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现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图书编号:1535731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定价:23.0 ISBN:730601681 作者:廖庆薪等编/国别: 出版日期:2004-12-01 版次:1 简介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是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支配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出卖商品,实现其价值,换取外汇,是为了创造转换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主要是为了使用价值的实现。其公式是: W(商品)-G(货币)w(商品) 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同时也要求盈利。 (二)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所有制结构 资本主义对外贸易主要是资本家私人所有制。 资本主义对外贸易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的基础上的,是受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的,其目的是为了谋求高额利润。它在国际市场上出卖商品,是为了把商品资本转变为货币资本,实现剥削劳动者已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从国外购进原材料、设备和生活消费品,是为了把货币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本,使劳动者阶级继续为资产阶级创造供其剥削的剩余价值。因此,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刘外贸易完全是为了价值的实现。其公式是: G(货币)-W(商品)-G’(货币) 二、从“互相交换其活动”的关系看 从“互相交换其活动”的关系看,就是从“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去分析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本质区别。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形态的内部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经济关系 总的说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所表现的经济关系,是互助合作的内部关系与平等互利的对外关系。 (1)就国内关系看。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国有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都是互助合作的关系。因为国有企业中的生产资料主要归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从事对外贸易的职工群众是为自己、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而劳动,他们是作为主人翁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之间的购进、售出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即与国内有关部门的关系或国内的外部关系,由于这些部门的生产资料同样主要归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因此他们同外贸部门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对外贸易系统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中央与地方、口岸与口岸、口岸与内地、总公司与分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等,这些活动虽然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换活动,工贸、农贸、技贸、商贸、贸群之间的根本利益也还是一致的。虽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存在一定的矛盾,但这些矛盾是可以通过互相协商、法律规定、行政干预、宏观调控、计划指导、公平竞争加以解决的。 (2)从对外关系看。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有着不同性质的经济关系,实行的是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全方位协调发展的国别地区政策,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国家,平等互利原则是普遍适用的。 (二)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对外贸易所表现的经济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扩张与掠夺的对外关系。 (1)就其国内关系看。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对外贸易企业之间的国内购进、售出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完全是建立在金钱买卖、惟利是图、你欺我诈的基础上的关 系。企业内部的关系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从其对外关系看。资本主义对外贸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完全是一种剥削与掠夺的关系。它所实行的是经济扩张、转嫁危机、倾销产品和占领别国市场的政策;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行径。 三、从分配关系看 我们通常所说的分配,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即国民收入)的分配。分配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就对外贸易来说,它属于流通范畴,除流通过程中的运输、包装、加工、储存等环节的劳动能创造价值外,购销活动的劳动并不创造价值,它只是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外贸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在经营活动中都能获得利润。但是,社会主义国有外贸企业同资本主义外贸企业在分配关系上则是完全不同的。 (一)社会主义国有外贸企业的分配关系 社会主义国有外贸企业所得利润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由于其生产资料是国家所有的,其所得利润必须上缴国家,国有外贸企业所需经费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实际是由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的。职工所得报酬是依照按劳分配为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处理的。 (二)资本主义外贸企业的分配关系 资本主义外贸企业所得利润,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并按资本分配,企业职工劳动所得收人,大部分为资本家所占有,他们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第五节学习、研究对外贸易性质 的现实意义 学习、研究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我们学习、研究对外贸易的性质,就在于要在思想上分清和正确认识对外贸易的两重性;了解和把握对外贸易这个经济事物的共性,即一般规律性;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和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本质区别及其基本规律。这对我们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改革外贸教材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对外贸易的两重性,可以使我们在开放、改革、搞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中国理论界笼统地认为社会科学,包括经济贸易科学都是有阶级性的,因此,对非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一律采取否定、排斥的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根源就在于对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的两重性缺乏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研究。因此,长期以来,在外贸教学内容和外贸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处于僵化、徘徊、停滞不前的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进而又提出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并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也就为我们更好地进行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来,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纯而又纯、一成不变的东西,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事实上,马克思的学说,就是“直接继承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而起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造成的那些优秀成果,即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第64—65页)问题是我们在吸取西方资产阶级的研究成果时,应该取其科学的、进步的、有益的东西,而去其伪科学的、腐朽的、有害的东西。这样,就会视野开阔、思路广阔,而不会拘泥于现成的模式和内容。既可引进一些西方的经济管理学科,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又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使中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多样化,并具有灵活性,更具有活力,更能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以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外贸经济效益。 …… 目录上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产生、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第三节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五节新的世界科技革命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六节世界经济贸易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第二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建立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刘外贸易的性质 第四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性质及与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本质区别 第五节学习、研究刘外贸易性质的现实意义 第六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政策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 第四节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任务 第五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第一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第二节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体制 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经营的主体思想 第一节树立以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 第二节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三节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 第七章中国对外贸易价格 第一节对外贸易价格与国内贸易价格 第二节中国处理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政策 第三节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对外作价原则 第四节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 第八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第一节中国外交政策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同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三节中国同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四节中国同欧盟的经济贸易关系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