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绍和 |
释义 | 夏绍和(1921 一1949 ) ,宾川牛井街人。1941 年在大理中学毕业后赴昆明,投笔从戎,考入陆军军官学校昆明第五分校十八期。1943 年毕业后,分发在滇军十八师工作。抗日战争胜利,随军赴越南受降。接着,驻越滇军被调往东北,夏绍和脱离部队折回昆明,任云南省保安第五团军士队长,负责训练工作。1948 年调任保五团二营七连连长,驻防永胜县。同年10 月又奉命移防弥渡县。 夏绍和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移防牛井时,中共宾川县工委发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把组织关系转给弥渡县地下组织。驻防弥渡期间,七连接收从宾川征来的新兵,全连除班长外都是宾川人。夏绍和对新兵训练要求严格,不吃空额。凡事以身作则,与士兵共甘苦,对士兵的生活、疾病十分关心,连上有节余经费就用来购买药品。全连官兵团结。夏绍和成为保五团出色的连长,受到上级重视。根据地下党的指示,夏绍和在保安团内部进行“策反”工作,先后在保安三团、五团、十三团官兵中,吸收思想进步的官兵加入组织。 不久,部队移防上关。夏绍和与大理、邓川两县工委联系,凡由公路或洱海运送到滇西北地区的军火弹药、医药器械或领导来往,都负责掩护保卫,顺利到达。 1949 年7 月10 日,保安五团第二营移防宾川。夏绍和率领第七连,路过宾居街,与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县工委要夏绍和伺机起义,解放宾川,消灭阎德臣,让滇西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保安五团二营到州城后,分驻大罗城、大山后,第七连驻城内正惠中学。为增强力量,夏绍和联系了五连、八连共同行动。组织决定于8 月28 日晚在州城举行暴动,由第七、八两支队各派一个大队前来接应,里应外合,解放宾川城,消灭阎德臣。夏绍和作好充分准备,要求战士人不离枪。 7 月29 日晚,由于部下不慎,泄漏机密。阎德臣当晚将夏绍和逮捕,连夜进行审讯逼供。还有9 人同时被捕。 夏绍和承认他要率部起义,解放宾川,同时严词指责阎德臣对宾川人民的残暴屠杀。阎德臣用尽种种酷刑,夏绍和坚贞不屈,绝不泄露组织秘密。 1949 年9 月22 日,夏绍和被阎德臣枪杀于州城西门外石碑下。临死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年仅28 岁。 1950 年中共宾川县委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扫墓公祭,并经省人民政府追认夏绍和为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