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稻11号
释义

新稻11号是新乡市农科所用品质特优、抗病性好的日本品种黄金增为母本,与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新稻90247(豫粳6号)作父本杂交育成。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产量表现

2000、2001两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2 kg,较第一对照种豫粳6号(高产种)减产5.4%,不显著;较第二对照种黄金晴(优质种)增产10.7%,达极显著。最高点亩产达715.0kg。

2002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2kg,较第一对照豫粳6号减产1.7%,较第二对照黄金晴增产17.8%。

2002年良种良法配套在原阳县种植390亩,平均亩产608.5 kg,其中一块7.9亩,亩产高达693 kg。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新稻11号幼苗叶较小,挺直,色较淡,生长清秀。本田期株型较紧凑,叶片上举,主茎19-20片叶。株高89cm,比豫粳6号低10cm左右。茎基部节间短。亩成穗数25-30万。穗呈纺垂形,半直立,着顶芒,籽粒密度较大,穗长15-17cm,每穗枝梗数8-12个。每穗籽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90%,千粒重23g左右,谷粒椭圆形。米质优。

2.2 生物学特性:在沿黄稻区作麦茬稻全生育期155天左右,略短于豫粳6号(早熟1-4天)。分蘖力很强,成穗率80%左右,谷草比1.1:1,抗倒伏,抗病性好。

2.3 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出糙率83.6%,整精米率67.9%,垩白粒率8%,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6.4%,胶稠度87mm,粒长4.7mm,长宽比1.7。综评达GB/T17891-1999一级标准。

2.4 抗性: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新稻11号对白叶枯病表现抗病,对纹枯病表现中抗,对稻瘟病表现感病。

3 适宜地区

据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示范种植,新稻11号适宜于河南及苏北、皖北、鲁中南等地推广种植。

4 栽培要点

4.1 稀播培育适龄壮秧。一般于“五一”前后播种,每亩秧田播量30-40 kg,秧龄40-45天。

4.2 宽行小墩插植。新稻11号分蘖力很强,成穗多,属典型多穗型品种。适当放宽行距、减少穴插苗数,易于发挥、协调穗数及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试验证明,以行距27-30cm,穴距13cm,穴插2-3苗为宜。

4.3 合理施肥。在亩施二铵15kg左右作底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再追纯N 14kg左右(栽后15天内施入总N量的80%左右)。中后期注意施好攻穗肥和保花增粒肥,灌浆期喷芸苔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保活熟增粒重。

4.4 科学灌水。前期浅水促苗,中期见湿见干,够苗适当晾田控制无效分蘖,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勤灌跑马水,前水不见后水。不要过早停水,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6: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