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儿蓝尿布综合征
释义

基本概述

蓝尿布综合征又名蓝色尿综合征(blue diaper syndrome),伴肾结石及尿蓝母尿症的高钙血症、蓝襁褓综合征、Drummond综合征、尿布蓝染综合征、单纯性肠道色氨酸吸收不良(isolated intestinal tryptophan malabsorption)等,是色氨酸于胃肠道吸收不良,并经细菌作用转化为吲哚而引起,以尿蓝母形式排出。因尿蓝母暴露于空气被氧化成尿蓝母蓝而取名。

发病机制

因肠道对色氨酸吸收障碍,肠道细菌将色氨酸变为吲哚,再变为尿蓝母,后者在空气中氧化为尿蓝,排泄蓝色尿液并把襁褓染成蓝色。该病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也可能是性连锁遗传,遗传学规律尚未阐明。另有报道发自维生素D中毒者。

病理检查可见肾脏有广泛的灶性钙沉积,肾髓质尤其明显。

疾病检查

⒈口服色氨酸负荷试验:能加重症状并使尿中吲哚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多,有助于诊断。

⒉抑制肠道菌群试验:口服新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可使症状减轻并使尿中吲哚化合物含量减少。

⒊血清钙含量偏高 :钙含量偏高,多于12mg,并能和Hartnup综合征区别(该征血清钙不高)。

⒋有肾脏损害时:可出现相应尿、血化验改变。一般菊糖清除率和马尿酸清除率明显降低,而肾小管磷吸收率也见低下。

常规做X线、B超、泌尿系造影、脑电图、脑CT等检查,可发现组织异常钙化影,如脑基底节钙化、肾钙化、肾结石等。

临床诊断

⒈尿色发蓝:生后不久即见尿色发蓝,着染襁褓及衣着寝具。此种现象将持续存在,至儿童期亦然。 ⒉家族史:有家族发病的倾向。

⒊发展特点:发育延缓、智力低下,易反复感染,且多死于难治性严重感染。

⒋ 高钙血症:血清钙增高,并多发生各脏器组织的钙化与钙盐沉积。较多见的是肾钙化、肾结石和脑基底节钙化,并出现相应的症状与功能衰竭。

⒌尿磷排出量增多:可能是由于吲哚化合物在肾小管抑制了磷的再吸收。

⒍一般表现:可有厌食、呕吐、便秘、易激惹、消瘦、视觉减退等症状。患儿面色苍白,呈侏儒状、鼻梁扁平、有内眦赘皮、眼球震颤、斜眼、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

根据上述表现特点和各种检查确诊。

易混淆疾病

小儿蓝尿布综合征须和Hartnup综合征鉴别,其区别在于该综合征代谢异常不限于色氨酸,有多种单氨-单羧酸的转运和代谢障碍,因此尿中不仅排泄大量尿蓝还可查出其他几种氨基酸,此外临床表现有糙皮病伴皮疹、间歇性共济运动失调、腹痛、胸痛、四肢痛等可资鉴别。

并发疾病

尿色发蓝,发育延缓、智力低下,易反复感染,多死于难治性严重感染。多发生各脏器组织的钙化与钙盐沉积,较多见的是肾钙化、肾结石和脑基底节钙化,视神经萎缩、视觉减退等。

治疗方法

⒈降钙治疗:宜摄食低钙饮食,有明显高血钙时,应做常规的降血钙疗法,以防不测。 ⒉抗生素治疗:有继发感染者,宜用抗生素治疗。

⒊抑制肠内细菌:间断口服磺胺药(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药)或新霉素,有助于抑制肠内细菌,从而减轻未被吸收的色氨酸的腐败分解。

⒋摄食低蛋白饮食:使色氨酸摄取量减少,亦有一定效果。

疾病预防

病因仍不清楚,参照先天性疾病的预防方法。预防措施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⒈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⒉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