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安村 |
释义 | 1 河南省汝阳县大安村大安村位于汝阳县北部平原地带,人口有1万余,为汝阳第一大村庄,为汝阳县大安工业区政府所在地,大安经济发达, 洛玻集团龙昊公司,兴荣钢厂等大型企业纷纷在大安入驻,大安村交通业比较发达,洛阳到南阳的洛南高速公路,洛阳到南京的宁洛高速公路,洛阳到界首的洛界高速,洛阳到上海的高速公路,洛阳到湛江的洛湛铁路均从大安经过。 2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闽北红色首府大安村位于福建省最北部武夷山市洋庄乡境内,距市区22公里。地处闽赣两省交界的分水关南麓和海拔2158米有“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脚下,四周万峰千仞,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安村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4.3万亩。现有25个村民小组,529户,1843人。 具有英勇革命斗争精神的大安人民,早在1927年就开始了农民运动,1928年建立民众队,1929年出兵参加第二次上梅暴动,1930年3月成立中共大安区委,5月建立大安区苏维埃政府。这里的地理和政治条件,是建立闽北革命根据地中心的理想地带。苏区也加强了妇女队伍的建设,发挥苏区妇女的作用,1927年3月成立了崇安妇女协会,1928年2月成立了崇安县妇女解放委员会,1930年5月各级政府健全了妇女机构,1932年冬县委妇女解放委员会改称为妇女部。妇女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妇女参加赤卫队、少先队的武装斗争,制造武器,参加守口保卫工作,参加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学习,参加慰劳队、宣传队、担架队支援前线,反对买卖婚姻,反对抱童养媳,维护男女平等权利等。 1931年9月,黄道以卓越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胆略,将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迁移至大安,在这里打造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辉煌的时期,闽北苏区成为受到毛泽东主席赞扬的“方志敏式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安成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 战斗和生活在红色首府的大安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为闽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安是仅有615户3000人口的高山村庄,红军游击队榜上有名达310人,其中担任团级以上职务12人,76人担任过县区级地方干部,老红军刘太古亲身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大安的儿童团、中青年和老人,特别是中青年男女大多数都参加了慰劳队、担架队等后方工作,真心实意地为闽北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热血写千秋。大安人民为闽北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大安的优秀儿女在战场上英勇牺牲270多人,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达273人,被国民党残害致伤的180多人,被国民党抓壮丁和挑夫90多人。遭国民党军焚毁村庄达31个,占自然村总数百分五十,被烧毁民房896栋,使224户人家成为绝户。全村农田荒芜2000余亩。 苏维埃时期战旗飘扬的大安,抗战时期是上饶集中营向闽北转移的宿营地。集中营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书记沈韬等五位策划暴动的骨干,于1942年6月16日晚,被国民党顽固派用马刀砍死在大安街的鸿家溪洲。为了赤石暴动的胜利,这五位烈士首先献出了热血青春。解放战争时期,大安是秦基伟将军率领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五军解放闽北第三路大军,经分水关向崇安挺进的地方。大安人民发扬苏维埃时期拥军光荣传统,夹道为解放大军送饭送茶,为闽北和崇安的解放作贡献。 大安是闽北根据地老区的重点和亮点。建国初期,全村有老红军、老游击队员、老党员、老苏区干部、老接头户40多人,居武夷山市前列,不愧为“红旗不倒”重点老区;大安人民,不愧为不屈不挠的英雄人民。 2004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确认,大安与黄山——婺源——上饶——弋阳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3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乡大安村◎ 村情概况该村委会隶属勐海县勐宋乡,地处勐宋乡北边,距勐宋乡政府所在地6.00公里,到乡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县29公里。东邻三迈村委会,南邻曼迈委会村委会,西邻蚌龙村委会,北邻蚌龙村委会。有上大安、下大安、曼西龙傣、曼西龙拉、曼西良5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56户,有乡村人口1459人,其中农业人口1456人,劳动力8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91人。 全村国土面积49.89平方公里,海拔1,860.00 米,年平均气温16.00 ℃,年降水量1,500.00毫米,适合种植茶叶粮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4,169.00 亩,人均耕地2.9亩,林地42,815.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0.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8.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953.00亩(其中:田1,953.00亩,地3,000.00亩),人均耕地3.36亩,主要种植粮食、茶叶、甘蔗、云麻等作物;拥有林地42682.87亩,水面面积193.50亩,荒山荒地27054.39亩,其他面积4131.24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6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和0%、0%)。有36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0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85.5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61(分别占总数的77.22%和7.25%)。 该村到乡道路为沙石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136辆,摩托车27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86.00亩,有效灌溉率为24.4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67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8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0户;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其中有6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3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35.00万元,占总收入的52.42%;畜牧业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10.1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87头,肉牛115头,鸡、鸭、鹅1660只);渔业收入3.00万元,占总收入的0.46%;林业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10.46%;第二、三产业收入88万元,占总收入的13.77%;工资性收入19.10万元,占总收入的2.98%。农民人均纯收入2871元,农民收入以粮、茶、麻、蔗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占劳动力的21.93%),在省内务工10人,到省外务工7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粮、茶、蔗、麻为主,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全村主产业销售总收入171.4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6.83%。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玉米、茶叶、云麻、甘蔗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有专业合作组织1个,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专业合作组织1035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60户,共有乡村人口1554人,其中男性776人,女性737人。其中农业人口1513人,劳动力775人。该村以布朗族为主(是拉祜族、汉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35人 拉祜族413人,布朗族77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75人,参合率94.91%;享受低保470人,五保户17户。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2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8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34户,占农户总数的65.00%。 ◎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拥有教师3人,在校学生110人,距离乡中学7.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0人,其中小学生52人,中学生58人,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5%以上。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1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180.74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5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60,000.00元(人均38.61元),一事一议筹劳630个(劳均1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11.47万元,有固定资产112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规民约、政策法规村财务收支情况等。 ◎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4人,少数民族党员19人,其中男党员23人、女党员2人,村小组干部18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9个自然村。 该村建有团总支0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31人。 ◎ 人文地理大安村委会现有9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60户,1554人。有汉族、布朗族、拉祜族三种民族杂居,主要以布朗族为主,由于布朗族分布在不同的区域,长期以来,与傣、汉、佤、彝等民族交错杂居,其风俗习惯除了仍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外,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些相邻民族的影响。 饮食文化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 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服饰 布朗族男子的服饰,各地基本一致。头缠白色或黑色布帕,上着白色或黑色圆领长袖对襟或大面襟短衫,口袋内贴,下着黑色宽裆肥裤,肩挎挂包。 布朗族妇女,已婚者头发挽髻,髻插“三尾螺”簪,系银链、银铃,别多角形银牌,头缠青布或黑布帕,布帕两端镶有彩色毛线,耳戴大银环。未婚妇女,因受傣族影响,喜用彩色大毛巾包头,在头上插各色鲜花或绢花,两臂箍小银镯,佩带各色玻璃珠。耳戴银塞,塞上缀着彩色毛线,下垂至肩。上衣左右两衽,斜襟,无领窄袖,紧腰宽摆,衣摆镶花边,短及上腹部。衣角两边各有一条飘带,用于拴线打结,可将短开衫系紧。上衣的颜色,已婚妇女喜欢穿黑色或青布短衫,年轻姑娘则偏爱白、红、绿、天蓝色,喜着有鲜艳条纹的无袖对襟紧身小褂。妇女都下着筒裙二条,内筒裙为白色或黑色,外筒裙腿部以上为红、黄、黑或其他颜色相间的横条花纹,腿部以下为黑色或绿色,有银腰带系裙。小腿缠白色护腿布,跣足。 ◎ 新农村建设大安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带领村组干部到发达地方取经学习,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修建了上大安、下大安、曼西龙傣的卫生路,以点带面,辐射整个该村委会其它村寨,同时大力发展茶、麻产业,为山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发展重点主要存在问题:村组生产道路交通不便;村委会办公室陈旧,急需修善;群众无娱乐场所,无公厕。 发展重点:大安村委会今后主要发展以农业为主,特别是以稻田、玉米、茶叶、云麻、竹子、橙香等多种作物,多渠道的发展,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目前我村委会主要产业是云麻、竹业、古茶。 4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石井乡大安村大安村位于镇驻地以西6公里处,由原来的大安、老宅子、西刘庄、胡山头和小岩子5个村合并而成。共有人口695户,2571人,党员88名,耕地面积2700亩,荒山面积3200亩。村支部委员共有3人,村委委员3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安村先后被评为全县“五个好党支部”、 “党建示范点”、“平安创建先进单位”、“民兵建设先进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先进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被授予“平安创建一等奖”、“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5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方兴镇大安村大安村位于方兴镇中部,距新津县城6公里,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26亩,全村人均耕地面积1.17亩,其中低产田820亩,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695户,总人口2032人,其中劳动力1140人,党员60名。村域内沟渠老化,以土沟为主,组与组之间无一条水泥路,基础设施条件非常落后,被列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缓慢村之一。 6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社溪镇大安村大安村地处于社溪镇东部,距县城23公里,全村有人口1981人,有22个村民小组,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610余亩,林地面积1.2万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稀土矿为主,以水稻、油茶、大棚蔬菜、家禽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7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双彩乡大安村大安村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双彩乡,大安村比较穷,房子比较破,是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但是大安村的村民比较朴实,而且这里的高山蔬菜和茶叶都是一级棒。 8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大安乡大安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泥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65公里 。东邻宝坪村委会,西邻光美村委会,南邻顺州乡,北邻丽永公路。辖傈僳湾、菜地尾、下村、上村、曾家村、小湾子、围树坪、慢坡、七星岗、上坪、下坪干塘子、蚂 蝗湾等13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31.99平方公里,海拔 2500 米,年平均气温 18 ℃,年降水量 780 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 等农作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92.29亩(其中:田34.12亩,地2758.17亩),人均耕地 1.25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 24088.6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3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8亩,主要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草地 5704.12 亩;荒山荒地 13010.96 亩,其他面积2388.97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没有路灯,其中全村有20户饮用井水,有18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20户通电,有82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15 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16户。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泥土路面;进村道路为土路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1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 2辆,农用运输车4辆,摩托车 3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59.4亩,有效灌溉率为 2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659.4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34亩。 到2008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全村有 10 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13 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1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 0 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542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332.4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08.23万元,占总收入的32.6 %;畜牧业收入 106.44万元,占总收入的 32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80头,肉牛 200 头,肉羊 423头);渔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0.3%;林业收入 31.02 万元,占总收入的9.3%;第二、三产业收入81.89万元,占总收入的 24.6%;工资性收入12.51万元,占总收入的3.88%。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5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 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12.5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在省内务工7人,到省外务工1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 ,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2.3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4.9%。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蘑芋、白芸豆、核桃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畜牧业。 ◎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542 户,乡村人口 2245 人,其中男性 1186人,女性 1059人。其中农业人口 2236 人,劳动力 1363人。该村以彝族、藏族、纳西族为主,其中藏族817人,纳西族632,彝族419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2人,占人口总数的1.4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1391人,参合率62 %;享受低保 14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有乡村医生 2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1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 个。 ◎ 文化教育截止2008年底,该村建有小学5所,校舍建筑面积 3860 平方米,拥有教师 18 人,距离乡中学1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07人,其中小学生283人,中学生124人。 ◎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5人,少数民族党员 22人,其中男党员63人、女党员2 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副书记组成,下设 13等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支部 1个,共有团员 116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 54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1927.2亩,一事一议筹劳1060个(劳均 1个)。有固定资产 15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内的重大决定事项、财务收支情况等。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差,水资源缺乏,劳动力素质底下,科技致富观念不强,交通不便。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科技素质,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畜牧业。 9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竹行镇大安村大安村地处竹行镇的东南,张江公路、通兴公路纵横贯穿。全村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042亩,村民小组45个,1850户,总人口4861人。村党支部下辖党小组10个,党员93名。村定编干部6人。 全村有大小民营企业37家,个体工商户56家,2005年工业产值可达2.5亿元。近年来,该村大棚蔬菜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862亩,人均收入5800元。随着镇第二工业集中区项目的启动,“南工业、北农业”格局初步形成。 10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沙埔镇大安村基本概况大安村位于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沙埔镇北端。根据该村村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全村共25个自然屯,1270多户,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5627人,总耕地面积8495亩,其中水田4588亩。 ◎ 资源环境这里地处广西中部,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宜于农业生产。大安村自然资源主要以石灰石为主,有一个石灰窑。 全村粮食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水果、淮山为主,此外还有柑子、蜜桔、马蹄等作物。 ◎ 基础设施全村有3个卫生医疗点,平均一个村屯有一个小型商店,两所小学,镇里有一所中学,常年在外跑交通运输的卡车、手机拖拉机、小三轮车等共有100多辆。村村通汽车,生活区也通。 ◎ 族群分布全村以王、叶、杨、曾、何、梁、韦、魏、陈、李、莫等姓为主。全村绝大部分是汉族人,分客家人、百姓人、土白话人三大族群。 百姓人在大安村中有3个屯,共97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7.5%;土白话人有9个屯,共1682人,占人口总数的30.2%;客家人有11个屯,共2336人,点全村人口的40.5%;杂区的村屯和社区3个,人口454人,占全村人口的7.9%。按照覃远雄等学者对广西平话的研究成果显示,广西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称呼,概括起来有平话、宾阳话、本地话、客话、蔗园话、土白话、土话、村话、土拐话、百姓话等十种。因此,大安村的百姓人和土白话人就可以统称平话人。整个村落中,如果排除3个杂区的村屯和社区,平话人与客家人的所在村屯比为12﹕11,所占人口比是2656﹕2336,占人总人口百分比分别为47.7﹕40.5。由此可见,平话人与客家人在大安村中的人口比是相当的。此外,平话人与客家人所占有的土地资源也是相当的,水田分别为2261﹕2407,相差146亩;畲地分别为1852﹕1717,相差135亩。 11 景洪市嘎洒镇曼典村委会大安村◎ 村情概况大安村隶属于嘎洒镇曼典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 村委会13公里,距离镇36公里。国土面积3.08平方公里,海拔1282米,年平均气温20.6 ℃,年降水量1238毫米,适宜种植茶叶、橡胶等农作物。有耕地343亩,其中人均耕地5.6亩;有林地200亩。全村有农户15户,有乡村人口61人,其中农业人口61人,劳动力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林业(橡胶)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43亩(其中:水田58亩,旱地285亩),人均耕地5.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00亩,其他面积4074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5户通自来水,有1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66%)。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1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70%;畜牧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0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2%林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0%;第二、三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444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