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肖辉琪 |
释义 | 肖辉琪,乳名从厚,又名非奇,1920年3月出生,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金刚乡人。世代贫苦,其父系造纸工,兼编花炮,常年入不敷出,靠母亲克勤克俭维持。无兄弟,有姐妹各一。 因家境不好,肖读书一直半工半读,断续就读于浏阳县金刚乡肖家冲维新小学、长沙文艺中学、岳麓中学。入大学迟至1957年,就读于台北市外双溪私立东吴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系东吴大学在台复校后第一届毕业生。肖思想较多元化,研究过三民主义、唯心论、唯物论等。学术上则对政治学、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有一定的涉猎。 肖少年时代正值日寇侵华,遍地烽火,高中毕业后曾在衡阳土地陈报处任临时测量员一年。后为躲避战乱,转至石门县田粮处任办事员,继而流落至湘乡县田粮处。因有亲戚在江西瑞金国民党第十八军,遂前往任三等正军需,数月后回湖南在省财政厅短暂任职。1950年经香港赴台湾,为生活计做过保安、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员等,所得仅足个人糊口。1952年国民党改造,号召党员归队,纳入组织。故填表登记,并通过招考被任用为台北市党部书记干事。1955年调国民党训练干部的最高机构——革命实践研究院受训,结业后任军人之友社台北市联络组副组长。 1957年,肖通过国民党官方关系入东吴大学,就读之余兼顾工作。其间发起创办《东吴青年》,担任各大学联谊会东吴总联络人,以大学生身份参加全台夏令营,在阳明山与蒋介石聚餐照相留念。1960年毕业后转任军人之友社台北市联络组组长,参加各种军政集会,代拟会议主持辞及讲稿,联络社会单位劳军,安排华侨归台庆典,左右逢源,四方通达。同年6月兼国民党中央党部第七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专司研究台湾各项应兴应革、检讨政策推行得失。8月兼蒙古各盟旗驻台北办事处执行秘书,与办事处主任、立法委员吴云鹤交情甚笃。因派系斗争,1974年被免去联络组长职务,调金门任宾馆主任。不久辞职自办实业,任台北市筹组资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80年放弃台湾所兼各职,与近代教育家林尹之子、知名反台独爱国人士林焕曾赴西班牙合办宝岛大饭店。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讲话,提出解决台湾问题“九条方针”。肖闻知万分激动,表示竭诚拥护,并于1982年回大陆定居,同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84年加入民革。肖回乡后努力学习、适应国情、改造思想,积极参与和平统一事业,投身四个现代化建设。协助对外联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肖辉琪1990年7月病逝于长沙,享年71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