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白顶草
释义

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清热解毒,治小儿白口疮,疔疮的功效。

简介

大白顶草 (《贵州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白顶草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

茎具纵条纹。

叶互生,叶片长倒卵形,有不规则的羽状浑裂,裂片边缘具小尖齿。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疏散的伞房状;总苞钟状,苞片线状披针形,基部有数枚线状小苞片;花多为管状,黄色,先端5裂。

瘦果短,圆筒形,具纵棱,冠毛多数。

花期春夏季。

生于村边路旁。

分布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贵州草药》:甘,平。

【功用主治】《贵州草药》:清热解毒。

治小儿白口疮,疔疮。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植物形态

田野千里光 一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上部或全部多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叶片羽状深裂或不裂,长4-8cm,宽1-3.5cm,裂片3-5对,开展,多少条形,边缘有疏齿或无齿,基部常有扩大抱茎的耳郭,稍肥厚,两面无毛;上部叶常条形。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和枝端排成伞房状;梗细长,有条形短苞叶;总苞近钟状,长6-8mm,直径4-5mm;总苞片15-18个,条形,边缘膜质,先端尖,基部有数个短小苞叶;舌状花约10个,舌片知小,长约5mm;筒状花多数,黄色,先端5裂。瘦果,圆柱形,被短毛,长达2.5mm;冠毛白色,长约3mm。花期春、夏季。

中药化学鉴定

本类生物碱引起肝脏毒性,在化学结构上必需具备3条:1.千里光原碱应有双键;饱和者如阔叶千里光碱(Platyphylline)即无肝脏毒性。2.千里光原碱上的伯醇基必需酯化,特别是形成环化酯后,方有毒性。3.酯的侧链上,至少有一个分支碳链。千里光原碱本身并无毒性。

药代动力学

抗肿瘤作用 双稠吡咯定类生物碱,特别是野百合碱、天芥菜碱(Heliotrine)及其N-氧化物、毛果天芥菜碱(La-siocarpine)、富尔文碱(Fulvine)、美丽猪尿豆碱(Specta-biline)、千里光灵碱及其N-氧化物等皆有抗肿瘤(大鼠肌注型瓦克氏癌)作用。对小鼠肝癌、大鼠肉瘤-45、毛果天芥菜碱亦有些效。瓶千里光碱(Sarracine)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轻度抑制作用。千里光菲灵碱无效,抗癌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关系,尚无了解。用欧洲千里光喂饲大鼠,未发现本类生物碱有致肝癌作用。

药(毒)理学

1.对肝脏之毒性 千里光生物碱主要之毒性为引起肝脏之病变,牛、马、羊、猪、鸡、鹅等食之皆可中毒,引起死亡。急性中毒乃严重之肝脏损害、坏死;慢性中毒则为进行的肝变性,乃至肝硬化,直至腹水、昏迷而死。主要病变可能是肝中央小叶静脉发生部分或完全的阻塞,故名肝静脉阻塞症(V.O.D.或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此外尚有肝中央小叶的出血性坏死、肝细胞的巨细胞症(Megalocytosis)。人类亦有食此植物而得病之报告。

2.其他作用 本类生物碱对肺脏的严重毒性,最近引起了重视。它们还多能伤害肾小管及肾小球;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升高、惊厥、子宫收缩、肠管松弛。对氨甲酞胆碱(Carbachol)引起大鼠及兔的离体肠管的痉挛,本类生物碱以千里光灵碱、千里光菲灵碱之解痉作用最强;它们的N-氧化物,一般即丧失了此种抗胆碱的作用;双稠吡咯定环的饱和,却可增加此种活性。某些生物碱(天芥菜碱、毛果天芥菜碱等)对神经-肌接头(大鼠、猫)有阻断作用,与十烃季铵有类似处,如低浓度或作用开始时有增强收缩现象;但也有不同处,如箭毒不能拮抗其抑制等。对胆碱酯酶无抑制作用。另外,根据其能引起大鼠的肝、肺中实质细胞的增大及巨形核,有抗肿瘤作用,还能引起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的遗传突变,植物及大鼠细胞中染色体之破裂,大鼠的胎仔畸形等,因而认为它对细胞分裂有干扰作用;在体外、体内本类中某些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吡咯衍生物),皆属强的烃化剂,因此有人认为,双稠吡咯定对肝、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及其他作用,皆与其烃化作用有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