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版养花指南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徐先玲 主编出 版 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1 版 次:1 页 数:300 字 数:256000 印刷时间:2008-10-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3 I S B N:978780648918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家庭栽培花草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和追求。家庭花木具有其特殊的生长习性,必须学习家庭养花的有关知识。本书系统介绍了养花的一般知识、花的栽培与管理、花卉的选种与培育、常见木本花卉的培育、常见草本花卉的培育、常见宿根、球根花卉的培育、常见藤本花卉的培育、常见观叶、观果花卉的培育、花卉的繁殖、常见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等知识,科学而实用,全面而具体,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广大花卉爱好者用于养花。 目录第一章 养花的一般知识 一、花卉的分类 1.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2.观赏部位 3.栽培目的和用途 二、养花的工具 1.养花的基本工具 2.花盆的类别 三、外界条件对花卉的影响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空气 5.土壤 6.肥料 四、养花常用的肥料 1.有机肥 2.无机肥 3.微生物肥 五、盆花常用的施肥方法 1.基肥 2.追肥 3.根外追肥 第二章 花的栽培与管理 一、露天花卉的栽培与管理 1.露天花卉的整地、做畦、移植 2.露天花卉的灌溉 3.露天花卉的整形修剪 4.露天花卉御寒管理 二、无土栽培 1.无土栽培的优点 2.无土栽培选用的基质 3.无土栽培的方法 4.营养液酸碱度的调节 5.配制和使用营养液酸的注意事项 6.家庭无土栽培法 三、盆花的四季管理 1.盆花的春季管理 2.盆花的夏季管理 3.盆花的秋季管理 4.盆花的冬季管理 第三章 花卉的选种与培育 一、花卉的选种 1.优良种子的标准 2.花卉种子的贮存 二、花卉的播种 1.播种前种子的处理 2.露地花卉的播种法 3.盆花播种法 4.细粒种子的播种 5.花卉播种后的管理 第四章 常见木本花卉的培育 一、梅花 1.梅花的形态习性 2.梅花的栽培技术 3.梅花的整形 4.梅花的繁殖 二、牡丹 1.牡丹的形态习性 2.牡丹的栽培 3.牡丹的灌溉施肥 4.牡丹的修剪整形 5.牡丹的繁殖 三、丁香 1.丁香的形态习性 2.丁香的栽培 3.丁香的整枝修剪 4.丁香的的繁殖 四、玉兰 1.玉兰的形态习性 2.玉兰的栽培 3.玉兰的繁殖 五、杜鹃花 1.杜鹃的形态习性 2.杜鹃花的栽培 3.杜鹃花的繁殖 六、山茶花 1.山茶花的形态习性 2.山茶花的栽培 3.山茶花的催花技术 4.山茶花的繁殖 七、桂花 1.桂花的形态习性 2.桂花的栽培 3.桂花的繁殖 八、一品红 1.一品红的形态习性 2.一品红的栽培 3.一品红的繁殖 九、茉莉 1.茉莉的形态习性 2.茉莉的栽培 3.茉莉的繁殖 十、玫瑰 1.玫瑰的形态习性 2.玫瑰的栽培 3.玫瑰的繁殖 十一、迎春 1.迎春的形态习性 2.迎春的栽培 3.迎春的繁殖 十二、米兰 1.米兰的形态习性 2.米兰的栽培 3.米兰的扦插繁殖 4.米兰的压条繁殖 十三、六月雪 1.六月雪的形态习性 2.六月雪的栽培 3.六月雪的繁殖 十四、石榴 1.石榴的形态习性 2.石榴的栽培 3.石榴的修剪 4.石榴的繁殖 十五、金银花 1.金银花的形态习性 2.金银花的栽培 3.金银花的扦插繁殖 十六、扶桑 1.扶桑的形态习性 2.扶桑的栽培 3.扶桑的管理 4.扶桑的扦插繁殖 十七、倒挂金钟 1.倒挂金钟的形态习性 2.倒挂金钟的栽培 3.倒挂金钟的修剪整理 4.倒挂金钟的扦插繁殖 十八、紫薇 1.紫薇的形态习性 2.紫薇的栽培 3.紫薇的繁殖 十九、榆叶梅 1.榆叶梅的形态习性 2.榆叶梅的栽培 3.榆叶梅的灌溉施肥 4.榆叶梅的修剪整枝 5.榆叶梅的繁殖 二十、芳香月季 1.芳香月季的形态习性 2.芳香月季的栽培 3.芳香月季的繁殖 二十一、春兰 1.春兰的形态习性 2.春兰的栽培 3.春兰的分株繁殖 第五章 常见草本花卉的培育 一、秋海棠 1.秋海棠的形态习性 2.秋海棠的栽培 3.秋海棠的繁殖 二、虞美人 1.虞美人的形态习性 2.虞美人的栽培 3.虞美人的繁殖 三、康乃馨 1.康乃馨的形态习性 2.康乃馨的栽培 3.康乃馨的繁殖 四、三色堇 1.三色堇的形态习性 2.三色堇的栽培 3.三色堇的繁殖 五、万寿菊 1.万寿菊的形态习性 2.万寿菊的栽培 3.万寿菊的繁殖 六、凤仙花 1.凤仙花的形态习性 2.凤仙花的栽培 3.凤仙花的繁殖 七、含羞草 1.含羞草的形态习性 2.含羞草的栽培 3.含羞草的繁殖 八、长春花 1.长春花的形态习性 2.长春花的栽培 3.长春花的播种繁殖 4.长春花的扦插繁殖 九、四季报春 1.四季报春的形态习性 2.四季报春的栽培 3.四季报春的灌溉施肥 4.四季报春的播种 十、天竺葵 1.天竺葵的形态习性 2.天竺葵的栽培 3.天竺葵的修剪整形 4.天竺葵的扦插繁殖 十一、波斯菊 1.波斯菊的形态习性 2.波斯菊的栽培 3.波斯菊的繁殖 十二、蝴蝶兰 1.蝴蝶兰的形态习性 2.蝴蝶兰的管理 3.蝴蝶兰的繁殖 十三、吊竹梅 1.吊竹梅的形态习性 2.吊竹梅的管理 3.吊竹梅的繁殖 十四、蜀葵 1.蜀葵的形态习性 2.蜀葵的管理 3.蜀葵的播种法繁殖 十五、彩叶草 1.彩叶草的形态习性 2.彩叶草的管理 3.彩叶草的繁殖 十六、蛇目菊 1.蛇目菊的形态习性 2.蛇目菊的栽培 3.蛇目菊的繁殖 第六章 常见宿根、球根花卉的培育 第七章 常见藤本花卉的培育 第八章 常见观叶、观果花卉的培育 第九章 花卉的繁殖 第十章 常见花卉的病虫病及其防治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第一章 养花的一般知识 三、外界条件对花卉的影响 花卉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周围的生活环境,外界条件中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和土壤直接影响着花卉的生长,这些因素是花卉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在花卉栽培中只有综合、合理地考虑各个环境条件对花卉的影响,才能做到科学的栽培,满足花卉正常生长的需要。 1.温度 一切生命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温度作保障,花卉也不例外。温度的高低,直接间接地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支配着花卉资源的分布、引种和栽培。 花卉对温度的要求 各种花卉因产地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喜高温的花卉,如果温度低于原产地就会出现冷害或冻死现象;喜低温的花卉,如果冬季温度过高,不能充分休眠而一味消耗养分,就会影响第二年的生长和开花。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据常见花卉对温度的要求分成3类。 一类是喜高温花卉,要求白天室温20~22℃,夜间不低于10℃。例如,一品红、仙客来、九重葛和大多数附生兰花等。 第二类是喜低温越冬花卉,要求越冬温度不低于0~5℃即可。一般长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兰、蕙兰、八仙花、杜鹃花、桅子花、苏铁等。北方室内种植。 最后一类是介于前两类之问的中温花卉。北方种植冬季室内最低温度应不低于7~10℃,经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在广东、广西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如白兰花、茉莉花、木兰、扶桑、大部分仙人掌类植物、秋海棠类、仙客来、大岩桐、荷包花等。 除此之外,任何一种花卉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种子发芽时对温度的要求不高,但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培育健壮的幼苗,通常在播种后需保持较高的温度。若播种后长期处于低温、泥土过湿的环境中,不但阻止种子发芽速度,而且容易使种子霉烂。 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花卉播种和扦插育苗均需在25℃以上,温度过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原产高原及地中海地区的花卉,如大丽花、倒挂金钟、各类报春花,在生长期问喜凉爽,不适应高温、湿热的条件。到了夏季,倒挂金钟、报春花、仙客来便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 大多数温室花卉在花期要求温度较高,例如茉莉花、白兰花等只在炎热的夏季开放;冬季则需要室内温度在28℃以上才可开花。但是,在花卉中也有许多例外,如墨兰、寒兰在春节开花;杜鹃花、山茶花的多数品种,花期也是在比较凉爽的春天。另外,多数花卉在开花期间对低温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短时间的低温便可能造成大量花蕾受害。 一般情况下,花卉在休眠期不宜温度过高,如球根、球茎、鳞茎花卉,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花叶芋、马蹄莲、仙客来、绣球百合等这些种类的花卉需在低温条件下完成休眠及球根的发育,这样可以降低在贮藏期间的养分消耗。 土壤温度 土壤的主要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所以土壤温度也就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对于土壤的表层,在一天中,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日出后温度升高,到午后1时左右,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温度,然后温度逐渐下降,到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又达最低温度。一年中,就月平均温度来说,土壤表层的最高温度在7~8月,最低温度在1~2月。花卉生产主要根据年温度变化来合理安排,采取有利的升温降温措施。 一年中,早春的土壤温度低,此时,播种繁殖要掌握土温的变化,如过低,种子便膨胀不发芽。块根类的花卉催芽繁殖要通过提高土温,使块根萌发的芽快且量多。最适合根生长的温度是比地上气温低3~5℃,所以在早春植物根活动早,树液也流动早,对植物的嫁接、扦插、压条提高成活率非常有利。根在适宜温度中,能较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若土温过低,植物就会因吸收不足而出现生长不良现象。 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温度自然也就随之升高。此时一些不耐高温花卉,如仙客来、倒挂金钟等就要通过调整疏松的培养土或泥瓦盆的通透作用降底土温,使根系呼吸及一切生理作用都近乎正常,才能安全度夏。 温度的高低对花卉肥料的分解及养分的吸收都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温度低,肥料分解慢,花卉吸收养分少;随着温度上升,肥料分解加速,容易被花卉吸收。 花卉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的,养分吸收多少与呼吸作用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温度增加,花卉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也增加,同时施肥数量和次数也应该随之增加。 低温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当基质温度低于10℃时。桅子花的幼叶便会产生失绿的缺铁症状,如果把基质温度提高到28~32℃,失绿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可见,低温会阻止铁的吸收,从而使幼叶失绿黄化。高温时,虽然呼吸作用旺盛,但消耗体内碳水化合物较多,非但影响对养分吸收,还将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对喜爱夏季凉爽、湿润的仙客来、倒挂金钟、大岩相等花卉,在酷热、干燥的夏季应采取竹帘遮荫、花盆附近地面多淋水、中午前后用水喷雾等措施进行降温。 对于多数花卉来说,吸收尿素和铰态氮肥中的氮之前,必须转化为硝态氮,这种转化依赖于基质中的微生物。通常这种转化是相当快的,但在仲冬季节(指阳历12月份),金龟鱼幼苗施用铰态氮肥可能产生氨毒。因为在温度为9~10℃时,由鱼态氮转化到硝态氮是比较缓慢的。所以,在仲冬季节,氮肥应选用硝态氮为宜。温度对有机化肥的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温度低时,释放的有效氮低;反之,在温度高时,有效氮的释放量则明显增加。因此,有机肥料作为惟一氮源时,在冬季或基质温度低于10℃时,香石竹常出现缺氮症状,所以在低温月份应选用硝态氮为宜。 不要认为只有生长在高温环境中的花卉需要施肥,而低温下生长的花卉就不需要施肥。其实在低温条件下催花的三色堇、金盏菊等花卉冬季也需施用肥水。一般情况下,冬季里的花卉生长迅速者如吊兰、文竹、秋海棠、天竺葵、香石竹、仙客来等应多施肥,每周需浇1次肥水;生长缓慢的花卉如杜鹃、扶桑、含笑、菊花、茉莉、苏铁、山茶等应少施肥,可隔半月施1次肥水;生长停滞的花卉如枸杞、桂花、荷花、五针松、石榴、睡莲等,则整个冬季都不用施肥。 温度周期变化与花卉的适应 温度的周期变化分为年周期和日周期变化。原产温带地区花卉,一般表现为春发芽,夏生长旺盛,秋季生长缓慢,冬季进入休眠。但也有些花卉在高温季节进入半休眠状态,如仙客来、香雪兰、郁金香、水仙等。这种休眠方式是植物生理功能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代谢平衡。经休眠后的花卉,在下一阶段生长发育得更好。 春化现象也是花卉对温度周期的适应,二年生花卉需在0~5℃的低温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有花芽分化;牡丹、芍药的种子进行春播,必须解除上胚轴的休眠;碧桃、丁香若不经过冬季的低温,春季的花芽便不能正常开放:为使百合、郁金香、唐菖蒲、水仙在春节开花,必须首先进行冷处理。 日温变化是非常普遍的。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及生理作用。夜间低温有利于积累有机物。昼夜温差越大,球根花卉生长发育得就越好。 2.光照 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光照,没有光照就没有绿色植物。植物细胞中的白色体,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转化为叶绿体。因此,大多数花卉植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花繁叶茂。 花卉需要的光照 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花卉对光照强度要求也不一致。根据花卉植物对光照的不同要求,大致分为阳性花卉、中性花卉、阴性花卉3类。 阴性花卉观叶植物大部分都原产于热带雨林或高山阴面的丛林中,在蔽荫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文竹、兰花、蕨类植物。天南星科的植物如马蹄莲、红掌、绿萝、红宝石喜林羊等。还有部分观花植物如杜鹃花、山茶花、八仙花、金边瑞香等,这类花卉夏季养护,出室后必须放入荫棚下养护,阳光直射会引起叶片黄化、叶边干枯而死亡。 中性花卉这类花卉对光照的强弱不敏感,大部分产生在亚热带或温带地区,如桂花、茉莉花、桅子花、倒挂金钟、仙客来等,夏季需蔽荫,春、秋、冬季需阳光养护。 阳性花卉大部分观花、观果花卉都属于阳性花卉,其中包括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一些球根花卉,以及木本的观花观果的月李、牡丹、扶桑、石榴、柑桔等等。也有一些观叶类花卉喜光,如苏铁、棕榈、橡皮树、芭蕉等,水生花卉中的荷花、睡莲、玉莲,以及仙人掌、仙人球、龙舌兰、景天、海棠等等。无论生长在南方还是北方,均四季喜光。如果将它们放置在蔽阴处养护则枝条纤细、节间伸长、叶片黄瘦、花小而不艳、香味不浓、果实青绿不上色,失去观赏价值,因此,这类花卉应在光照充足、无任何遮荫的地方养护。 光照在栽培中的作用 植物体被照明的程度,被称为光照度。常用的物理单位是勒(克斯),用照度计直接测量。在生态学上用相对照度来表示某种植物在一定生活力状态下的需光程度,栽培中,花卉对所需的光照度的要求相差很大,过大过小都能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在光合作用中,绿色植物能吸收可见光区的大部分,通常把部分光称为生理有效辐射。其中红、橙、黄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光谱,因其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青、蓝、紫光则能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物矮小,但它有利于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紫外线也能抑制植物茎的伸长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但它具有杀菌和抑制植物病虫害传播的作用。 花卉在生活环境中紫光质的影响大,如在高原地区,太阳辐射的蓝、紫及紫外线成分多。高原及高山花卉具有形态矮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增加、体内含花育素和胡萝卜素较多、花色艳丽等特点。太阳光较多的环境,使花卉植物有利于形成和积累较多物质,阳性花卉花色鲜艳,果实丰满。阴性花卉的自然环境,如树林中,光照疏阴,光谱中短波较少,叶色嫩绿鲜艳。 昼夜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被称之为光周期。它对植物从营养生长到花原基的形成有一定作用。菊花在昼长夜短的环境中,只长枝叶不形成花蕾;在秋季昼短夜长时,分化花芽,绽开花朵。根据植物开花生理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可将花卉分为长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3类。 长日照花卉每天需要有12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开花,如果栽培季节昼短夜长,花卉只进行营养生长不形成花芽。长日照花卉有唐菖蒲、紫茉莉、半支莲、石竹类、荷包花及二年生秋播花卉,这类花卉的花期都在春夏季光照长的季节。 中日照花卉这一类花卉占大部分,对光照的长短反应不敏感,只要其他生态条件适合就能开花,如天竺葵、矮牵牛等。 短日照花卉每天需要有12小时以下(8~10小时)的光照才能开花,需要的光照昼短夜长。如一品红、菊花、蟹爪莲等,大部分在秋季或冬季开花。如延迟或提前开花,则需人工调节。 3.水分 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占花卉总体重的70%~80%。水分适当,花卉才能旺盛地生长。不同品种的花卉需要不同的水分,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所需水分也不同。若水分供应不足,花卉就会枯萎,严重时会枯死。但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所含空气减少,根部呼吸受阻而停止生长,日久则根系腐烂,导致死亡。 通常情况下,草本花卉比木本花卉需水量多;叶片宽大比叶片小的需水量多:柔软叶面比蜡质叶面需水量多;气温高比气温低时需水量大:生长旺盛时期比幼苗培植阶段需水分多;夏季比春、秋需水分多:砂质土壤比粘质土壤需水分多;生长期比休眠期需水量大;孕蕾期比开花期需水分多;春秋比冬季需水分多。 仙人掌类、令箭荷花、芦荟等要求水分较少,喜干燥、耐旱,以稍干为宜:兰花、马蹄莲、秋海棠等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草本花卉虽体内含水量较多,但叶面水分蒸发得也快,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水分供根系吸收,因此浇水要多些,夏季还要向植株周围喷水;而木本花卉的根系较深,吸水力强,可少浇些。叶子大的植株水分易蒸发,要多浇水,叶小而有蜡质的水分蒸发慢,可少浇些。在花的孕蕾期要有大量的水分供给以使花蕾充分发育,而开花后,要少浇水,因水分过大,花瓣就不能充分伸展或早落。 花卉是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土壤中含水量在50%为适度,其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不可随意浇水,一天一次即可,在夏季高温时可增加一次。如果发现花卉缺水,切不可一次把水浇足,要分几次慢慢浇透。不等花土干便一味浇水,会使花卉的根部得不到伸展,影响呼吸。而浇水不透,根系则不能普遍得到水分,易造成叶边焦黄。 水质也影响着花卉的生长,最好的水为中性或微酸性的水。常用的水有雨雪水、河湖水、塘水、井水和自来水等,其中以雨雪水为最佳,其次是河塘水,井中的矿物质过多,易使土壤盐碱化,最好不用,如果不得不用也要放在太阳下晒过再用,保证水温和土温一致,如果是自来水要事先贮存,让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后再使用。 4.空气 空气的成分为氧21%、氮78%、二氧化碳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水蒸气。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空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空气与花卉的生长发育 空气中的O2和CO2与花卉的关系密切。O2是呼吸作用所必需的,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的O2含量对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是足够的。但土壤中O2含量较低,通常只有10%~12%,特别是质地粘结、含水量高的土壤,由于空气不足,导致植物根系不发达、生长不良。植物根大多数都有向氧性。盆栽花卉要选用泥瓦盆,盆栽的土壤要疏松,排水良好,增加根周围通风透气的环境。 空气中的CO2的浓度对光合作用有影响。一般CO2浓度增加,光合强度也随之加大,如浓度超出范围,会迫使气孔关闭,光合强度下降。阳光充足时,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如空气不流通,叶幕层附近CO2浓度下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物缺乏营养,降低观赏价值。北方冬季保护地栽培,盆问要有空隙,注意通风,调节CO2的浓度。农业上应用CO2作根外追肥,增产效果显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