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谢赫特曼
释义

人物简介

姓名:谢赫特曼

生日:1941年8月15日

国籍:以色列

职业:化学家,教授.

成就: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谢赫特曼于1982年4月8日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他们当时所观察的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但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

个人履历

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1982年,他率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发现准晶体“现象.

1984年,准晶体研究结果发表。

20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现为以色列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

人物生平

实验室环境下,谢赫特曼率先在铝镁合金中发现准晶体“现象”。1982年4月8日,谢赫特曼借助电子显微镜获得一幅晶体衍射图,即日后所确认的“准晶体”。

他当时从事航空高强度铝合金研究,而新发现有悖原子在晶体内应呈现周期性对称有序排列的“常识”,因而不为同行所接受。

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散发的新闻稿中回顾道,谢赫特曼的发现“极具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谢赫特曼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 。

1984年,另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类似现象,两个小组的研究结果得以同时发表。据先前媒体报道,从此,谢赫特曼先后获得几乎所有科学奖项,似乎“独缺”诺贝尔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声明中说,获奖者的发现改变了科学家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

主要成就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拉尔斯·特兰德等人解释道,1982年4月8日,谢赫特曼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种“反常”现象:铝锰合金的原子采用一种不重复、非周期性但对称有序的方式排列。

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晶体内的原子都以周期性不断重复的对称模式排列,这种重复结构是形成晶体所必须的,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具有谢赫特曼发现的那种原子排列方式的晶体。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一经发表,便饱受批评和诟病,他也被迫离开所在的研究小组。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尽管如此,他的发现促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知。”随后,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准晶体,并于2009年首次发现了纯天然准晶体。现在,准晶体已在很多应用领域“大展拳脚”,可用来制造不粘锅、发光二极管、热电转化设备、柴油机制造等。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保罗·斯坦哈特表示:“谢赫特曼的发现彻底颠覆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认知,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重大发现。”“准晶体”这一术语由斯坦哈特提出,在谢赫特曼发表其发现之前,斯坦哈特一直在进行准晶体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0月5日报道,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谢赫特曼研究的原创性,同时,也对全世界科学家们发出了警告:“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陷于传统藩篱的桎梏中,保持开放的头脑、敢于质疑现有认知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