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樟溃疡病 |
释义 | 中文名: 香樟溃疡病 别名: 香樟烂皮病、香樟腐皮病、香樟干腐病 英文名: Camphortreecanker 拉丁名: 所属分类: 叶、花、果病害 分布: 广东、陕西、云南、浙江、湖南、安徽。 病原菌: 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不详 子囊菌亚门茶蔗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iaribis.)无性态不详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 Botryosphaeiaribis.称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不详。分生孢子器生于子座中,子座黑色扁球形,位于寄主表皮下,后期有孔口顶破寄主表皮组织而外露。产孢腔大小l12~174um×214~286um。内壁生分生孢子梗。孢梗无色,单孢。大小为20~30um×2.5~3um。产孢细胞圆柱形,全壁芽生单生式(hb—so1)产孢,有限生长,无色,光滑,顶端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梭形,正直,无色,单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大小为l8~21um×5.4um。子囊果为子囊座,生于寄主表皮下。部分突起,散生,扁球形或球形,黑褐色,大小为 186~257um×214~286um。具短颈。颈长21.4~28.5Uln。子襄长棍棒形,无色,有的稍弯曲,大小为 72~90um×14~18um。子襄双层壁,厚度为3.6~7.2um,子襄有柄,长l0.74~39.4um。子襄间拟侧丝永存性。子襄孢子椭圆形或短纺锤形,单孢,无色,大小为20~23um×7.8~8um。 为害部位: 树皮 为害时期: 每年4月上旬至5月期间以及9月下旬为病害发生高峰。至10月底,病害逐渐停止蔓延。 症状: 该病在合肥地区呈三种症状。(1)溃疡型:发病初期,根茎部向上至树干约1.3~1.5m范围内的皮层,呈鱼鳞状灰黑色斑纹。黑色斑纹上方的皮层有锈红色疱疹状凸起,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疱疹中央纵向裂开、干缩,接着,疱疹扩展成灰白色纵向长梭状干枯病斑,灰白色病斑的周围皮层称锈红色翘起,脱离木质部,腐烂。病斑连成片,包围树干一周,并迅速向树干上部发展,直到树干顶部或侧枝。最后,植株树皮大部分腐烂或脱落,木质部裸露、腐烂、整株枯死. 植株在干旱、缺水环境下,疱疹干瘪而不开裂,也不呈灰白色病斑,而是和疱疹周边的皮层一起呈红褐色,伴有纵裂,并以树干1/3周的宽度向树干上方发展,树干1/3的树皮也随着病情的急剧发展,而翘起、直至全部脱离木质部,呈半边枯症状,被风吹折。在干旱状况下,全株枯死。从树皮显症到整株枯死,历时一般两个月左右。(2)灰斑型:发病初期,根茎部向上至树干约1.3~1.5m范围内的皮层,呈鱼鳞状灰黑色病斑。病斑上方的皮层有锈红色疱疹,泡内充满淡褐色液体,水泡破裂后,疱疹中央纵向裂开,液体流出、裂口干缩,疱疹成灰白色病斑,并不断扩展成灰白色纵向长梭状病斑,很多病斑连成片,包围树干一周,并迅速向树干上部发展,直到树干顶部或顶部的叉枝,树皮呈湿腐状。最后,树皮失水,一块一块的脱离木质部,木质部裸露、腐烂、整株枯死,有的呈半边枯症状,易被风吹折。在干旱状况下,全株枯死。从树皮显症到整株枯死,历时一般3个月左右。该病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发生在树体健壮、生长势良好的植株上。(3)黑干型:发病初期,根茎部皮层呈鱼鳞状黑色斑纹,绕树干一周发黑、干枯,并不断向树干上方发展、蔓延、直到树干顶部,在向上部蔓延的过程中,斑纹交界处裂开、干缩、发硬,最后整株枯死。有的黑色干枯皮层,只以树干半周或1/3周向树干上部发展,直到树干顶部,病健交界处裂开,树干表皮呈两条纵向直线状裂口,裂口处树皮翘起,脱离木质部,直线间的树皮发黑、枯死、脱离木质部、整个植株呈半边枯状态,植株停止生长或生长很慢,暴露的木质部慢慢枯死、腐烂,最后树干折断。该病蔓延比较快,在干旱的环境下,蔓延加快,植株迅速枯死。该病只发生在树体较弱的大叶香樟或小叶香樟上,涨势较好的大叶香樟一般不会发生该病。 发病规律: 该病原菌以菌丝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和病残体上越冬,由伤口或皮孔侵入植株,从皮孔或伤口处产生疱疹,即病原菌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可随气流、风雨、昆虫或林事操作进行传播,分泌毒素,堵塞筛管,影响水分输送而导致树体病变。每年4月上旬至5月期间以及9月下旬为病害发生高峰。至10月底,病害逐渐停止蔓延。该病对小树和大树均有危害。移栽时根系伤口多、根盘留的太小、根系留的太短、树体伤口多易发病,树势衰弱易发病。受低温冻害的发病重。因防冻为树干包裹的薄膜,在高温时没清除掉的植株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栽植过深易发病,过分干旱时发病重。害虫危害重的植株发病重。香樟为常绿大乔木,是南方树种,不少地方1至3月就栽植香樟,此时土温较低,苗木根系尚未萌动,而地上部分的生理活动已经开始,造成苗木水分失衡,抗性降低易发病。长途调运,在途时间长,苗木失水过多易发病。品种间对该病的抗性有差异,小叶香樟较大叶香樟发病重。 传播途径: 伤口、病苗、病残体、昆虫、林事操作、气流、风雨。 治理措施: 一、农业防治:(1)设立苗木检验制度,凡是绿化工程的苗木,一律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可定植。从源头堵截病原、虫原。(2)建立绿化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每个绿化工程都要设立档案,注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工程地点、工程区域或道路起始点、苗木名称、苗木产地、苗木数量、苗龄、产地检疫证书编号及其复印件、检验单位、苗木病虫害状况、工程病虫害巡视员及联系电话等。大型珍稀树种,还要附上彩照、编号。 (3)凡是有检疫对象、危险性病虫害、难以防治的病虫害树苗一律禁用。选用长势优良、无病虫害的树苗。 (3)受雪灾或严重冻害地区的南方树种苗木,在冻害后的三年内,最好不要作为移植对象。(4)尽量不从树木根腐病、溃疡病流行的地区调运苗木,少数必须调运的苗木,移栽时穴施药剂预防。 (5)定植地要达到雨停无积水;移栽前一个月,要挖好定植穴,晒土、灭菌、灭虫。 (6)移挖苗木时,尽量把根盘留大一点,根系留长一点,尽量减少移栽与定植之间的相隔时间,以防苗木过多失水,影响成活。 (7)及时清除病死株、重病株,集中烧毁,病穴施药,以减少侵染源。(8)气温稳定、适宜时,清除包裹树干的薄膜等不透气的包裹物。(9)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或已流行树木干腐病、溃疡病的定植地区,在移栽浇灌定植水前,穴施防治病虫害的混合药剂,然后浇灌定植水。(10)病重的幼树没有防治的价值,应该挖除,集中烧毁,病穴施药或撒施生石灰,补栽时应错开原树穴。(11)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12)要建立定时、定点巡视制度,细心观察植株根茎部和离地1.5米处,一旦发现表皮发生变异,立即将病斑削掉,并用药液涂抹病部、,尽量把病情在发病初期控制住,防治加重和蔓延。二、化学防治:(1)移栽时用药:如果定植地已流行树木溃疡病,定植时应用5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药剂或3%米乐尔颗粒剂或10%克线丹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防治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病菌传染和本土病菌危害。(2)发病前喷淋或浇灌: 20%络氨铜锌水剂400倍液 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福美霜+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的混合液 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半量式波尔多液3~5次孢子释放期喷施代森锰锌和波尔多液效果较好。(3)发病后喷淋或浇灌: 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涂抹法:发病初期的树体,可用排笔蘸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病部。(5)吊针输液法:对于病重的高大植株、古老植株和发病初期的幼树,应当在涂抹或浇灌药液的同时,采用吊针方法进行强化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树干上离地半米左右(不可过高)成45度角开个5cm的小洞,洞深5—8公分,用500毫升的吊针药袋装上药液,第一次药液用“二(2)”中的药剂;一个月之后用“二(3)”中的药剂和 802生长素2000-3000倍混合物为药液,每次输液时间控制在一天左右。输液针头宜采用大号针,把针头小心插入孔内,洞口则用橡皮或胶泥封好,以防药液流出。输液的多少,可根据树体的大小而定,幼树500-1000毫升,大树可根据树体大小适当曾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