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达悟族
释义

达悟族也称雅美族,是台湾土著中最原始的一支。分布于台东县东南外海49海里的兰屿岛上。雅美族居住在台湾本岛东南方西太平洋上的兰屿岛,隶属台东县兰屿乡,人口4900多人。分布于4个村6个部落,即红头村的红头、渔人部落,椰油村的椰油部落,东清村的东清、野银部落和朗岛村的朗岛部落。

简介

达悟族,善于航海,爱好和平。昔称雅美族(Yami),这是日本人类学者鸟居龙藏所命名,但岛上原住民自称Tao,意义为“人”,因此近年来渐渐改以达悟族作为兰屿原住民的族名。

自古以来与菲律宾巴丹岛来往密切,语言十分相近,因此两地的传说故事亦十分类似。昔称雅美族Yami,1998年正名),这是日本人类学者鸟居龙藏所命名,由岛上原住民对自己的称呼:Tao,(意义为“人”),近年来渐渐改以达悟族作为兰屿原住民的族名。巴丹群岛最北端最靠近兰屿的Mavudis岛,旧名亦称为Yami岛。

达悟族自古以渔业为生,他们有一传统,即每年三至六月飞鱼季节期间,除飞鱼外,不捕其他鱼类。进入现代后,这项传统被忽视已久,兰屿附近的海洋生态因滥捕而严重破坏,一直到2005年6月份,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行政院为了保护达悟人的飞鱼文化,规定每年三至六月兰屿海岸线外六海里内的海域,禁止10吨以上渔船捕鱼,也禁止使用流刺网、追逐网,尤其禁止毒鱼、炸鱼。结果兰屿附近的海洋生态恢复生机,令人认识到了达悟族的传统符合环保概念,可以令海洋生物休养生息。达悟族人爱好海洋,海洋是他们的家。他们不是氏族社会也不是贵族社会,但是他们有“鱼团组织”,大家分工合作下海捕鱼,并且平分鱼获。

族群分布

达悟族(或称为称雅美族)住在台湾东南海面的兰屿,距离台东只有49海浬,与北方绿岛相差不远。兰屿岛面积约45平方公里,在岛上族人以「人之岛」自称,也曾经叫红头屿,不过因为岛上盛产兰花,所以被称为兰屿。达悟族(雅美族)因为孤立在海中,很少与其他族互相往来,所以比较能维持固定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

目前兰屿隶属台东县兰屿乡,有六个部落:

椰油 朗岛

红头 渔人

东清 野银

其中椰油为行政中心乡公所所在地。

居住环境

雅美族人在兰屿岛上居住环境是背山面海、坡度不大的山坡,村落四周有广大的水芋田和旱田。各家住宅紧密相连。主屋沿亨微倾的山坡建筑,依山坡的高低挖成阶梯式的地面,并将挖出的壤置于房屋周围,从外面看,只能看到屋顶的一部分。主屋的前侧是工作房,盖在地面,有地下室;另一是侧凉台;适当的地方盖产房和小米仓库。产房也为祈福小屋,主要为新人结婚而尚未分家独立前的人的住房。通常建于主建筑屋的附近,建筑物为矩形的小规模家屋,一个出入口,内有板床及炉灶等简单设施。婚后若生下男婴,则在产房外用一根竹竿绑一条细麻线,线端绑一只小螃蟹插于屋外为记号。主屋前空厅铺卵石,石缝间植马尼拉草,厅内立有2—4块大石头,作为休息时靠背用,并搭有晒鱼肉架。房舍的四周用卵石堆砌成石墙,石墙上面即作为行走的道路。墙壁石缝种植四季常青的越橘叶蔓榕、雷公根或台湾天胡萎,沿培攀生,非常美观。

社会组织

在亲族结构的基本观念是父系社会;但在婚姻禁忌,工作互助,馈赠分配,血仇责任等参与关系时,他们也运用双系血亲法则.他们有村社单位 ,没有统一权威的头目.但是他们有许多自然社会调节和社会控制制度,像是对老人的敬重,财富竞赛,集体责任及禁忌等等.

在财产经济观也很发达,一方面用馈赠,分配等方式来调节经济;另一方面用禁忌,标记,和集体享用,分配等方式保证公私所有的关系.

达悟族是很爱好和平的民族;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备受肯定,年轻人则是在旁边受教、学习。

服饰手工艺和文物

男生以无袖、无领、短背心,配上丁字裤。女生方面以斜系手织方巾配上短裙,所有手织衣物都是以白色为底,黑,蓝相间的色彩。

达悟族的制陶粗犷、朴实、木雕规则而细腻﹝由其是大船的雕刻﹞男生以银盔或黄金饰物最为特色,是在原住民当中唯一有冶金工艺

的民族。

达悟族的刀分成两种,一种为大刀并没有刀鞘,一般刃身长约40公分以上;另一种则是短刀。刀身长33公分,族人把它挂在肩上。

刀鞘的构造一面是密封,另一面则是半截木板,将刀刃外露,当遇到出殡、夜间捕鱼或拜访别村的时候,担心途中遭受恶灵的侵犯,于是携带长矛、大刀或小刀,作为驱逐抵御恶灵。

民族风俗

劳动分工

他们在自己制造的器物、工具上加以浮雕装饰,使其具有超过使用的观赏价值。他们有季节、月份的工作分配,按年龄长幼分工合作,担任不同的工作。成年男子从事开垦田地、造船捕鱼、建屋、编笼、冶金、制陶等工作;女性则从事照顾田地、采收芋类、炊事、纺织等工作。制造金年项饰、银盔及以小叶桑木栓接合船板等高级技能的工作,都由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老人制作。这种老人受大家敬爱,而常常被推举为管理水渠、领导集团播种小米、督导族人遵守规律捕鱼等工作。

捕鱼原则

达悟人以捕鱼为生,遵循“只取其所须,而不加以捕杀”的达悟原则。他们的拼板船雕刻甚为优美,渔舟下水礼是他们的大事。男子坐着闻名的拼木舟出海捕鱼,主要渔获的飞鱼,其它鱼还有“男人鱼”、“女人鱼”之分。每年的4—6月是达悟人的捕鱼节。

丧葬方式

达悟人在确定其死亡后,家人立刻通报其他家属及近亲。 男人头戴藤帽、身穿甲胄、右手按着短剑、左手执木枪, 是为防御死灵的攻击。首先将丧宅的四周及治丧用的道路以竹篱笆围起,将遗体屈身横卧放置于正屋中央, 头朝东、脸向屋后,身上用其使用过的毛毯或被子盖着。 死者的家属和近亲多守在遗体旁哭泣,安慰并祈求死灵,使其愿意离开家园而居于灵界。 为避免死灵作祟,死者的家人会不断用刀子敲打地板、或两手拍打大腿,发出声响, 并向死灵哀诉。遗体必须当天下葬,死者的男性家属及近亲,在遗体周围舞弄木枪,刺向四方,并大声喊叫。 同时到屋前,或巡绕家宅四周的围墙,两手拍打大腿,或手执木枪或长刀,向四方乱刺, 并大声喊叫,以驱走恶灵。

之后,由死者的家属或近亲一人乃至数人,轮流登上正屋屋顶上, 或站立在屋前平地上,手执木枪或长刀,大声向死灵告别, 其他人都蹲在屋前平地上聆听。 告别仪式完成后,接着出殡。 出殡时由死者最亲近的家属背着遗体,送葬的近亲男子分别在遗体的前后, 并携带斧头及木板两块,沿着丧路,行往墓地。 领头的人还不断地高呼着:“你走开,我要赶你走”。死者的母亲、或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女, 都不送到墓地。 只是手执小刀,走在送葬行列之后,沿着丧路缓行,并不断向死灵哀诉。 走到村落前方路面即止,目送送葬行列,等离开视线范围,就回头仍哀诉着回家。 需经过有流水处洗净脸、手、脚等,回家后仍是边哭边诉。

送葬者到达墓地边缘时,背尸人先将遗体放下, 大家走到墓地的丛林前先举行驱逐恶灵的仪式。 完成仪式后,再背起遗体,共同进入墓地范围内,找寻一处适当的埋葬地,进行下葬。墓穴上的砂土,约堆成30公分高,用手按平, 形成一长椭圆形坟丘。 众人再到附近树林中采撷大型树叶,然后围着坟丘站立,用大树叶扫之, 边扫边慢慢向后退出,边退边慢慢扫去脚印,不留痕迹。 如此约退二公尺左右即停止,众人迅即转身,把大树叶远抛向身后,带着绳索、挖棒、 斧头等走出墓地,再举行一次驱逐恶灵的仪式,沿着丧路走回, 一路上还大叫大喊以驱逐恶灵。 距墓地不远有一小丛林,为丢弃秽物之处,众人将所带之绳索、挖棒、斧头的木柄等尽弃该处。 同时,需行经有流水处,脱下武装,洗净全身及所穿戴衣物,洗净后再着装回家。

死者的女性家属,在屋前平地上等候送葬众人,并分持鸡毛或小石头分给各人。 各人拿着鸡毛或小石头,站在屋前平地或石墙的任何地方,把鸡毛或小石头靠在胸前摇几下, 并祷告,经过数次驱逐恶灵、弃秽、洗净、穰邪、告别死灵等,然后分配遗产、会餐、分发宝物、 捕捞鱼蟹等并烹食,各人回家做糕,丧家则撤去竹篱笆,丧事结束。

禁忌

达悟族禁忌非常多且繁复,举偶如下:棋盘脚:被达悟族视为禁忌物、魔鬼树,绝不能带入房舍。又例如达悟族人捕获一船飞鱼,但有人在旁说了达悟族语棋盘脚这个字,那整船的飞鱼便被视为不祥,可能会被丢弃。

飞鱼季时不得触摸拼板舟,女性则是一概不准,认为会影响渔获。女性严格禁止登小兰屿。桔子不可带至海边,尤其是飞鱼季时。

忌呼死者名字、忌谈丧事、忌近丧宅、忌近墓地等。

饮食文化

鱼和芋是达悟族的主食。达悟族人吃鱼很讲究,尤其是他们视为圣鱼的飞鱼,必须在特别指定的炉灶烹煮,盛用的器具也有一定的规矩,譬如和芋头合煮的飞鱼要放在特定的容器里,和肉合煮的飞鱼也有也有一定的盛放容器,绝对不能混淆。

墓葬群

据了解,兰屿目前计有六个公墓,分属六个部落所有。在兰屿垃圾掩埋场附近,有一处汉人的墓葬群,从墓碑看来, 从1973年到1999年都有。早年的汉式墓葬是由管训队员处理。

台湾原住民

传统区分 高山族 - 平埔族

现有族群 泰雅语群 泰雅族 - 太鲁阁族 - 赛德克族

排湾语群 阿美族 - 排湾族 - 布农族 - 卑南族 - 赛夏族 - 邵族 - 噶玛兰族 - 撒奇莱雅族 - 巴宰族 - 噶哈巫族

邹语群 鲁凯族 - 邹族

巴丹语群 达悟族(雅美族)

消失族群 排湾语群 凯达格兰族 - 雷朗族 - 巴布萨族 - 洪雅族 - 巴布拉族 - 道卡斯族 - 猴猴族 - 西拉雅族 - 马卡道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6: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