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咸康土断
释义

东晋咸康七年(341)四月,晋成帝下令实行“土断”。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北方王公士庶纷纷南下侨寓江左。流寓的侨郡县境界无定,并享有优惠的租税徭役政策,北来侨民渐获安定,生产亦得到发展。但侨人居处分散,版籍混乱,难以管理,且士族广占田园,严重影响了朝廷财政收入。为此,晋成帝下诏实行土断之制,命令废除侨置郡县,王公以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土著为断,将其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注入白籍,以示与土著黄籍区别,加强了对侨人的户籍控制。实行土断,设立白籍之后,官府根据户籍赋税,征兵役,致使侨人负担加重,破产者甚多。为逃避赋役,有的侨人隐匿不报户籍,有的则向世家大族寻求庇护。鉴于此,桓温在兴宁二年(364)三月一日下令,搜查世族庇护的侨人,史称庚戌土断,也就是东晋第三次土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