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宁波院士
释义

宁波是著名的“院士之乡”至2009年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评选出1900多位院士,而其中宁波籍院士的总数增加到了95名,居全国各城市第二位,仅次于苏州。

基本信息

宁波市

宁波,简称甬,是中国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列全国第四大港口。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

甬籍院士

宁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钟灵毓秀的宁波大地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童第周、贝时璋、谈家桢、翁文波、路甬祥、韩启德、朱高峰等一大批甬籍院士,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基因之谜的破解、现代工业与农业科技的历史性突破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们在国际科学界也享有崇高的威望。

院士制诞生于1666年的法国皇家科学院,1948年我国曾选聘81名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8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评选了10次,共选聘了1026院士。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选聘院士,先后于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评选7次,共选聘了704。甬籍院士(按籍贯地分布)共有8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1位(其中郑哲敏、陈俊亮、路甬祥三人为两院院士)。甬籍院士中有3名女性,她们是黄量、陈亚珠和陈赛娟三位院士。按籍贯计算,宁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分布城市

目前甬籍院士健在77位,已故9位,77位院士工作单位分布13个城市,其中北京46位,上海17位,南京4位,成都1位,沈阳1位,杭州1位,绵阳1位,天津1位,无锡1位,重庆1位,泰安1位,广州1位,香港1位。

活动领域

甬籍院士遍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各个学部,是我国科技事业的一支劲旅,有不少院士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他们是当今我国优秀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是宁波精神的集中体现。

院士特点

一、 数量多、档次高,在我国科技界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

 院士是我们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着中国科技队伍的最高水平和声誉,院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子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甬籍院士精英荟萃,他们中有的担任国家领导人,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和韩启德院士。有的德高望重,是我国科技界的元老,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童第周;原全国人大常委贝时璋;全国政协常委谈家桢等。有的身居科技界要职,如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等。有的担任过著名大学的领导职务,如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翁史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何友声等等。难怪中国科协一位领导同志曾风趣地说道:“一个城市出这么多的科技‘大腕’,真是不可思议!”。

二、专业分布面广,众多甬籍院士从事前沿科学、尖端科学的研究。

宁波籍院士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分布很广,中科院和工程院按学科领域划分的共12个学部中都有甬籍院士,他们所研究的专业又各不相同,特别是被誉为21世纪前沿科学的信息、生命等学科领域内,更是集聚了众多甬籍院士,如中国科学院的生物学部216名院士中有19名甬籍院士,技术科学学部中也有13名甬籍院士,清华和北大的微电子所的掌门人都是甬籍院士。

三、精力充沛,事业心极强,至今仍活跃在各研究领域的第一线。

目前,宁波籍贯院士的平均年龄已经69.86岁,但在总体上看,他们的身体状况较好。除四五位年事教高的院士在家修养外,其余的院士都坚持每天上班,担负着重要课题项目的研究开发任务,如贺贤土院士领衔担任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还受聘兼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石钟慈院士担任国家攀登项目“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的首席科学家;阮可强院士担任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周兴铭院士多年来一直肩负着银河巨型计算机的总设计任务。

四、桑梓情深,思乡心切,甬籍院士深深热爱着家乡。

86位院士绝大部分出生在宁波,约70%的院士在家乡读完小学甚至中学以后才离开宁波到外地深造成才。他们忘不了自己的根,对故乡的山水风情依恋不已,几乎所有的院士都恳切地对我们说,家乡时时都在他们心中,家乡的变化他们都能如数家珍,只要宁波需要他们理当鼎力相助。事实上,多年来甬籍院士为家乡办了很多实事,为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科院院士

章梓雄(2003),机械工程学家、力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1971),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章名涛(1955),机电工程专家,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学士(1927),英国曼彻斯特工业大学硕士(1929)

纪育沣(1955),有机化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硕士(1922),美国耶鲁大学博士(1928)

计亮年(2003),化学家,生物化学家,毕业于山东大学

陈创天(2003),晶体材料科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

陈中伟(1980),医学家、“断肢再植之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

陈祖煜(2005),水利水电专家、土木工程专家

陈宜张(1995),神经生理学家

陈子元(1991),核农学家,中国核农学开拓者之一

陈俊勇(1991),大地测量学家

陈俊亮(1991),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

韩启德(1997),医学家

杨福家(1991),核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

杨雄里(1991),生物化学家,日本国立生理学研究所博士(1982)

杨福愉(1991),生物化学家,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哲学博士(1960)

任美锷(1980),地理气象学家、海洋学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1939)

王正敏(2005),医学家,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

王阳元(1995),微电子学家

路甬祥(1991),工程科学专家,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韩国科学技术院外籍名誉院士(1999),匈牙利科学院外籍名誉院士(2004),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德意志利奥波第那自然科学院院士(2005)

童第周(1955),胚胎生物学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博士(1930)

童坦君(2005),医学家

徐祖耀(1995),材料学家

谈家桢(1980),遗传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1999)

孙儒泳(1993),生态学家,苏联莫斯科大学博士(1958)

黄量(1980),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1949)

贝时璋(1955),生物学家、教育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1928、1978、1988) 目前中国最长寿的院士,现已104岁。

石钟慈(1991),数学家

鲍文奎(1980),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植物多倍体遗传育种的创始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1950)

李庆逵(1955),土壤学家、中国土壤植物营养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硕士、博士

李志坚(1991),电子学专家,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科学副博士(1958)

应崇福(1993),声学家,美国布朗大学博士(1952)

翁文波(1980),地球物理学家,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博士(1939)

翁文灏(1955),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家,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理学博士(1918)

于崇文(1995),地球化学家、地质学家

朱祖祥(1980),土壤学家,中国土壤化学奠基人

颜鸣皋(1991),材料科学家,美国耶鲁大学科学硕士(1947)、工学博士(1949)

周毓麟(1991),数学家,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1957)

周兴铭(1993),计算机专家、教育家

郑哲敏(1980),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硕士(1949)、博士(1952),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

沈自尹(1997),医学家

沈珠江(1995),岩土工程专家

鞠躬(1991),神经生物学家

戚正武(1999),生物化学家,苏联莫斯科大学医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1959),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戴传曾(1980),核物理学家,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1951)

刘元方(1991),化学家

朱兆文(1993),土壤学家

吴祖泽(1993),实验血液学家

吴常信(1993),动物遗传育种学家

贺贤土(1995),理论物理学家

洪国藩(1997),分子生物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

白以龙(1991),固体力学专家

戎嘉馀(1997),地层古生物学家

馀梦伦(1999),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

朱起鹤(1995),物理化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化学系博士(1951)

包为民(2005),制导与控制专家

侯凡凡(2009),医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院院士

倪维斗(1999),工程热物理专家,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毕业,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副博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1)

汤德全(1995),动力机械工程、矿山机电工程专家,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工程师毕业(1942)

路甬祥(1994)

翁心植(1997),内科学专家

陆道培(1996),血液病学和骨髓移植专家

袁渭康(1995),化学工程专家

周永茂(1995),核反应堆工程专家

徐志磊(2001),机械设计专家

俞梦孙(1999),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

魏正耀(1999),信息技术专家

林永年(1995),信息处理技术专家,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1960)

陈敬熊(199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

童志鹏(1997),电子信息系统工程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1950)

陈赛娟(2003),血液学家,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

馀松烈(1997),作物栽培学家

郁铭芳(1995),化纤专家

毛用泽(1995),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专家

何友声(1995),流体力学与船舶流体力学专家

陈肇元(1997),土木工程专家

翁史烈(1995),热力涡轮机专家,中国新一代热力涡轮机的开拓者之一,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副博士学位(1962)

阮可强(1995),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

何德全(1994),信息技术专家

徐秉汉(1997),船舶结构力学专家,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获副博士(1961)

陈毓川(1997),矿床地质专家,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毕业(1959)

朱英浩(1995),变压器制造专家

汪成为(1994),计算机专家

陈俊亮(1994),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

谢世楞(1999),港口和海岸工程专家

朱高峰(1994),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工程师学位

周光耀(1995),无机化工专家

乐嘉陵(1995),空气动力学专家

胡思得(1995),核武器工程专家

陈亚珠(1996),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

倪光南(1994),计算机专家

沈昌祥(1995),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庄辉(2001),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专家,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毕业(1961)

孙忠良(2001),微波毫米波技术专家

魏敦山(2001),建筑设计专家

郑颖人(2001),岩土工程专家

范立础(2001),桥梁结构工程与桥梁抗震专家

闻雪友(2005),船舶专家、燃气轮机专家

香港院士

章梓雄,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

汤于翰

原中央研究院院士

贝时璋(1948)

翁文灏(1948)

童第周(1948)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宁波籍台湾院士

张忠谋,机械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杨福家

陈中伟

陈创天

路甬祥

谈家桢

戚正武

洪国藩

美国院士

谈家桢,遗传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

林芳华,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004),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

汤于翰,美国胸腔科医学院院士,美国心脏科医学院院士

郑哲敏,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硕士(1949)、博士(1952)

英国院士

汤于翰,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博士

邬维庸,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内科荣誉院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