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池村 |
释义 | 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大池村大池村是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镇区西北方向2km处,距离市区15km,由大池,北冯家口,牛家庄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在大池村.据该村明代"龙王庙碑"记载,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张氏祖先从山西迁居此地,因当地有座大水池,故取名"大池村". 广东省普宁市云落镇大池村大池村,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南阳山区云落镇,离市区10公里,由大池、东湖、南湖、下新圩4个自然村组成,人口0.38万。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由中央寨和楼仔村人迁此创村。因村前有池塘,故名。1957年修寒妈水库时,东门坑村部分村民也迁此落户。镇一工业小区设于此。聚落东靠寒妈水库,呈块状分布。有耕地813亩,山地9786亩。农业种植水稻、甘薯、水果等。兼有运输、养殖等副业。土地革命时期,是《苏区快报》的编辑部所在地,是革命老区。有小学一所。村东有广汕公路。 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大池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大池村位于福建省闽候县大湖乡西北之交7公里出,东近雪峰村,西接洋里乡张际、刘地村,北靠廷坪乡汶合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4724亩,山地9771亩。大池村属鹫峰山大脉东伸支脉南伸入境大湖地区之首,最高山峰“涌潮泉”,海拔1100多米,山体属半丘陵山地,呈舒缓波状循东偏南倾向西南,倾度50—70度,断裂带明显,成挤压破碎岩硅化、叶蜡石化、绿帘石化、捐云母化等,动力变质岩沿断裂带续现,长2—4公里,成为与洋里张际交界的天然屏障。村周围山坡陡峭、险峻巍峨。村内与张际相比,有天然高原低川盆地之别。 村落与居民全村总户数547户,总人口2234人。大池村有29个村民小组,10个村点:林湾、柴场、大丰、腊坪洋、湾当里、坑仔、王必垄、牛头坂、横路、大池组成。属老区基点村。 历史人文大池村宋至清属怀安县;清末属大湖分县,同为同乐乡施化里27都;清末废乡、都成立区、保建制,大池属大湖区;民国27年属洋箬乡(洋里乡);1949年属张际乡;1956年归大湖成立大池乡,管辖1个自然村大池,1983年改村委会至今。 物产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由于地理气候和雪峰形成,有利于反季节经济作物的发展和高山云雾茶的种植。 矿产资源:大池村地质含矿产盛多,金、钼现已明显含量,极具开采价值。 村内交通、电力、通讯初具规模,是投资开发的理想地方。 建筑景观洪氏祠堂。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向家坝镇大池村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向家坝镇,地处镇西边,距 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到镇道路为泥巴路,交通不方便,距县23公里。东邻水河村,南邻光河,西邻太平、两碗乡,北邻永安行政村。辖九龙、大池、中滩等2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38户,有乡村人口4303人,其中农业人口 4106人,劳动力24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2140 人。全村国土面积22.42平方公里,海拔862.5米,年平均气温 17 ℃,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082亩,人均耕地1.24 亩,林地15508.5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 、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四通 。全村有 190户通自来水,有560户饮用井水,有38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34%)。有1135户通电,有5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63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4.4 %和56.2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9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88户(分别占总数的87.7%和69.4%)。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泥巴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 8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摩托车7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300亩,有效灌溉率为 49.8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6亩。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户;建有小水窖 61口;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 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 19 %;畜牧业收入535 万元,占总收入的 65.7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5938 头,肉牛 29 头,肉羊 85 头);渔业收入 8 万元,占总收入的 1 %;林业收入 6万元,占总收入的 0.7 %;第二、三产业收入110万元,占总收入的 13.5 %;工资性收入249.8万元,占总收入的30.7%。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238人(占劳动力的 8.6 %),在省内务工111人,到省外务工127人。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138 户,共乡村人口4303 人,其中男性2207人,女性2096人。其中农业人口4106 人,劳动力2436 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 4299人, 藏族 3人,其他民族1人。到2006年底,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727人,参合率63.4%;享受低保19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 8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2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