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洗心岛之梦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申荷永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1 页数:209页 开本:16开 ISBN:9787535954930 字数:280000 包装:平装 内容概括出版者这样来推荐这部著作:“这是一部非同凡响的著作,作者用其朴素而优美的文字呈现了梦与心灵的奥秘,呈现了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的真实意义。” 本书以4个大梦逐渐展开,自然形成了其中的4章内容。第1章“梦在泰山”,从泰山的意象开始,作者透过与父亲有关的梦(1988)表达了心理分析的内涵,阐述了泰山的文化心性。第2章“心斋体验:梦中头遇心”,叙述作者远赴太平洋彼岸,经过森林中的数月沉思和自我分析,获得了“头遇心”的梦(1993),并由此引发了“以心为本” 的心理学反思和构建。第3章“寻梦波林根”,以作者1999年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心理分析学院的经历为背景,呈现了荣格入梦的特殊体验,揭示了无意识心理学的奥秘所在。第4章“我梦中的老师”(2011),反映的不仅是内在导师的启迪,更是心灵的接触和生动的心灵真实性的意义。 本书的第5章是“三川行之莲花心”,第1节为“心系汶川,魂牵梦绕”仍然是以作者2008年5月11—12日夜里的梦开始,然后由“成后之蟾蜍入梦”、“羌寨之梦中羔羊”,以及“三川行之‘莲花心’”和“莲花意象,慈悲心怀”等小节组成,依然是梦与现实的主题。随后以“特尔斐神谕:痛苦与自知”、“克里特岛与迷宫意象”以及“文化原型与心灵境界”为结束。作者曾带其心理分析志愿者团队赶赴四川震区,在震区一线坚持心理援助3年,撰写了《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 本书的第6部分是后记:“寓於山中,置木於水”。作者在后记中以这样一段文字对全书的寓意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炼:有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基础,有了洗心岛,我始能有机会打开尘封已久的梦的日记,再度进入那伴随我心理分析历程的梦中世界。 这梦是自主的,蕴含着心灵自主性的启迪。 或许,心理分析的意义,也正体现于此。我的梦,也在实现其自身。 有了我的梦,也就有了洗心岛;有了洗心岛,我的梦始展现其意义。洗心岛,既是真实的存在,也是我梦中的意象,也是我心灵的体现。寓於山中置木於水,缘朴率性,不求文以待形,这便是我梦中的洗心岛,以及我的《洗心岛之梦》。 何谓洗心,惟有这梦中的感应。 作者简介申荷永,中国首位具有国际资质的心理分析师(IAAP)暨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华南师范大学暨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会长,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和国际表达性沙游工作协会(IAES)创办会员;爱诺思(Eranos)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讲人(1997/2007),“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主要组织者(1998—2009),“心灵花园”公益项目主要组织和推动者。 曾出版《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人民出版社2001),《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三联书店2004),《心理场论》(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2001)、《理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心灵与境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等著作,主编《点金石心理分析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文心吉庆中国文化心理学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心灵花园沙盘游戏治疗丛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和《心理分析新视野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等。 作者从1982年开始记录自己的梦,曾师从将弗洛伊德及精神分析引入中国的主要学者高觉敷先生,1989年博士毕业后成为高觉敷先生的学术助手,历时2年采访23位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完成了“中国心理学的形成”的研究课题,获“富布赖特”(Fulbright)学者奖在美国讲授中国文化心理学;在获得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之后,再度从梦的体验中进入了个人心理分析,在美国和欧洲研习10多年,师从亚考毕(Mario Jacoby)、汉德森(Joe Henderson)、凯·布莱德温(Kay Bradway)等著名学者,成为国内首位(目前仍然是唯一)具有国际资质(IAAP)的心理分析师和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STA),已带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20余位博士、百余位硕士,以及数十位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学者,是目前中国心理分析的领军人物。 目录引子 洗心岛之梦与梦中的洗心岛 01 梦在泰山 泰山上的梦 父亲去世 梦中的吻 伤痕犹在,依稀如梦 经历中的心理分析 泰山与梦 梦与泰山 泰山之心性 泰山之滋养 泰山之心意 02 心斋体验:梦中头与心 远渡重洋 感受美利坚 最初的美国印象 孤独中的忧思 寻找我的书 遇到引路者 寻获我的“书” 森林中的阅读 搭乘西行的火车 梦中的头遇心 梦中的面具和伤痕 梦中的“心斋”意境 以心为本的心意 03 寻梦柏林根 梦到荣格 感受性联想 北塞塔 梦的准备 相遇蜜蜂 茹思·莱德葛 蜜蜂的寓意 约翰·比毕 戴维·罗森 梦中的钥匙 寻梦波林根 在荣格家 04 我梦中的老师 金门海湾莫瑞纳 梦见梦中的老师 我的梦中老师 梦之意象体现 梦之东夷 梦象之凝聚 茅夷体验 茅夷:岛与鸟 东夷与东海 梦回洗心岛 05 三川行之莲花心 心系汶川,魂牵梦绕 成后之“蟾蜍入梦” 羌寨之“梦中羔羊” 三川行之“莲花心” 莲花意象,慈悲心怀 克里特岛与迷宫意象 文化原型与心灵境界 06 后记:寓于山中,置木於水 影响本书出版后,已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如凯迪社区、天涯论坛、网易、新浪、腾讯、豆瓣,以及中青论坛、凤凰论坛、“心理学空间”和“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等,都有读者关于《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的评论和介绍。国际梦的研究会(IASD)主席伯尼克(Robert Bosnak)和国际《荣格杂志》创刊主编约翰·比毕(John Beebe)等为此书撰写评论和序言。 《赢未来》主编范国平以《好人皆应有好梦》为题撰写了读后感,他说,《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是他力荐的心理分析专著,“每推荐一次,我就再读一次。每次再读,我都能强烈感觉到,作者是真正用心去感受心理学,而且用非常精致的句子将原本晦涩的概念解读得和蔼可亲。在阅读过程中,作者如影随形,读者一点不会觉得孤独。” 范国平在书评中写道:“……(《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中)具体的情节、生动的细节、巨大的信息量及诗意的语言,营造了非常强烈的带入感,让你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而且感觉自己的体验能力一下子增强了很多,原本生疏的那些中国文化典籍,也可知可感、栩栩如生。” 媒体人“西行”用“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探索梦的意义”为标题,对《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做了评论。她从《盗梦空间》引入心理分析对梦的研究,进而转向《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西行在评论中说:“作者从 1988年的‘梦在泰山’开始,一路写来,写至 2009 年的‘三川行之莲花心’,以四个大梦为主要线索,贯穿自己22年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这其中有他成长中的伤痛、游学海外的经历;有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有他在孤独中的求索。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虔诚的梦者,在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中,他向自己的梦敞开,梦也如约而至给他以指引。”西行说,在阅读过程中,你会惊讶于那些神奇而智慧的象征和意象。即使成为铅字,字里行间中仍可以将我们带进梦境那亦真亦幻的氛围中,感叹其中所彰显的内在生命的觉醒、心灵的真实性,以及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 …… 摘选引子:洗心岛之梦与梦中的洗心岛 在广州北郊龙洞凤凰山的幽深处,有宁静怡人的天麓湖。天麓湖汇聚自然山泉,随心所欲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湖心岛,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洗心岛…… 1994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广州北郊的天麓湖。当时的我,只知道附近有龙洞和凤凰山,并不知道有这幽然的别样洞天,竟似梦中的洗心岛。 仍然记得,那是一次雨后,漫步在天麓湖的竹林小道上,格外的清新逸致,心中的意象依稀如梦……10年后,2004年秋季的某一天,那也是我几度漂泊于异国他乡的10年后,再次漫步来到这天麓湖,似乎是听到了她遥远的呼唤,想寻回那一份不能忘怀的心影。 已是10年的经历,如今不期而遇。 走过两棵百年老榕树,它们一左一右守护在林中小道的入口两旁。繁茂的枝叶相互攀援,犹如天然的门户;凸起的树根很像是门槛,垂下的树须酷似门帘……由此穿越一条长满茂密花草的弯曲小桥,便来到了洗心岛的大门。 大门的左边,盛开着橘红色的扶桑花,右边又是数棵百年老树,前面是一处清静简朴的院落……恍惚之中,我已身处我梦中老师所住的地方。 这里是天麓湖的湖心岛,龙洞的幽深处,凤凰山的养息地。 “洗心岛”之名源自《易经》。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是一些友人相聚,约我讲《易经》。子曰: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易经?系辞》中有“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的垂示。先哲的教诲声声入耳,洗心之意境油然而生。我随兴撰写了一副对联:洁静精微以洗心,退藏於密以感应。 《易经》之洗心与洁静精微,易之能研诸虑能说诸心,正是我为之倾心的缘故。即使单从字面,也不难看出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 易经的心理包含着至精至神的道理,始终是我们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纲要。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