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道之行
释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⑴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⑵,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⑶,喟然而叹⑷。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7)而有志焉。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8),讲信修睦(9)。故人不独亲其亲(10),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1),男有分(12),女有归(1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5)。是故谋闭而不兴(16),盗窃乱贼而不作(17),故外户而不闭(18)。是谓大同⒇

“今大道既隐(21),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22),城郭沟池以为固(23)。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24),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25),以功为己(26)。故谋用是作(27),而兵由此起(28)。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29)。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30),以考其信(31),著有过,刑仁讲让(32),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33)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从前,孔子参加鲁国在年终举行的祭典。祭典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太平盛世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太平盛世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 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父母双亲当作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们不愿让财物委弃于无用之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里。人们担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所以连住宅外的大门也可以不关。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太平盛世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礼来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过错,把仁德定为法则,提倡谦让不争,向人民展示有常规。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注释

⑴选自《礼记·礼运》《礼运》全篇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政治风俗的演变, 社会历史的进化,礼的起源、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内容,表达了儒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⑵与于蜡(zha)宾:参加鲁国在年终举行的祭典,作助祭者。蜡,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

⑶观(gua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

⑷喟(kui)然:感叹的样子。

(5)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6)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7)逮:赶上。

(8)〔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9)〔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0)〔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11)〔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12)〔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

(13)〔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4)〔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

(1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6)〔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17)〔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8)〔外户〕泛指大门。

(19)〔不闭〕用门闩插门

(20)〔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21)隐:消逝。

(22)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给弟弟。

(23)郭:外城。沟池:护城河。

(24)笃:淳厚。(25)田里:田地与住宅。贤:尊重。

(26)功:成就功业。

(27)用是:因此。

(28)兵:这里指战争。

(29)选:指杰出的人物。

(30)著:彰显。义:指合理的事情。

(31)考:成就。

(32)刑:典范。让:礼让。

(33)埶(shi):同“势”,指职务。去:斥退。

(34)贼:害人

(35)谋闭:杜绝

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分别为“安居乐业”,“货尽其力”。

读解

咱们传统的圣人孔老夫子是个多愁善感的理想主义者,总能 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长叹生不逢时,公开申明自己的志向 和追求,并竭力用实际行动去身体力行。可惜的是,我们的历史, 从来没有向我们描绘孔老夫子非常富有人情味、非常钟情浪漫的 理想的形象,而我们所关注的,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和激情的,恰 恰是这个方面,而不是他老人家板着冷峻的面孔向我们说着之乎者也。

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感悟神经特别敏感的人,不可能不 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我们完 全不必十分认真地以为孔老夫子心向往之的“大同”世界是历史 的真实,勿宁把它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的理想 境界。我们也不必信以为真地以为孔子描述的夏商周小康社会真 的就是那种模样,似可把它看作是一种主观的体悟。

但是,这当中展现了一种理想境界同现实存在的鲜明对比,一 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核心是为公和为私,天真淳朴和 阴险奸诈的强烈反差。在这种对比和反差当中,孔老夫子还没有浪漫到完全不顾现实的地步:尽管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同”社 会,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现实虽然礼崩乐坏,却 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会虽然黑暗.毕竟也还有让人欣慰的闪 亮之处。

实际上,社会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则。生不逢时固然可叹, 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真实处境,人们只能在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 环境中进行选择。再大而言之,从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 的私有制的转变,既是一种必然,也是难以用好与坏的简单标准 来评价的。

人作为群居的社会动物,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恐怕最 要紧的还是要有一种公平合理的规则来制约人们的言行。这是从 整个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来说的。而从个人的角度说,风习则是 重要的。人心是淳朴还是险恶,人伦关于是和睦还是疏远,人们 为公还是为私,对个人的生存状态影响重大,不可不加关注. 理想固然不可没有,但在现实面前,是不可奉行“驼鸟政策”的。

图书信息

书 名: 大道之行

作 者:周善甫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2-1

ISBN: 9787101071252

开本: 16开

定价: 78.00元

内容简介

大道之真谛,必由历史实践所总结而来。故以孔子之圣德,尚仅止“述而不作”;小于何知?尤不敢妄事臆创。本书之作,也不过是把久遭蔑弃的中华传统大道,溯源竟流地略加拂拭,希望稍获澡雪。殷勤望其重现煜煜光华,以救今曰之偏蔽而已。虽未敢草草从事,但讹误仍终难免。若有乖忤,责在小可;若有可取,则本先贤所赐,实未敢掠美自是,故亦当不无一得。

《礼记·礼运·大同篇》开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径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因而即以前四个字,作为本书的标题,意在指出:中华文化,即乃人类文化之正源主脉。

中华,自成世界。远从尧舜揖让起,直到清代中叶,堂堂五千年,便以“天下”自任,而逐渐成长起来;一直未曾自居于需要竞存的列国之林。故其所言之道,历来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大道。而不是富国强兵、役民称霸的方略。这说法容或未之前闻,却是真实不虚的宏观认识。不肯定这一特性,便无从理解这悠久庞大的中华文化。

作者简介

周樊(1914—1998年),又名凡,字善甫,晚号六松堂老人,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县人,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周善甫先生是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民族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诗词学会顾问、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会顾问、云南省老干部诗词书画协会顾问和云南省南社研究会顾问。 周善甫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桃李遍及海内外。晚年致力于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系统研究,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大道之行》、《骈拇词辨》、《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论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大道之行》被称作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图书目录

序一 忧国忧民的精神凝结

序二 现代化与文化中国

序三 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大道之行

前言

一、木本水源

二、彬彬西周

三、大哉孔子

四、秦汉宏猷

五、唐宋雅范

六、明清佳绪

七、救亡百年

八、“仁”与“个”

九、修身为本

十、诚则灵

十一、结语

十二、但书

老子意会

编例

老子传

上篇 道经

一章 (道之定义)

二章 (对立之统一)

三章 (无知、无欲)

四章 (虚与实)

五章 (仁与不仁)

六章 (玄牝)

七章 (无私)

八章 (不争)

九章 (忌盈)

十章 (不有不宰)

十一章 (无之用)

十二章 (为腹不为目)

十三章 (贵身)

十四章 (道纪)

十五章 (士之容)

十六章 (复命日常)

十七章 (太上以次一)

十八章 (太上以次二)

十九章 (太上以次三)

二十章 (我独泊兮)

二十一章 (众甫之状)

二十二章 (抱一)

二十三章 (希言)

……

骈拇词辩

论“文”

析“性”

格物议

短篇论著

附录 周善甫先生年谱

跋一 继往圣绝学 开万世太平

跋二 深工博古 实践创新

后记 重印《大道之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5: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