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桐油 |
释义 | 小油桐介绍 小油桐又名麻风树,拉丁文叫Jatropha,在中国则有多种名称,包括小油桐、南洋桐、麻风树、麻疯树、青桐木、假花生、臭油桐等。 小油桐系大戟科灌木,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一般高2-5米,生于海拔300-1600米的河谷荒山荒坡上,喜光,喜暖热气候,可在降雨量200-3800毫米,年均18-28.5℃的环境下生存,对干旱、高热、瘠薄的适应能力极强。其生长快、投产早,可用于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荒山、荒坡、荒地、房前屋后、四旁等均可栽种,是治理退化土地和营建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植物寿命为30年左右。野生小油桐在我国分布于两广、琼、云、贵、川等省,为原生植物。非洲的莫桑比克、赞比亚等国,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及北澳地区,美国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地区、夏威夷群岛地区等均有分布。 油桐耐旱耐贫瘠,对肥和水的吸收性特别强,因而易栽培。 小油桐种籽的产量随自然环境变化幅度很大,年产量为每公顷1吨至12吨。其产量的变化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在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左右的地区产量最高。 小油桐既可用种籽播种,也可扦插。小油桐的生长速度很快,栽培一年就可挂果,第三年的产量可达最高产量的约50%。 小油桐的种籽含油率很高,不含果壳的种籽的含油率为55%左右;小油桐有两层果壳,将内层果壳重量计算在内的种籽的含油率为35%左右。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麻疯树桐籽的果壳重占37.79%,种仁重占61.21%;果壳含油率0.86%,种仁含油率55.66%,总油份34.07%,油呈淡黄色,属不干性油。小油桐籽油的化学分析结果为酸值38.2,皂化值195.0,碘值101.7,粘度(31℃,cp)40.4,酰胺4.2%,硬脂酸6.9%,油酸43.1%,亚油酸34.3%,其它脂肪酸1.4%。向小油桐种籽中提取的油中加入甲醇和催化剂进行酯化精炼处理,可以得到甲酯(即生物柴油)和粗甘油。 小油桐生物柴油(Jatropha biodiesel)是利用小油桐(麻风树)种子为原料,经脂化反应生产的符合欧洲14214标准生物柴油,该项目是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的第一个实际项目。小油桐生物柴油项目的开展,不仅是对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也包含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扶贫等多项社会效益。 小油桐全株有毒。种籽、茎、叶、树皮均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内含大量毒蛋白。其中种籽毒蛋白浓度最高。从小油桐树皮、叶和种籽榨油后剩余的渣饼中提取的毒可入药。中医认为它性寒,有散瘀、止痛作用,也可治跌打损伤及皮肤瘙痒。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还用它治疗胃肠炎。 按经济价值划分,从小油桐中得到的产品依次为:生物柴油、脱毒渣饼、甘油、小油桐毒素。 麻疯树全世界有2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于美洲、非洲及亚洲等热带地区。由德国和联合国资助在印度、乌干达、越南等国进行了麻风树种植试验,并利用种子加工成生物柴油,每公顷可产麻风树种子2000-12000kg,可转化成生物柴油700-2000kg,印度已用麻风树生物柴油按10%-15%的比例混合入柴油使用作为列车燃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