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想像现代性: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 平装: 243页 开本: 32开 ISBN: 7563361480 条形码: 9787563361489 尺寸: 23 x 15.4 x 1.5 cm 重量: 299 g 作者简介董丽敏,女,1971年出生,江苏无锡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自1995年似来,出版著作《洪深:激流中的呐喊》、《文学的消解与反消解》(合著)等,发表各类学术文章三十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转载。 内容简介本书是上海市中文教育高地——上海大学本年度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二级学科所属的主要选修课。以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社会文化格局为背景,以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为切入口,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文学期刊”衍生、传播与演变的基本规律,梳理《小说月报》在译介外国文学、确立现代学术规范、塑造新文学创作范型等方面的得失,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真相,力图重新定位“现代文学”观念。 本书旨在提高本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深厚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书以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社会文化格局为背景,以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为切入口,从文学生产机制的角度来系统缕析其作为第一个“现代文学期刊”的生成过程,总结出版机构、社团论争、编辑立场等因素之于“刊物”这一文化产品面目塑造的特殊作用,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文学期刊”衍生、传播与演变的基本规律,梳理《小说月报》在译介外国文学、确立现代学术规范、塑造新文学创作范型等方面的得失,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真相,力图重新定位“现代文学”观念。 目录导论:“现代性”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期刊 第一章 断裂与拼合:奔向“现代文学”的乌托邦 ——商务印书馆影响下的《小说月报》 第一节 《小说月报》革新的背景 第二节 《小说月报》革新的缘由 第三节 《小说月报》的革新 第四节 《小说月报》革新:断裂还是拼合? ——对1921年后《小说月报》“现代文学期刊”形象的一种质疑 第二章 喧嚣的突围:“为人生”指向下的“现代文学” ——文学社团格局中的《小说月报》 第一节 《小说月报》与文学研究会 ——现代性考察的一种途径 第二节 文学研究会与鸳鸯蝴蝶派的论争 ——《小说月报》现代性生发基点之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论争 ——《小说月报》现代性生发基点之二 第三章 冲突下的平衡:徘徊在现代性与文学性之间 ——《小说月报》的两种编辑立场 第一节 热情的呐喊:沈雁冰与《小说月报》 第二节 缄默的钩沉:郑振铎与《小说月报》 第三节 沈雁冰被撤换:《小说月报》现代I生面貌的真正确立 第四章 翻译现代性:“现代文学”诞生的另类途径 ——革新时期《小说月报》上的翻译 第一节 翻译现代性:思想与审美的分离 第二节 翻译现代性:在悬置与聚焦之间 ——革新时期《小说月报》对于俄国及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 第三节 翻译现代性:剔除、强化与妥协 ——革新时期《小说月报》对于西欧文学的译介 第五章 入世与出世:“现代性”背景下学术规范的探索 ——革新时期《小说月报》上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 第一节 理论塑造:处在强化与修改中的“自然主义” 第二节 文学批评(上):立足于“题材”、“描写”的宏观批评 第三节 文学批评(下):掺杂着“爱”、“美”的微观批评 第六章 羁绊的飞翔:从“现代”到“非现代” ——革新时期《小说月报》上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底层关怀:“现代性”追求的张扬与肢解 第二节 自我书写:被质疑、被解构的现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