬣狗等绝灭种,更多的是现在仍然生存的动物,如猩猩、虎、豹、猪、鹿、青羊等。根据古生物判断,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这一时期的人类属“早期智人”,人的智力发展起来。大量的动物化石证明,这一时期狩猎相当兴盛,捕捉动物的范围很广,而且有能力捕捉大动物、猛兽以及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

盘县大洞古人类跨越通过6次考古发掘有这样几个“最”和“第一”:盘县大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人类洞穴遗址;5枚人牙化石最完整地反映了人类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过渡的特征;石制品中修理台面技术性明显,第一次在亚洲发现“勒瓦娄娃”技术;发掘动物群化石是华南单个洞穴出土动物群最大的。从年代学研究看,盘县大洞超过26万年,是贵州省最早的古人类洞穴遗址,用火遗迹最为丰富;是贵州省第一次实现中外联合考古的古人类跨越,是中国首次使用考古软件,建立了考古现场与三维记录相结合的计算机考古体系;是贵州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考古专家这样评说盘县大洞:北有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南有贵州盘县大洞。将盘县大洞的考古价值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相提并论。

意义

1990年6月,经过对洞口出露的堆积物仔细考察,从中采集到几件制作精良的制品。有关专家认为这几件石制品上显示和修理台面技术的痕迹清楚而标准,而这种技术过去被认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的后又采集到大批哺乳动物化石。1993年,再次对大洞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化石标本,更重要的是为此前清理和采集的文化遗址找到了对应层位依据。在经贵州大学沈冠军教授用铀系法测定为30万年前的两棵钟乳石的下伏地层中,烧骨等文化遗物,这是贵州已发现的最早的文物遗品。大洞石制品显示的修理台面技术在中国南方旧石器工业中并不多见,可以和非洲、欧洲同期文化作比较研究;大洞遗址的文物遗品和原始生活面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包含着丰富的潜在信息,大洞的第四纪堆积物丰厚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第四纪洞穴堆积标准剖面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所有这一切已引起国家文物局、中科院以及众多中外著名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盘县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和旧石器时期洞穴遗址,在世界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实属罕见。

肉食的扩大与人类用火息息相关,已经不再是生呑活剥,而是用水烧成熟食。在盘县大洞还发现了大量可以碰击出火花的燧石,发现面积较大、较厚的灰烬层,有的骨头被烧焦,有的石块被烧裂。完全可以推断,“大洞人”已发明了人工用火,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钻木取火”,而是“击石取火”。不过,盘县大洞的发掘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保存完好的洞穴遗址,时代可能跨越中、晚更新世。在已发掘的近100平方米范围内,揭露出吃住场所、石制品加工场和宰杀动物场所等人类活动遗址,出土近万件哺乳动物化石。约有10%的石片、石核采用台面修理技术,在中国南方旧石器工业加工技术中独树一帜。

景区介绍

大洞古人类生活遗址位于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区于2000年2月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面积172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大洞古人类生活遗址、林场风景片区、十里长滩风景片区、席草坪风景片区、黑牛坪风景片区、大山垭竹海风景片区。是一个发育于石碳系厚层灰岩的巨大溶洞,被国际专家认为是中国洞穴古人类遗址的重大发现,该洞的发掘在世界古人类早期遗址中也属罕见,其无论是规模、文化堆积物年代,还是考古材料的品种数量方面,可以与周口店媲美。附近的竹海是一个以竹林为主的自然景观,有几个仍在使用的手工造纸作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