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安寺
释义
1 千山大安寺

辽宁鞍山市千山大安寺是佛教传入千山最早的开发地之一,位于海拔600米高上的“文殊”、“普贤”的谷坳之中,俗称高山古刹,在五大禅林之中素以“雄旷”而著称。

千山简介

千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广大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世世代代装点着千山,雕梁画栋与风声塔影互映成趣,创建出灿烂的千山文化。同时,历代众多的达官显宦飞文人墨客,以至于位居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亦纷纷慕名遨游千山飞吟诗作赋、题匾赠联,为千山文化添上一股清新的溪流。僧道两众又把丰富的宗教知识飞精湛的建筑技艺融进千山文化之中。从而,构成了从历史飞建筑、宗教、文学,直至于民语俗说的多层次的飞全方位的千山文化。其涉猎范围之广,内涵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大安寺概况

千山五大禅林各不相同,其中大安寺最为奇特。寺周佛手飞保泰、英烈飞金刚、通明飞五峰环抱。大安寺历史悠久,通明峰悬崖上迄今仍保留着唐代以前的古庵遗址及麻绳纹的瓦片,记录着大安寺的沧桑岁月。大安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森林植被的生态面貌,素有“原始森林”之美誉。难怪古人这样赞叹“灌木连云不见天,藤萝蓊郁响流泉,思蹬初地难停脚,笑挽红崖共拍肩。 但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最初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处处古庵遗址却清晰可见。

寺内风景

大安寺不仅景色秀丽,而且大多景物都有优美的传说,为游人所乐道,成为有志猎奇探险者必至之地。沿通幽曲境蜿蜒而行,山重水复中忽现大安寺山门,整个门高4米,宽6米,粗粒花岗岩所建的,这是一座建于清道光八年,重修于道光十三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造形宏阔,朴素典雅,门楣上刻有“敕建大安禅林”之语,而且两侧各一个“日”与“月”字,其含义是为大安寺与日、月同辉,光茫四射。门前有石狮一对,分列两侧,系方丈童灵立于民国二十四年,每只重达一吨,造形逼真,神态各异,雄踞于级:弥座之上,大有威霞山林之势,128人组成64副杠,如同抬轿一般抬上山来,竞耗时三日之久。沿山门拾级而上,几经曲折,古松翠柏之下,有一个重达千斤的大钟,上印有“大明嘉靖九年八月十五日造”,看到此钟,就可以想到,为当时没有高大坚固的钟楼建筑,则无法铸造和架托此钟,表明大安寺的建筑规模日益扩大,雄踞一方,从而吸引着大批游人。

建筑特点

大安寺群山环绕,山势蜿蜒,洞深坡陡,林木葱茏,古老的建筑散落其间,显得雄旷深遂,向以奇峰古刹交相,辉映而驰名于世。大安寺共有建筑大殿飞韦陀殿飞神堂、客堂飞配殿斋堂及钟鼓楼等建筑6处,计33间,建筑面积8666平方米。

除正殿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外,其余都较完整地保持着清代单檐硬山式的建筑风格。庙门的两侧题写着让人深思的双联是“常记大师悲勿切,匆忘世上苦人多”之句,这里是妙湛大和尚纪念堂,打开庙门,来到宽阔的庭院之中,看到一个白色的覆钵式建筑分三层,上面是汉白玉,中间为雪花石,下面是花岗岩所建,白色素雅之塔,是妙湛大和尚舍利塔。妙湛大和尚原是厦门南普陀寺方丈,闽南佛学院院长,佛教慈善基金会会长,曾创寺办学,修建正定、正义、正念飞正行等楼舍,复修佛教养院。大和尚生于1910年11月12日,于辽宁丹东,40岁出家,42岁在北京拈花寺受戒,为修三藏佛学,后在扬州高灵寺修行佛法,最后落成一代巨德。1957年,十年动乱期间,老和尚为保护南普陀寺免受劫难作出巨大贡献。1995年,老和尚在12月19日南普陀寺安祥圆寂,临终之时,曾留下“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言,即是门上题写的对联,而且,老和尚炼出五色舍利,因为大和尚是辽宁丹东人,而且与大安寺有着不解之缘,所以生前愿望把他的五色舍利存放于大安寺中,白色覆钵式建筑舍利塔就是妙湛大和尚的。

正殿建筑

大安寺正殿建筑辉煌飞雄伟、壮观。

首先是法王殿:两侧对联特别记录了大安寺的沧桑岁月,走进殿宇之中,正中供奉的“笑口弥勒”,也是未来佛祖“弥勒佛”,原名阿逸多尊者飞,和佛祖释迦牟尼同一时代人,在佛主之前涅磐上升兜率宫,等到佛历四千岁,继承释迦牟尼的地位,所以称为未来佛主。

在中国古五代时期,有一个和尚,他袒胸露腹飞喜眉乐目、笑口常开,其实这并非弥勒的本像,而是源于中国的布袋和尚,他身体矮胖、肚子奇大,常用竹杖挑着个大布袋在闹市行乞,点化世人,最能预测人的凶吉祸福,颇为“灵验”,他的圆寂非常奇特,后梁贞明三年的一天,他来到奉化岳林寺,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日:“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而逝,人们仔细一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胖和尚就是弥勒转世,所以就以这形象塑造弥勒。俗话说:摸摸弥勒肚皮一下,就能消灾除病保佑平安。弥勒又被称为喜佛,民间供奉特别多,因常背一个布袋,又有招财之意。两则四大天王、护法,四大天王分别掌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民间又称为“风调雨顺”四大天王。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安寺聚集着“灵秀之气”。左侧是观音菩萨,以前观音菩萨称其为观世音菩萨,唐代以来为了避讳,李世民的“世”字之嫌,所以改为观音菩萨。观音有三十二法身,本身是莲花化生,所以没有性别之分。“观”称其为看, “音”称为听。就是说观音菩萨看尽天下一切众生,听尽天下一切悲声,所以大慈大悲度一切苦厄,空飞色相现五蕴光明。南海普陀是他的道场,常念“ 吗呢叭咪 ”,观音六句真言,功德无量。

地藏菩萨

右侧供奉为地藏菩萨,因为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为地藏,说他如同大地一样,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的道场为安徽九华山,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佛经记载,在释迦佛灭度一千五百年以后,降诞为新罗国王子(朝鲜半岛)姓金名乔觉,他躯体伟岸,顶耸滑奇,自幼出家,法号地藏比丘。唐玄宗时,年方二十四岁,航海来到中国,因为喜欢中国的佛学经典,所以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游历大好河山之后,入安徽九华山苦苦修行,·当时九华山归闽公和道明父子俩所有,当时闽公特别佩服地藏苦行,决定为他修做寺庙,问“地藏”须多少地,地藏说:“一袈裟高地足矣!”当时地藏把袈裟脱去,抛向空中,袈裟越长越大,整个覆盖九华山,后闽公把儿子道明送到庙里修行,自己也到庙里修行。因为寺庙之中佛教丛林制度闽公叫儿子道明为师兄,自己为师弟,后来两位成为地藏的左右胁侍,城藏在九华山宣传佛法,广收信徒,使这里成为香火盛级一时的佛教圣地。金乔觉九十九岁时,念罢偈语坐在函中圆寂,三年后开缸安葬时,肉身不坏,面色如生,抬动时骨节俱动,系摇动全锁声,按照佛教说法,金锁眩鸣,乃是菩萨应世,于是以全身入塔,这就是著名于世的地藏肉身塔,“肉身”又称其为肉身宝殿,坐落于九华山,神光岭之上,每逢七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是地藏的生日和成道日,千山有上万个信徒朝拜他,而且地藏菩萨曾经说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终不成佛,地狱若空,方正菩提”。

大安寺景观

正殿两侧是东西配殿是僧人居住之地,是神仙佳境。

大安寺建筑错落于群山环抱之中,依着山洞修建的观音洞,据说是李世民争战高丽族时所留下的,观音洞宽6米,高为4米,近深3米,里边的塑像现已不复存在。

通明峰的山路上一巨石上有一个大脚印,这个景观叫“仙人遗踪”,还有一段离奇故事。正殿之西,有通明山,山巅有一巨石,高约丈余,犹如浮置山顶,由下向上望去,石下透出一丝亮光,每当夕阳西下落入后山之时,暮色四合,唯有石下一束夕阳余辉,射入寺内晶光夺目,迥异寻常。相传唐王李世民征战归来之时,由千山取通辽阳,由于长途跋涉,兵士疲劳不堪,皆有“望家乡路远山高”的厌倦之感。一天行至大安寺山下,兵士皆不愿前行,唐白袍将军薛仁贵,告诉大家,千山距辽阳已近,仅数十里之遥,见众人不以为然便弯弓拔箭,射穿此峰,兵士从洞中望见辽阳,具欢呼雀跃,精力倍增,争先此峰,不久即抵辽阳,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此峰分而复合,但仍留下现存的岩缝,证实了这一神奇传说,人称“通明夕照”。薛礼用力搭弓射箭之时,一个大脚踩到岩石之上,立刻现出脚印,显示出他力大无穷,此印叫“仙人遗踪”。“琳琅井凿最高峰,饮马谁留世外踪。上界岂容凡骨到,奔泉只合有神龙”。这是光绪太史缪润绂咏“悬崖饮马”之诗,在通明山西斜石之上有一古井,俗称扳倒井, 因无碑记,无确凿年代。相传,唐兵屯扎大安寺之时,寺中水源无法供众人之需,太宗令人掘井,入地8米, 滴水未出,唐太宗乃令僧人备香案,亲祷上苍,求赐甘泉,次日晨,井水果然充盈,甘甜无比,但井口狭小,取水不易薛仁贵手握井壁,较力扳之,使井口倾斜,甘泉自然外溢,成为唐兵人马用水之处,后人称之为“悬崖饮马”或“扳倒井”。

寺东峰脚下,有钟楼一座,巍峨高大且又建于半山之上。登楼远眺,金冈U飞佛手、诸峰尽收眼底,山雨未来风亦满楼,顿使人生飘然弃世之感,游人每每相聚吟咏,留下了“微雨乍收风未起,远山多少上楼来”的奇文佳句。寺东印盒峰东北石棚沟,有一石洞,为天然石棚形成,高2米,深7米余,古称“石棚卧虎”。相传,很久以前,大安寺有一僧人,因恶同辈俗气,避之远去,独宿此洞,后至一虎,为僧人善心感化,结伴而居,双宿双飞,直至僧死,虎方离去,一时传为佳名。此洞现称为观音洞,系明嘉靖十九年重修并于洞口题下“观音洞”之名。寺西通明山南,有金刚峰巍然屹立,拔地而起,东南西三面立壁千寻,只有北面峭壁之上有参差石台、石槽、石桩,此峰气势雄伟,唯我独尊,称金刚坐镇。

传说记载

相传,大安寺开山祖师,不语禅师打坐参禅,金刚峰出现四尊者,英烈山上亦现出一尊者,互相问答,方知金刚峰上乃“金刚四兄弟”,英烈山上为“英烈天尊”,均为不语禅师护法而来。“是夜,不语禅师圆寂”。寺后保泰山巅,又有一洞,称罗汉洞,洞口南向深约26米,高3米,宽约3米,该洞大部分天然形成, 清幽雅致,实为千山清洞之冠。洞内原有观音菩萨坐像和十八罗汉立像,后已无存,仅有明嘉靖万历游人游罗汉洞碑记残片数块。罗汉洞底有一小门,门下为深不见底的壑谷,更衬托出罗汉洞之高峻,倚门远眺“对鸿蒙排闼,连山奔马做湖来”,逶迤直入天际,气势磅礴。此外,大安寺诸景,如碧桃献寿飞佛手擎空飞悬云捧印、英烈观峰飞保泰浮青飞西阁凌虚飞香炉暮霭等,无不以峰奇闻名,无不以险峻传世,登高临远,群峦簇拥,气象万千,令人荡气回肠,正如清代学者陈梦雷《游千山记》中所述:“诸峰皆在平地。拱者飞伏者、起者、卧者,如蟠龙者飞如虎跃者,如鸟翔者,如潮涌者,千态万状,毕现目前,一望苍茫无际,惟黑山五峰微露”。

大安16景

大安寺景观以奇峰古刹交映而著称。清光绪太使品题16景为:保泰晴岚、唐峦拥翠、金刚镇地、佛手擎空、碧桃献寿、香炉暮霭、石洞藏云、双峰排荙、悬崖饮马、宝塔迎风、昙云捧印、蒲町长春、西阁凌虚、通明夕照、石棚卧虎、钟楼远眺。

清代左都御史姚元之曾赋诗赞道:“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而千山正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统一,宗教文化是人文景观的主体。

2 应县大安寺

应县大安寺,在应县县城东南15公里的东崔庄村南,占地面积6840平方米。1315年(北宋元延佑二年),仁宗皇帝为独峰和尚敕建,1369年(明洪武二年)重修。元末明初之际,是当时高僧壁修和尚修行之地。壁峰曾获元顺帝召见两次,赐号寂明园明大禅师。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湾又召至南京与其讲经说法,后留居南京辅导佛法。1372年(洪武五年)圆寂于南京。朱元璋特命大学士宋廉亲撰碑文,将壁峰舍利塔立于大安寺,以照千秋,此碑尚存,但已残缺。据此民间传言,朱元璋父母家败,背景离乡,行乞应州,至大安寺,母腹剧痛,产子寺中,此婴气宇不凡,敏智过人,为朱元璋也。

原寺院规模宏伟,殿宇生辉,惜“文革”破毁。现增通顺,筹资重建大殿,新塑佛像,信徒众赞,香火旺盛。此寺院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3 香河大安寺

简要介绍

据史书记载,香河大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由唐太宗李世民敕旨动用库银兴建,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辈出,给周边地区的佛教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到清末民国初年,大安寺因年久失修,主体建筑严重老化,于建国前倒塌。为此,周边的信众一直企盼重建大安寺。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中国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的倾力相助,大安寺终于得以复建。恢复后的大安寺位于第一城的城中心,占地面积16953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为一门十三殿的建筑格局。其中弥勒殿、大悲殿、大雄宝殿、五方佛殿、舍利宝殿分别位于中心建筑——万法归宗阁的一至四层。万法归宗阁的前方是大安寺山门,后方是普贤殿,左边是文殊殿,右边是观音殿。寺内各殿供奉造像共133尊。造像采用錾铜贴金、手工彩绘、镂空、雕刻等工艺。整体建筑按照传统的寺庙结构建造并配用现代化设备,使其古色古香又别具现代气息,是古今建筑与寺庙文化的完美结合,亦为博大精深的佛文化艺术之经典呈现。

历史记载

唐太宗李世民当年曾率大军御驾亲征行至安平这个地方(当时还是荒野之地),长途奔袭冲杀,人马已非常疲惫,再继续追敌将有不战而败的可能。将士们想尽快休整,但又了解皇上那急于取胜的心情。正当不知如何向皇上进言之机,忽然风沙陡起,不见天日。元帅尉迟恭借机忙说:“这是上天要陛下在此地小驻,整顿人马。待风沙过后起兵,必定马到成功。”李世民听之有理,照计而行。次日离此东征,果然所向披靡。凯旋而归时,唐太宗即兴赐此地名为“安平”,并敕令用库银在安平建一座大安寺以纪之。

恢复重建

1992年,中信国安集团公司在香河安平投资兴建第一城。因大安寺旧址就位于第一城内,广大佛教信众纷纷请求人民政府恢复大安寺佛教活动场所。经政府同意,民族宗教局正式批准,由中信国安集团公司负责投资兴建。

通过考察县志古籍、收集和整理大安寺各时期文物、走访严嵩后裔严寿龄先生,证明了大安寺的古老佛文化源远流长。以实物和复原图像的形式,为世人重现出大安寺这一北方名刹1300多年来的辉煌灿烂历史以及它浓厚隽永的佛教文化底蕴。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上一下成大和尚亲临大安寺视察指导,并为大安寺题词“圣地”。

中国佛协赠送“舍利”,供奉在大安寺舍利宝塔内。

经大安寺两序大众之礼请并得到政府、宗教各级部门的批准,由中国佛协副会长、四川省佛协会长、峨眉山上永下寿大和尚出任大安寺方丈。此殊胜因缘,得未曾有。

今者,宝殿庄严,佛身成就,伏愿。

十方诸佛,慈悲加被。同放无畏光明,普渡有缘众生,伎见者闻喜,皆发菩提心。礼者、供者悉证金刚果愿,此地他方,同沾甘露,化世界和平跻斯民于人寿,和谐社会,国富民安!六道四生,同登彼岸。如是大愿,真实不虚。

经大安寺两序大众之礼请,由中国佛协副会长、四川省佛协会长、峨眉山方丈上永下寿大和尚住持该寺。

建筑布局

恢复重建后的大安寺占地16675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为一门十三殿的建筑格局。其中弥勒殿、大悲殿、大雄宝殿、五方佛殿、舍利宝殿分别位于中心建筑――万法归宗阁的一至四层。寺内各殿供奉造像共133尊。造像采用錾铜贴金、手工彩绘、镂空、雕刻等工艺。整体建筑按照传统的寺庙结构建造并配用现代化设备,使其古色古香又别具现代气息,是古今建筑与寺庙文的完美结合,亦为博大精的佛文化艺术之经典呈现。

恢复重建后的大安寺创造了当今国内外多项之最:一个寺院内涵盖大乘、南传两大佛教宗派;恢复重建寺院中最具传统皇家御用氛围;是佛教活动场所与文化展示相结合的典范;是国内唯一的以公司力量恢复重建的大型寺院;寺院建筑为全钢结构,用钢量是国内同类建筑之首;设施功能配备为寺院最全;金佛殿按照盛唐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设计建造,是国内寺院建筑中单体面积为最大、錾铜贴金量国内最多、贴金面积最大、供奉佛像形制最高佛殿。

4 麻城大安寺

麻城大安寺位于中馆驿镇区往北约4公里的大安山中,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麻城县志》民国年版载:“大安寺,邑西十五里,大安山中。”1956年拆毁,改建为林场。据载,1080年(宋朝元丰三年)正月,大文学家苏轼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时,曾攀登过中馆驿大安寺的百丈阶。他看到山坡上簇簇傲寒绽放的红梅,还写下了《梅花二首》诗句。诗一云:“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诗二云:“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里,不辞相送到黄州。” 大安寺规模宏伟。明代万历癸未进士梅国楼(麻城人)在《大安山记》中写道:“西陵之西,百丈之阳,鸢停鹤峙,禅林出焉。琳宫掩映,宝塔嵯峨,松径竹回,石梁蓊郁……”。用现代话说,麻城之西百丈阶之南的山谷里,鹰鹤栖憩,禅院森森。这里寺院屋宇参差错落,宝塔巍然耸立,松竹小径迂回伸展,漫山的森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当年人们描述大安寺的盛况时有句俗语:“一千和尚八百道,还有一千冇(音帽)入庙。”

5 四川省广元市大安寺

简介

大安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北云雾山南山腰,系海拔一千二百多米一座千年古寺。在苍松翠柏掩映下,青瓦木檐、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古色古香,与周围的青山秀水十分和谐。

历史

大安寺建于东汉末年,为汉中王张鲁所建,称圆通观。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对寺庙进行维修,改为圆通寺。寺内原有泥塑大佛三尊、泥塑天王四尊,均高一丈二尺八寸,铁铸罗汉十八尊、阎君十位、倒坐观音一尊、韦佗一尊,均高六尺。另有铁香炉四座,万斤鸣钟一口,小报钟二口,云枝一件,铜观音一尊(重一百二十斤),印度寸金佛像一尊,其馀佛像为木雕与石雕,寺内大小造像共三百 零八尊,《大乘经书》与《表》计一千馀卷。

明代中叶至清康乾年间,大安寺僧众逾百人,可为八方僧众开旗授戒,总领广北三十六山属寺,香火旺盛于明末清初。明崇祯十年,张献忠率领三十万大军从汉中南下,首先占领了广元市朝天曾家山,此时从山东来圆通寺住持的法师铁脚大仙率领五大弟子与之抗争,圆通寺周边各地得以安宁,因此改名大安寺。

在正殿大门右侧的台阶上,一个在其它寺庙难得一见的奇特大铁碑,是大安寺的镇寺之宝,铸于明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铁碑基座宽大,厚重,正面用线条分成四部分,二三部分是阳铸铭文,说明大安寺重建于明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大铁碑差点遭遇灭顶之灾。一九五一年冬,由于钢铁奇缺,农民耕地没有铧铁,当地的乡干部便率领群众上山捣毁了大安寺里的铁铸佛像,得铁一千多公斤,由于铁碑厚重,不好下手,所以侥幸得以保存下来。 尽管历经五百多年风霜,但大铁碑上的字迹依然十分清晰,碑面也十分完好。

特色

在正殿大门上方靠椽、檩的墙壁上有一幅精美的壁画,长约四米、宽七十厘米。壁画是彩色的,黑墨勾描居多,松树、山石、人物栩栩如生。由于年代久远,遭瓦槽漏水侵蚀,不少地方斑驳脱色,但凡保留下来的地方颜色十分鲜亮,好像最近才装饰的一样,不由得让人赞叹古代颜料的精良。

壁画上,一位面相仁慈的僧人身披金黄色袈裟,一手指向远方,正在对身旁的弟子说着什么,弟子仰着头、右手微微抬起,神情专注。师徒旁边,一苹金色的小船正在滔滔江水中行驶,船上一名身穿红色袈裟的僧人左脚踩在船舷边,右脚使劲朝后蹬,手中紧紧抓住一位落水女子的头发往船上拉,江中的女子则显得有些恐慌,一苹手拽着男子的手,另一苹手则紧紧抓住船舷 ..。

这幅壁画被称为「慈航普渡图」,寓意就是观音菩萨普渡天下众生。三十年前这幅壁画被发现时,正殿门上有两块金字匾,左边一块为「金刚经」,右边一块上书「禅悦清幽」楷书大字,壁画就在两块匾的后面,但一直未引起重视。

在大安寺前,矗立着三棵高大的古柏,同样的古柏在寺后还有五棵,它们在《新编广元县?-林业?》中被称为「前三皇」「后五帝」。据林业专家鉴定,八棵树树龄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它们不仅构成了寺庙的一道风景,还见证了寺庙沧桑的历史。

一九八四年,大安寺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后升为市级文保单位,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寺址∶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北云雾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