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鲍岛村 |
释义 | 大鲍岛村概述: 大鲍岛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这是一个古村庄,旧有集市,有集市,逢一、六为集,买卖从今颐中数码广场一带一直延伸到胶州路与中山路交界处。德占青岛后,青岛市区划分欧美人居住的青岛区和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鲍岛区以原大鲍岛村为中心,村西劈柴市建江宁路,民间仍称劈柴市。青岛建为城市后,劈柴市没有取消,反而成了每天都有的市场。建江宁路时,劈柴市在10号大院,人们叫它劈柴院。以后10号大院成了民间艺人卖艺的地方,人们仍习惯叫劈柴院;江宁路发展成为“步行商业街道”后,整条街又被叫成了劈柴院。 大鲍岛村历史1902年修建了后来被称为劈柴院的江宁路。江宁路呈“人”字形,东端连着中山路,北边连着北京路,西边通河北路。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江宁路成了步行街。江宁路有二十几个大院,整条街都是商业、餐饮、娱乐、休闲集中的地方,人气很旺,是青岛人当时逛街的集中去处。 劈柴院名气大,其来历众说纷纭。有人称为“劈财院”,商业旺地,这倒符合民间艺人来此发财谋生之意;有人称为“劈叉院”,可能来自民间艺人的杂耍;有人说原来叫十字院,因建在其中的里院形状得名;还有人说原叫竹騀巷,这倒符合江宁路狭长的特点。说来说去,地名的起源还是要看历史。 劈柴院的来历,在诗文中也可找到一种说法。刘筠的诗集《青岛百吟》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注释:“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闹之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青岛的文史专家鲁海先生特意指出,当初劈柴市交易的是木材,故劈柴院的“劈柴”不是指烧火取暖的柴禾。 鲍鱼岛村位于瓦房店市的最南端,依山傍海,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有355户、1017人。一条长长的海岸线,形成了5000亩海滩,远离海边的地方,有为数不多的1580亩耕地。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很多人的眼里,如此得天独厚的一个村落应该是村里有钱,村民富裕,日子好过得狠。但恰恰相反,到2002年年底,村里原有的几家企业全部倒闭,800亩虾圈因为不挣钱全部廉价出租,村子负债340万元,成了一个“空壳村”,三个文明建设各项指标全镇倒数第一。 2003年,经过组织推荐和群众的一致选举,一个叫刘德群的人当上了鲍鱼岛村党总支书记。此前,刘德群的另一个身份是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壹桥公司是以海珍品保种育苗和人工养殖为主体,集水产科研和海珍品、海产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大型水产养殖育苗企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水产生产基地,辽宁省特定的海珍品综合良种繁育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固定资产1.6亿元,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1800多万元。刘德群一下子为鲍鱼岛村选准了走出困境的出路:以海水养殖为主壮大村级经济。刘德群从自己公司拿出3000多万元,用于开发海水养殖。以他为首的新任村两委班子,采取强力措施,把原先不合理发包出去的1800多亩养殖场,以合理的价格回购,又投入巨资把这些养殖场改造成高标准的养殖场,加上新开发修建海参养殖场1900亩,形成3700亩巨大的海参养殖规模。到2008年,仅海参养殖一项,就可为村里增加收入近亿元。此后,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村企联合的优势,成立了港桥养殖公司,专门从事海产养殖和海上旅游观光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仅两年多一点时间,鲍鱼岛村就发生了巨变,一跃成为全镇的首富村。2007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5亿元,村级收入4000万元,纯收入7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