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经络腧穴学
释义

图书信息

书 名: 新经络腧穴学

作 者:沈晓明

出版社: 北京科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6月1日

ISBN: 9787530433539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既全面地涵盖了经络、腧穴的基本内容,又在许多方面作了取舍、加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合理的逻辑推演、适时的学习指导、丰富的文献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是该书的精髓。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心组织的针灸基础知识,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治学精神。

本书有如下特点:文献来源广泛,基本涉及古今主要针灸著作及期刊杂志,如仅腧穴的现代应用,就参考了1583篇文章;资料取舍合理,以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为原则;学术思想新颖,强调基本规律对具体内容的指导作用,如借助经脉的命名规律推导十二经循行、腧穴主治规律归纳各个腧穴主治病证等;结构体系独特,注重前后逻辑一致性与条理性,相近内容使用相同的框架布局,不断重复,强化学习效果;写作风格平实;图象表格丰富。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在针灸著作中如何达到“易陈”的境界,使初学者能快速入门与提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代医家编制了很多的针灸歌赋,但从学术角度来说,缺乏提纲挈领式指导和规律性总结。经络、腧穴等内容的内在规律性、逻辑性未能得到应有的的重视。本书在收集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将经络、腧穴内容重新梳理、归纳,突出规律性与逻辑性,以期达到“易学”和“实用”目标。

作者简介

沈晓明,男,1966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副院长。安徽省第一位针灸学博士,师从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从事针灸教学、科研、临床以及国外留学生带教工作近二十年,学术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多次应邀赴新加坡、波兰等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加各级科研课题9项。

图书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概念的形成/3

一、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3

二、对针灸、按摩等感应的观察/3

三、练习气功时“行气”的体验/4

四、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4

五、腧穴主治作用的总结/4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4

一、十二经脉/4

二、奇经八脉/8

三、十二经别/9

四、十五络脉/10

五、十二经筋/11

六、十二皮部/11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12

一、经络的作用/12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12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与分类/14

一、腧穴的发展/14

二、腧穴的分类/14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15

一、腧穴的命名方法/16

二、腧穴的命名依据/16

第三节 腧穴的作用/17

一、反映病证,协助诊断/17

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18

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19

一、分经主治规律/19

二、分部主治规律/19

第五节 特定穴/21

一、五输穴/21

二、原穴/23

三、络穴/25

四、郄穴/26

五、背俞穴/27

六、募穴/28

七、八会穴/29

八、八脉交会穴/30

九、下合穴/31

十、交会穴/32

第六节 腧穴的定取方法/32

一、骨度分寸定取法/32

二、体表标志定取法/35

三、指寸定取法/37

四、简易定取法/38

各论

第三章 手太阴肺经(LU)

第一节 经脉循行/41

第二节 主要病候/42

第三节 主治概要/42

第四节 本经腧穴/43

一、中府(LU1)/43

二、云门(LU2)/44

三、天府(LU3)/45

四、侠白(LU4)/45

五、尺泽(LU5)/45

六、孔最(LU6)/47

七、列缺(LU7)/47

八、经渠(LU8)/49

九、太渊(LU9)/49

十、鱼际(LUl0)/50

十一、少商(LUll)/51

本经小结/53

第四章 手阳明大肠经(L1)

第一节 经脉循行/54

第二节 主要病候/55

第三节 主治概要/55

第四节 本经腧穴/55

一、商阳(LI1)/56

二、二间(LI2)/56

三、三间(LI3)/57

四、合谷(LI4)/57

五、阳溪(LI5)/60

六、偏历(LI6)/60

七、温溜(LI7)/61

八、下廉(LI8)/61

九、上廉(LI9)/61

十、手三里(LI10)/61

十一、曲池(LI11)/62

十二、肘体 (LI12)/64

十三、手五里(LI13)/64

十四、臂□(LI14)/65

十五、肩□(LIl5)/65

十六、巨骨(I16)/66

十七、天鼎(LI17)/66

十八、扶突(LIl8)/67

十九、口禾□(LI19)/68

二十、迎香(LI20)/68

本经小结/69

第五章 足阳明胃经(ST)

第一节 经脉循行/70

第二节 主要病候/71

第三节 主治概要/71

第四节 本经腧穴/72

一、承泣(ST1)/72

二、四白(ST2)/73

三、巨□(ST3)/74

四、地仓(ST4)/74

五、大迎(ST5)/75

六、颊车(ST6)/75

七、下关(ST7)/76

八、头维(ST8)/76

九、人迎(ST9)/76

十、水突(ST10)/78

十一、气舍(ST11)/79

十二、缺盆(ST12)/79

十三、气户(ST13)/80

十四、库房(ST14)/80

十五、屋翳(ST15)/80

十六、膺窗(ST16)/80

十七、乳中(ST17)/80

十八、乳根(ST18)/81

十九、不容(ST19)/81

二十、承满(ST20)/81

二十一、梁门(ST21)/81

二十二、关门(ST22)/82

二十三、太乙(ST23)/82

二十四、滑肉门(ST24)/82

二十五、天枢(ST25)/82

二十六、外陵(ST26)/83

二十七、大巨(ST27)/83

二十八、水道(ST28)/83

二十九、归来(ST29)/84

三十、气冲(ST30)/84

三十一、髀关(ST31)/84

三十二、伏兔(ST32)/85

三十三、阴市(ST33)/85

三十四、梁丘(ST34)/85

三十五、犊鼻(ST35)/86

三十六、足三里(ST36)/87

三十七、上巨虚(ST37)/92

三十八、条口(ST38)/92

三十九、下巨虚(ST39)/93

四十、丰隆(ST40)/93

四十一、解溪(ST41)/94

四十二、冲阳(ST42)/94

四十三、陷谷(ST43)/95

四十四、内庭(ST44)/96

四十五、厉兑(ST45)/96

本经小结/97

第六章 足太阴脾经(SP)

……

第七章 手少阴心经(HT)

第八章 手太阳小肠经(SI)

第九章 足太阳膀胱经(BL)

第十章 足少阴肾经(KI)

第十一章 手厥阴心包经(PC)

第十二章 手少阳三焦经(SJ)

第十三章 足少阳胆经(GB)

第十四章 足厥阴肝经(LR)

第十五章 任脉(RN)

第十六章 督脉(DU)

第十七章 冲脉

第十八章 带脉

第十九章 阴维脉

第二十章 阳维脉

第二十一章 阴跻脉

第二十二章 阳跻脉

第二十三章 十五络脉

第二十四章 奇穴

附篇

索引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3: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