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答客诮 |
释义 | 作品名称:答客诮 创作年代:1931年冬 作品出处:随感录 ·六十三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鲁迅 作品原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诮:音qiào,讥讽。 怜: 爱。《战国策·赵策》记载:触詟(zhé)假意要求赵太后给他的小儿子一个王宫卫士的职务。赵太后问:“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这里反用这个典故,说爱儿子的怎么算不得丈夫呢? 丈夫:男子。 兴风狂啸者:指老虎。 啸:虎叫。 眸(móu):眼珠。 时:不时地。 小於菟:小老虎。 於菟:音(wūtú),虎的别称。 作品译文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疼爱孩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 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作品赏析这首诗,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表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应该看做鲁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正是希望革命后代也能如自己那样勇猛,那样“兴风狂啸”,像一只小老虎。鲁迅的一生,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进行殊死斗争的一生。早年,他喊出“救救孩子”的口号,坚决反对“一代不如一代”的谬论。他在一九一九年所《随感录 ·六十三》(《热风》)中引了一篇小说里的话,希望后代 “刚强勇猛”:“走罢!勇猛着!幼者啊!这固然是受了进化论的影响,但他那种对旧世界的强烈憎恨和把未来的希望寄于青年一代的热情,至今还给我们以鼓舞。一九二五年他在《华盖集题记》中又写道:“我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在《灯下漫笔》中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他看到青年中有的被杀戮,有的却为虎作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鉴于这样的事实,又学习了马列主义的理论,作者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用阶级论代替了进化论。从此,他以阶级的分析方法看待青年,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革命的青年。一九三○年他又满腔热情地大声疾呼:“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答客诮》这首诗直抒胸臆,即表达了鲁迅与反动派浴血奋战,“兴风狂啸”式的气势和豪情,又以“回眸时看”四字表达了他对革命后代、革命青少年的热情关注和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赶快成长起来,投入战斗,也能“兴风狂啸”,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因此“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这两句诗,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 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